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上海>

姚锡舟

[公元1875年-1944年]

姚锡舟为[公元1875年-1944年]

  姚锡舟(1875~1944),名锦林,字锡舟。上海南姚人。中山陵的承建者、中国水泥工业的先驱。13岁独自外出谋生,充当童役、小贩、筑路工,曾受教于著名工匠杨斯盛,营造技术造诣日深。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上海创办姚新记营造厂。光绪三十年,承建上海电话大厦而崭露头角。此后,又因建造外白渡桥、中央造币厂、法国总会,在南京建筑南洋劝业会、总理陵(今中山陵)、和记洋行大厦等著名建筑而闻名全国。民国10年(1921年)联合上海金融界、实业界人士吴麟书、陈光甫、聂云台等人集资银元50万两(姚氏投资20万两),在南京市郊龙潭创办中国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今中国水泥厂),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向德国购买机械、旋窑。民国12年开工生产。翌年使用“泰山牌”商标。为扩大生产,抵制外货,他又于民国15年毅然将工厂全部资产向上海银行界抵押,换取资金百万。得到实业家荣宗敬帮助,购得太湖水泥厂2套旋窑,增加生产能力。数年后,中国水泥厂发展成为仅次于唐山启新洋灰公司的中国第二大水泥厂。“泰山牌”水泥远销香港和南洋,并用于建筑钱塘江大桥和总理陵,成为中国名牌水泥之一。民国24年夏,他偕子清德去日本考察水泥工业。次年为使用国产麻袋包装水泥,联合范旭东等创建永新麻织厂。民国29年,为改进水泥包装投资创建华伦造纸厂。
  姚锡舟还是一位爱国者。“八一三”淞沪抗战中,曾捐款设立临时伤兵医院。日军侵占南京后,他断然拒绝与日本军方及三井财团“合作”经营中国水泥厂。他还热心于慈善事业,曾两次捐款设立难民收容所。他一生勤奋好学,博闻广识,英语口语十分流利,管理企业井井有条。他重视培养人才,除送其子根德、怀德、福德、润德去德、英、美、瑞士等国学习水泥、机械、纺织等专业,以求深造外,并曾资助本公司王涛等有志青年赴德国留学。
  
同年(公元187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