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魁梅(1916—1986),女,天台县城东坑边村人。童年入丹丘小学读书,后转入赤华女校。1928年进天台中学后,曾多次在中共天台县委机关刊物《赤城》上发表文章,为妇女鸣不平。1935年秋,考入浙江大学附设高工染织科,一年后因家境拮据转入杭州师范学校。 七七事变后,激于民族义愤,离校回乡,参...[详细]
单志成(1907~1986),又名连生、廉泉,平江县瓮江镇人。民国19年后在国民党中央军校高教班、中央军训团党政班第十八期学习。29~38年,历任七十六军八师上校督察员、第六军军训处上校主任、暂编第一师政工处上校主任秘书、军委会政治部第一厅上校主任秘书、政治部少将部员、军政部汽车技术训练班政务处...[详细]
陈克文(1898—1986),字用五。大乡桂珍村人。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民国13年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后, 他曾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侨委会教育处长。民国16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期间,邓演达、毛泽东和陈克文以中央农-动委员会常务委员的名义,提出并由大会通过《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详细]
陈翠梅(1945—1986),女,丽水丽新畲族乡人。1959年武义县柳城区第二中学肄业。1964年起,先后在本乡塘寮、上垟、畎岸、马村、咸宜村等小学任民办教师。民办教师工薪微薄,却愿为终生园丁。在外垟小学教三复式班,经常晚间讲授,夜不归家,与学生同吃同住。在白岸口村小学教书,为接送学生,学会撑渡...[详细]
蔡堡(1897—1986),字作屏,余杭高桥头人。7岁入私塾。1912年在余杭高等小学读书时,即以“列强蚕食风云急,铁血男儿国事伤。欲斫长鲸无利剑,水云深处独徜徘”的诗句,抒发对列强侵华的忧愤之情。1913年入杭州府中学。1917年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参与“火烧曹宅”。1...[详细]
博·达木丁(1921~1986年) 男,蒙古族,阿巴嘎旗伊和高勒苏木人。博·达木丁从小跟其父布日古德台吉学习文化。1935~1939年,他曾先后在阿巴嘎左旗男子小学、广播训练班、蒙疆学校电报班学习。 1940~1942年他在阿巴嘎左旗衙门任见习文书。1943~1945年任锡盟公署衙门文书。1...[详细]
邹树春 (1915-1986),吉林省怀德县人。先后在农村小学、长春中学就读。1932年他回到长春市,在慈善团体"佛教会"修练佛教。1934年,在范魁三资助下,去北京聋哑师范专修科学习,专修聋哑教育。毕业后,到长春开始筹办学校,成立了"聋哑学校董事会",由当时的社会名流孙氏南任董事长。19...[详细]
邹圣基(1921~1986) 邹圣基,民国10年(1921)出生在清流城关一个工商业家庭。青少年时代就学于福州明南小学、福建学院附中、长汀中学。 民国37年秋,圣基从暨南大学毕业之后,从上海回清流,出任清流县立初级中学校长。其时,解放军挥戈南下,清流国民党政权崩溃在即,教育经费极端困难,...[详细]
朱宝玉,1944年1月出生于吉林省伊通县营城子镇一个贫苦农民之家。在忠厚淳朴的父母抚育下,他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1964年3月,刚满20岁的朱宝玉告别新婚56天的妻子来到部队,次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部队,朱宝玉时时刻刻以雷锋为榜样。1966年邢台发生地震。他以“一...[详细]
周纯麟(1913.8—1986.9),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镇王奉咀村周家湾人。 1913年8月生。1928年参加农民赤卫军。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四方面军红三十军军部排长、通信队长、第八十八师...[详细]
钟贵福,长汀南山大坪人,民国三年(1914)出生,二十二年(1933)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三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连党支部书记,参加过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与万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主要负责后勤工作。 建国后,钟贵福任55军后勤部副部长。1952年3月,参加朝鲜东线金城抗美援朝战争...[详细]
郑新潮,男,(1913.10---1986.1),原名:郑荣芳。辽宁沈阳新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事业的早期建设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马事业的创始人。抗战时考入黄埔军校炮科,亲历黄埔,面见蒋介石,因强谏抗战未果,奔赴延安,与毛泽东和朱德座谈。任延安抗大首席炮兵教官,创建延安炮校、宣化炮校、沈阳...[详细]
郑乃之(1907~1986) 郑乃之出生于玉田乡玉田村的贫困家庭。青年时代投身革命,民国16年(1927)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在长乐县开展农运被敌抓捕。民国18年底,释放后,经党组织同意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军中发展中共党员,担任党总支书记。民国22年1月,部队驻扎福建泉州时,...[详细]
张逊之(1909~1986)蠡县北白楼村人。192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下从事党、团秘密活动,任蠡县高级小学党支部委员,带领党、团员和进步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集市演讲、街头宣传、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砸盐店等活动。1932年8月底高蠡暴-动失败后,被迫停止党、团活动。 1937年抗日战争...[详细]
张兴仁(1961—1986),南顺什村人,高中毕业。198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陆军第61师181团7连当战士。1981年9月,转陆军第47军教导队1中队学习,1982年9月入西安陆军学校2大队10队学习,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于陆军学校大专军事侦察队毕业,8月在62师侦察连...[详细]
张文舟,(1912—1986)山西省沁县郭村镇郭村人。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五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察绥抗日同盟军第二师排长,红二十六军第二师副连长,中共陕北省委军书部参谋科科长,参谋长,中共延川县委军事部部长,红二十九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军参谋长。 抗日战争时期...[详细]
张实中(1904~1986年),乳名建宏,出生于书洋南欧一个书香之家。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欠佳,于民国17年(1928年)出洋到荷属印尼,任过万隆、泅水等华侨中小学教师。民国26年至1966年,从事新闻工作,任泅水《大公商报》总长达28年。同时还创办∠侨日报》、《友谊报》。其代表作有《子夜诗歌》、...[详细]
张笃生(1914~1986年),云霄城关大路街人。少时其父欣与伯父宝祯合营聚昌鱼行,他读完小学要求就业,因鱼行员满到永记布店当伙计。民国24年(1935年),张出洋到新加坡打工,不久,听说泰国耶拉府有很多乡亲,该处华侨公会总理、华侨学校董事长都是云霄人,还有许多人经营锡矿、电锯、电影等业,随即转...[详细]
张清沔(1919-1986),曾用名张仲。农业专家。 张清沔生于黑龙江省宾县新甸村,父亲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1938年4月,留学于日本富山县黑牧高等农林学校园艺系,毕业后返回家乡。1941年12月,任宾县国民高等学校农科教员。 1949年7月,张清沔在北京求实中学参加革命,1950年2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