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河源市> 源城人物

徐蕙仪

[公元1918年-1986年]

徐蕙仪为[公元1918年-1986年]

  徐蕙仪(1918—1986),女,河源县城镇上角徐屋人。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27年(1938),她毅然回国,在广州女中、女师执教。广州沦陷后,回河源县立中学附属小学部任部主任。她教学严谨、有方,既教以文化知识,充分开发孩子的智力,又结合形势对孩子们进行抗日救亡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仇恨日本侵略者的种子,增强他们的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徐蕙仪在教学中不忘教育民众,他组织学生出壁报,用文章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横行霸道、-掳掠、杀人放火的滔天罪行,宣传抗日,唤醒民众。她还带领学生排演抗日救亡的活报剧,在县城和下乡上街演出。演出队生活十分艰苦,但她们演出却十分认真,所到之处,受到群众欢迎。最令人感动的是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活报剧时,徐蕙仪亲自扮演女主角,她演得十分逼真感人,许多观众为剧情所打动,竟忘记了是在街头看戏,哭的哭,骂的骂,有几个观众几乎要打执鞭的剧中人,那情景至今令人难忘。徐蕙仪主张妇女解放,她号召妇女不要做象牙塔一般的摆设物,要从厨房走出来,做社会的主人,做抗日的模范。每逢国际“三八”妇女节,她动员所有有革命热情的妇女参加-。民国28年(1939) 3月8日她配合中共东江特委妇委干部余慧、赵学在河源县城镇组织“三八”节庆祝活动,参加这次活动的有身份高贵的小姐、太太,也有年事已高的老太太,他们都是长期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妇女,她们由深闺高阁走向社会,深受人们瞩目。徐蕙仪主持这天的庆祝大会,她讲了许多妇女要起来参加抗日的道理,会后还带领队伍上街-。
  徐蕙仪热衷妇女工作,她把在城的妇女组织起来参加识字班、学艺班,让她们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使之不再依附男人生存,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她发起组织河源妇女会,领导劳军捐献筹募工作,获得全县女学生及各阶层妇女的支持,开创河源县妇女运动新纪元。
  民国29年(1940),徐蕙仪应广东省儿童教养总院院长吴菊芳邀请,赴韶关曲江县黎市出任广东省第三儿童保育院院长,并负责筹办乐昌罗家渡的省第七儿童-。不久,奉命转掌省第三儿童-,后易名为省第七儿童-,院务考试均列甲等,曾获省振会明令嘉奖。
  徐蕙仪长期热心教育、慈善事业和妇女运动,深受社会各界的爱戴。民国33年(1944),她被选为广东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民国34年抗日战争期间,曲江退守,徐蕙仪率省第七儿童-的800多名儿童,徒步数百里,历尽艰辛,疏散至河源。其时因战事日久,国库匮乏,-经费拮据,数百名儿童嗷嗷待哺,她为了解决好孩子的温饱问题,一方面不辞劳苦,向社会各界募捐,另一方面办起简易作坊,请来师傅,教孩子们学习制衣服和麦芽糖加工,这样既可以增加收入,又使他们学到将来走向社会自食其力的技能。日军入侵河源县城时,她奉命亲赴前线服务。是年8月,升兼广东省儿童教养总院院长。抗战胜利后,率院迁返广州。民国35年辞去广东省儿童教育总院院长之职,在广州代理私立力行中学工作,为教书育人不遗余力。她的芳名被列入《广东抗战人物志》。民国36年(1947),徐蕙仪移居香港,曾任香港惠州府第十届同乡会会长和河源县同乡会会长等职。1986年1月20日病逝,终年69岁。
同年(公元191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