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1971~1985) 女,本县城关镇人,县中学生,品学兼优,乐于助人。1985年7月26日午,刘健的同学王林在泾洋河深潭游泳,在岸边休息的刘健见王林只有两只手在水面上扑打,她毫不犹豫的跳入潭中相救。不料,被挣扎中的王林抱住,两人在水里扭成一团,当附近群众闻讯赶来将她们救起时,王林得救,刘健...[详细]
刘芳湖(1926—1985年),原名刘芳圃,江西省南康县龙岭乡邱边村人。 民国31年(1942年),刘芳湖考入江西省立大庚中学,毕业后加入抗日的国民党军队。1949年5月,刘芳湖被俘后加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3个月后.到四十八军干 校学习,并担任班长。 19...[详细]
李涛 (1914~1985) 笔名怒涛。辽宁辽中人。中共党员。1936年入读东北大学,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参加战歌社。1938年赴新疆哈密工作,后返延安,任解放日报社副刊助理、晋察冀《人民日报》。1949年后历任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组长,山西省文协组织科科长,省...[详细]
李沛文(1906~1985),字质生,广西苍梧县人。民国16年(1927年),李毕业于中山大学预科,然后留学美国。民国21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硕士学位。 回国后,李曾任岭南大学农学院教授、园艺系主任、院长。建国后1952年起,历任华南农学院教授、副院长,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农...[详细]
林孔湘(1910~1985),福建闽侯县人。 林父务农兼营柑桔业,林从小受家庭影响,喜爱农业,对柑桔生产志趣更浓。民国18年(1929年),林考进福建协和大学。民国25年,获留学美国奖学金,进亚历根尼大学读研究生。民国30年1月,在美国获哲学博士学位,被加州大学聘为副研究员。是年9月回国,在...[详细]
林继庸(1897—1985) 字荷达,号仲庸,南蓢大车村人。民国2年(1913)考入北京大学理工科预科,1919年天津北洋大学采矿系肄业。1920年到美国纽约任色利理工学院化学系攻读。1926年回国,任广东化学工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复旦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兼化学系主任。1932年日军侵占上海,...[详细]
林堃(1917~1985),原籍广东新会,出生于西关十八甫南路。少年时在桨栏路信兴颜料店当“后生”(见习生),后跟扁担木偶师傅流浪江湖学艺。民国26年(1937)广州沦陷前参加广州少年抗日先锋队,参加“奔风剧社”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后在韶关广东儿童-任语文和戏剧教师。民国28年开始研究并编演木...[详细]
李伯钊 (1911~1985) 女。重庆人。中共党员。1926年赴苏联学习。历任闽西红军政治部宣传科长,《红色中华》,高尔基戏剧学校校长,苏维埃政府教育部艺术局长,红军总政治部宣传干事,中共北方局宣传科长,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主任。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委文委书记,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中央...[详细]
连蔚琳(1906-1985年),祖籍潮阳县,出生于陆丰县东海镇。祖父连佐廷,潮汕名中医,来东海镇马街开设“济生堂”药店,悬壶济世。连蔚琳幼承家学,天资聪颖,专心研习,受祖父器重,得其真传。民国14年(1925年),祖父逝世,连蔚琳坐诊“济生堂”。他继续深研医术,博采诸家,辨证求因。每抗疫疠于四时...[详细]
雷履平 (1911~1985) 笔名平子、郁可。蒙古族。四川成都人。民盟成员。1942年毕业于华西大学中文系。历任成华大学中文系讲师,四川省师范学院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室副教授。中国作协四川分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人大常委。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评论《苏轼的生平、思...[详细]
孔泰初(1903~1985),又名孔少岳,广东番禺县人。30年代开始研究盆景栽培艺术,喜欢选愉树、九里香、福建茶等枝条较长,爆发性特强的树桩制作盆景参展。他在西关宝华直街购置的寓所,成为栽培盆景的工作间,被人称为“树仔屋”。他酷爱收集历代的山水名画,研究画中的树木形态,把苍劲挺拔、盘曲多姿的树型...[详细]
金振中,抗日英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营长,被何基沣将军称赞为“真正抗日民族英雄”。幼名金霭如,1904年出生于河南省固始县城关镇(今蓼城街道)。家境贫寒,曾在商店做学徒。1924年,投军于冯玉祥部。入伍不久,就学于西北边防陆军干部学校。1926年毕业后,历任排、连、...[详细]
贾霁 (1917~1985) 笔名艾分、西门。江苏镇江人。中共党员。1939年毕业于延安抗大、鲁艺文学系。历任华北《新华日报》记者,八路军山东纵队鲁迅宣传大队戏剧教员,《前卫报》,山东文协人民剧团团长,中央电影局创作所编剧、部主任,《大众电影》主编,《剧本》副主编,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详细]
古鼎华(1894—1985) 原名尧偕,别号勋铭,五桂山桂南马溪村人。早年从军,民国15年(1926)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骑兵科第八期毕业。当年参加北伐, 在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一方面军任连长时,带领部队英勇杀敌,战绩彪炳,晋升旅长。1931年任民国政府财政部税警总团第二分团团长。1939年转...[详细]
关中岳(1903~1985年),又名关阶,字介玉,新兴县新城镇锦水西街人。幼年丧父,生活贫苦,读私塾两年。15岁参加国民革命军,接受孙中山-思想教育。历任国民党军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代师长。 1944年,侵粤日军企图打通粤汉线、湘桂线,占据中国南北交通线,支撑入侵南洋各地日军。3月,国...[详细]
高敏夫 (1905~1985) 笔名吐真。陕西米脂人。中共党员。1926年毕业于陕西榆林中学。历任中共米脂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北平东城区委、天津市委交通员,西北战地服务团秘书,陕甘宁边区文协秘书长,鲁艺抗战文艺资料室研究员,西北文联及文协常委。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详细]
傅永先,1950年12月生于浙江省萧山县义盛镇一户农民家庭。他高小毕业后在家乡务农,为人忠厚老实,乐于助人。 1968年3月的一天,傅永先穿上军装,登上了开往绿色军营的火车,开始了他人生新的历程。在汽笛的长鸣声中,回首家乡,他在心底里动情的呼唤着:“放心吧,乡亲们,我不会给家乡人民丢脸的……...[详细]
冯生民(1935—1985),市郊区印台乡窑科村人。 1953年,冯生民高小毕业回村劳动。他暗下决心学习苏联园艺学家米丘林,在本村试栽苹果。他趁放牛之机,在离村一里多远的白露塔沟底,苦干一春,一镢一镢开垦出2亩地。又抽空到山里割荆条,以一次几角钱的收入,从夏干到冬,积攒了80元钱。1...[详细]
冯伯恒(1914~1985),广东省南海县人,出生于澳门。 民国20 年(1931)“九· 一八”事变后,冯伯恒随父母回到广州,进中山大学高中部学习。1933 年毕业升入中0学院政治系。当时中大学生爱国-风起云涌,冯伯恒积极参与。1934 年,冯伯恒被选为高剑父领导下组织的中大美术研究会、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