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漳州市> 云霄人物

张笃生

[公元1914年-1986年]

张笃生为[公元1914年-1986年]

  张笃生(1914~1986年),云霄城关大路街人。少时其父欣与伯父宝祯合营聚昌鱼行,他读完小学要求就业,因鱼行员满到永记布店当伙计。民国24年(1935年),张出洋到新加坡打工,不久,听说泰国耶拉府有很多乡亲,该处华侨公会总理、华侨学校董事长都是云霄人,还有许多人经营锡矿、电锯、电影等业,随即转往耶拉。先任某公司财副,后转经商,创办成昌橡胶公司和汇川橡胶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长。由于勤劳刻苦、经营有方,至60年代成为泰国闽侨巨子。70年代起,张先后担任耶拉平民—培民教育慈善机构董事长、泰国福建会馆理事长和泰国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理、泰国中华总商会顾问等职务。1979年,受国务院邀请,作为泰国华侨观光团副团长,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庆典观礼,受到中共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83年受聘为泉州华侨大学董事,1985年,被政协福建省委员会邀请为特邀委员。
  张为发展中泰两国友好关系和为大陆与台湾民间信息往来做出积极贡献。1976年,中泰建交,他第一个回国观光省亲。1978年、1980年、1981年,时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邓颖超、国务院总理-访问泰国,他均代表华侨团体前往会见和设宴欢迎,并多次联合侨团公宴中国驻泰使节。还先后接待过赴泰访问的福建省地质考察队、机械工业厅访问团、科委饲料工业、亚热带作物、水产养殖、茶叶等考察团、组,福州市访泰团以及赴泰参加泰国“公主杯”女排锦标赛的福建女子排球队等。他多次在泰国倡导组团回国观光旅游,访亲会友,还将其在泰国的7个子女送到北京和国内其他学校读书,进修中文。1981年主持编纂出版《泰国福建会馆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画刊》并作序,为增强侨胞的爱国爱乡观念起到积极作用。70年代中至80年代初,他利用回国和往来台湾的机会,为海峡两岸联系亲人情况出力,并传递了大量信件。
  他热心华侨教育事业。1975~1980年蝉联3届耶拉平民—培民教育慈善机构董事长期间,先后筹集泰币550万铢兴建培民小学新校舍、平民学校大礼堂和创办平民幼儿园。1978年至1983年蝉联3届泰国福建会馆理事长,每年从会馆教育基金中给泰南每所华侨学校增拨5000铢经费。他每月主持召开一次校董会,即使1984年到曼谷担任泰国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理和泰国中华总商会顾问时,也仍然坚持每月的例会。侨胞赞扬他对教育事业出钱出力最多,贡献最大。为此在平民—培民教育慈善机构第二十四届年会上,被一致推举为永远名誉会长。到曼谷任职期间,还与其他侨胞联合创办华侨医院,并赞助泰国孤儿院经费。
  1983~1985年又蝉联2届耶拉平民—培民教育慈善机构董事长,于1983年创办培民商业学校,并发起成立教育基金会,亲自5次奔走泰中、泰南20多个省、府,发展基金会员,募款300多万铢,使平民—培民学校形成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商校较完整的体系。该校有教师104人,学生2093人,并有较坚实的经济基础。
  他在回国观光探亲过程中,曾先后捐资助建云霄县示范幼儿园和修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山书院,捐助厦门集美中学改善环境卫生设施和赠送礼物给泉州华侨大学。
  1986年12月4日,张在泰国逝世,中国驻泰使节前往吊唁,福建省政协、侨联,云霄县政府、政协、侨办、侨联等发唁电志哀,耶拉万人空巷参加送殡,中共云霄县委为其召开追悼会。张子女多人,居国内的长女淑卿任县政协副主席,长子清俊任县政协常委,继配及其余子女居泰国。
  
同年(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