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梅州市> 梅江人物

吴桓兴

[公元1912年-1986年]

吴桓兴为[公元1912年-1986年]

  吴桓兴(1912—1986年),梅城大浪口人,出生于毛里求斯的一个华侨家庭。1931年,在他父亲鼓励下回上海复旦大学攻读医科,1936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次年,赴欧深造,先后在比利时、英国、法国进修。1946年任英国伦敦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在肿瘤学医疗、研究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英政府希望他能永留英国,但他以祖国医疗事业为重,毅然放弃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越的待遇,于是年底回归祖国,在泸创建我国肿瘤放射治疗机构,出任上海比镭锭医院院长。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吴桓兴留在上海继续从事肿瘤医疗工作。1952年初赴朝鲜,参加战地医疗队。是年冬回国,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从事放射损伤和机理的研究,在该院创办我国第一个放射生物学系。1958年主持建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任院长。吴桓兴以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肿瘤生长和扩散的规律,提出肿瘤防治工作的诊断、预防、治疗密切结合,科研、教学、临床工作密切结合,外科、内科和放射等多学科密切结合的综合医疗方针,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提高治愈率,后来成为国际公认模式。60年代初,吴桓兴领导研制的抗肿瘤新药N—甲酰肉瘤素,经临床证明,有良好疗效,取得抗肿瘤方面第一项科研成果。1986年10月在第一届北京国际癌治疗和化疗新气象会议上,这项成果仍被列为药物治愈恶性肿瘤的突出范例。他亲自设计成功的“北京型镭容器”,20多年来治疗1万多例宫颈癌症患者,疗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吴桓兴在肿瘤研究和肿瘤医院工作期间,主编《肿瘤学进展化学治疗》和《实用肿瘤学》等书,发表了60多篇医学论文,培养了一批治疗肿瘤的专业人才,为我国肿瘤医疗事业作出了开拓性的卓越贡献。他医德高尚,数十年来,全国各地慕名前来求医者众多,他往往放弃休息时间,耐心细致地为患者诊病。因此,病人称他是“舍得献出个人一切的好医生。”著名女作家韩书音赞扬他“是一个杰出的理想主义者,是一个高尚的人。”建国后,吴桓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四、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侨联主席,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名誉所长、肿瘤医院名誉院长等职。又是世界抗癌联盟理事会第一任中国理事,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常务委员,英、美两国放射学院“名誉院士”。曾获世界抗癌联盟“重要贡献”奖、法国总统密特朗授予的“骑士勋章”,比利时国王授予的“王冠勋章”。
  1986年10月30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5岁。 相关院校:

复旦大学

同年(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