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公超 (1903~1986) 笔名味辛、慧心。上海人。中共党员。小学毕业。历任职员、、教师,《儿童日报》总,《儿童世界》主编,通联、大东学局,上海少儿出版社儿童文学组组长,副总。上海市作协理事,市政协委员。192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童话寓言集《何公超童话寓言选》,童话《老兵和桃树》、《快...[详细]
模范慈善家 龚抱月,晋江永宁(今属石狮市永宁镇)西厝村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生。1936年,随丈夫郑焕章到菲律宾谋生。初居于贫瘠偏僻的米骨地区,生活十分艰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丈夫不幸逝世,抱月毅然挑起抚养和培育3个孩子的重担,在北甘马仁省乃乙社以卖薯粉果、豆芽、面包维持生计。她教子...[详细]
戈壁舟 (1916~1986) 原名廖耐难。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赴延安鲁艺学习,历任内蒙古伊克昭盟中央民族学院教员,陕甘宁边区文协创作员,新华社随军记者,边区文协《群众文艺》,西北文联创作主任,中国作协西安分会秘书长,《延河》主编,四川...[详细]
冯岗 (1916~1986) 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41年后历任上海《少年生活报》,新四军第1师1旅《斗争生活》、淮阴《新华日报》主编,华中《新华日报》副总,新华社苏中分社、华中总分社副社长,上海《解放日报》副总,上海市文联副书记、副主席。193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详细]
戴克明(1915—1986)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七里坪镇檀树戴家塘村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黄冈县区委书记,黄安县特务大队大队长,中共河南省光山县县委书记。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电台警卫队队长,支队供给处会计科科长,支队...[详细]
陈嘉 (1907~1986) 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1930年后分获美国威士康辛大学学士学位、哈佛大学硕士学位、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历任武汉大学外文系、浙江大学外文系、西南联大外文系、中央大学外文系教授,南京大学外文系名誉主任、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作协江...[详细]
程一鸣(1907—1986) 南蓢亨美村人。民国15年(1926)参加上海工人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派往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30年秋返上海,任中共上海五金机器工会党委书记。1931年脱离共产党,1933年转而投靠国民党,加入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局),...[详细]
庄严(1910~1986年),原名清球,本县上砂镇上山村人。庄严自幼受天主教熏陶,崇拜天主。1923年秋,他在澄海天主教初级神学院接受教育,1928年转汕头神学院就读,后又转揭阳伯多禄修院学习,1932年前往马来亚槟城神哲学院深造。1935年12月,庄严在槟城修院晋升为司铎,旋即回汕头教区。19...[详细]
钟文聪(1923-1986),家名关保,三圳镇上九岭村人。幼年随父母至印度尼西亚,民国24年(1935)回国,先后在本村小学、三圳公学、蕉岭中学、梅县华南中学、东山中学学习。 民国34年(1945)8月,抗日战争胜利,钟文聪放弃返印尼的机会,决定留在国内参加革命。民国3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详细]
钟庆发(1910-1986),祖籍蕉岭县,出生印度尼西亚一个贫穷的华侨家庭。民国18年(1929)回上海求学。"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民国21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2年8月,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在狱中参加-斗争等活动。民国25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民国2...[详细]
晏芝(1906~1986年),字瑞亭,号柏文,本县罗家屯人,著名文艺工作者。民国28年(1939年)毕业于河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艺术科。毕业后曾在开滦赵各庄小学、马家沟小学任教,在此期间,他经常参加当地工友俱乐部的书画创作与戏剧表演活动,曾多次与节振国同台演戏,并组建过马家沟皮影社。1949年加入...[详细]
张立宪 (1918-1986) 中共中央委员,湖南省军区政治委员,中共湖南省委书记。 陕西省咸阳县(今咸阳市)人,1918年8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西安市二中就读时,受中共地下党组织影响,积极投身进步-。西安事变时,负责组织学生从西路参加逼蒋抗日--活动,被国民党 派搜捕,幸...[详细]
曾享能(1913~1986年),本县五经富镇水门村人。他在本村念完小学后,进五经富道济 ,中学就读。1932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获理学士学位。后又进湖南湘雅医学院,1937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得金钥匙奖。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参加红十字会,献身于抗日战区的医疗工作,并坚持到抗战胜利。 ...[详细]
杨子祺(1917—1986年),连滩镇人。从14岁起跟随父辈学习建筑工艺。1950年5月,加入郁云土木建筑职业工会。1953年,带队到佛山参加“粤中行署”工程建设,除承建行署办公楼、宿舍等工程外,还承造跨度24米的佛山红星大戏院。由于施工速度快,质量好,获得集体红旗奖,杨获得个人奖。1957年春...[详细]
徐蕙仪(1918—1986),女,河源县城镇上角徐屋人。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27年(1938),她毅然回国,在广州女中、女师执教。广州沦陷后,回河源县立中学附属小学部任部主任。她教学严谨、有方,既教以文化知识,充分开发孩子的智力,又结合形势对孩子们进行抗日救亡的爱国主义教育...[详细]
徐森源(1918-1986),蕉城镇黄田村人。早年,就读于梅县东山中学,在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参加青年学生读书会、编演话剧等活动,民国27年(1938)毕业。12月回蕉岭参加"东区服务队抗日民众自卫组织干部培训班",旋即加入东区服务队,开展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活动。民国28年端午节后,随东区服务队...[详细]
雪艳琴(1906—1986)旦角演员。女。回族。原名黄咏霓,艺名进筱仙。山东济南人,生于北京。幼年曾习河北梆子,7岁登台,13岁任主演。在演出梆子同时,潜心学习京剧。15岁在太原偶演京剧,一举名噪,从此改演京剧。从师靳国瑞,又得王瑶卿、荣蝶仙等指导,技艺大进。先后搭崇雅社坤班、庆麟坤班、奎德社...[详细]
吴克坚 (1900-1986) 《新华日报》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湖南省平江县城关镇人,1900年11月生于平江县城关镇一个理发工人家庭。早年就读长沙岳云教育专科学校,参加爱国-,发起组织乐群书社。1924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夏,受党组织委派去武汉、上海、广州等地...[详细]
吴桓兴(1912—1986年),梅城大浪口人,出生于毛里求斯的一个华侨家庭。1931年,在他父亲鼓励下回上海复旦大学攻读医科,1936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次年,赴欧深造,先后在比利时、英国、法国进修。1946年任英国伦敦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在肿瘤学医疗、研究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英政府希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