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8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8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黄承衍 [公元1914年-1984年]

  • 黄承衍,原名火根,民国3年(1914年)7月出生于宁化县淮土乡沙灯下村。11~16岁替地主放牛、当长工,后又学打铁两年。 民国20年11月,黄承衍参加淮土游击队,同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游击队编入红军二十二师,他当师部通信员,身经反“围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开始后,黄承衍...[详细]

洪渊源 [公元1894年-1984年]

  • 洪渊源,祖籍南安,1894年出生于印尼万隆。宣统元年(1909)回国在南京暨南学堂就读。两年后回印尼,受聘西爪哇侨校任教。1922年出任《新报》马来文版,后任社长、董事会主席。《新报》主张印尼自治,反对荷兰殖民统治。 抗日战争爆发,渊源积极参加华侨筹赈会工作,发动华侨捐款,支援祖国抗战。19...[详细]

洪雪立 [公元1901年-1984年]

  • 洪雪立,原名洪学礼,南安丰州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出生。11岁丧父,靠母亲和伯母抚养,少年时当过学徒、书僮。19岁南渡新加坡,不久转往印尼,做过店员、教员等工作。 雪立在海外对广大华侨遭受殖民者的统治压迫有深切体会,迫切希望祖国早日富强,拥护孙中山的民主革命。1926年在印尼加入中国...[详细]

洪深 [公元1920年-1984年]

  • 洪深(1920~1984年),艺名洪细妹,闽侯县荆溪镇洽浦村人。10岁进入福州“赛天然”戏班,先习青衣,再学武生,后改学须生。先后师从著名闽剧花旦黄铭卿、闽剧名演员张水官。洪深苦练瓦罐吊嗓法,练就洪亮、悠扬的“金嗓子”,在演唱中善于博采众长,注重声、字、情和高、中、低音的和谐运用,创造出新的板式...[详细]

洪乐 [公元1901年-1984年]

  • 洪乐 (1901~1984年) 洪乐,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航海世家,别名勾仔,张坂镇山前村人。8岁时,随父上船,边做杂工边学祖传的《针簿》(海图)和罗盘。15岁,他到厦门一艘轮船当水手。19岁当二副,21岁当船长。从此,他走南闯北,目睹外国船只在中国领海和港口耀武扬威,欺侮中...[详细]

辜仲钊 [公元1891年-1984年]

  • 辜仲钊(1891~1984年),学名郁鍷,曾化名林超然、杨杰,泉州打锡巷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十二月生。10岁时,经营工商业的父亲及伯叔父先后去世,家境渐次贫困。 辛亥革命时,辜仲钊在中学读书,毅然参加泉州同盟会组织的学生军。民国6年(1917年),辜仲钊投入 运动,在安溪杨持平的靖...[详细]

郭祖柴 [公元1906年-1984年]

  • 郭祖柴(1906~1984年),又名郭逸樵、郭嵩。漳浦县城南门村王顶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自幼随父在石榴小学读书。 民国11年(1922年),就读于厦门集美师范学校,民国15年,提前毕业,任教于同安砥江小学。民国16年,考入大陆大学,是年冬,大陆大学被查封。此后,郭祖柴改名为...[详细]

郭卓辛 [公元1912年-198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郭卓辛,男,出生于1912年,河北安次人(今河北廊坊)。是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军第三十八师政治部秘书,第十三师第三十七团指导员兼技术书记,红五军政治部统计干事,红三十军...[详细]

郭寿华 [公元1902年-1984年]

  • 郭寿华(1902~1984),字东山,学名郭诚,广东省大埔县-龙虎岗人,首任湛江市市长。 郭寿华幼年在乡读私塾。民国初年,考入潮州金山中学。“五四”运动时期,日本侵华日紧,郭寿华与学友组织“潮州学生救国团”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毕业前夕,因涉及参与反对新任校长风潮,被学校开除,遂为同学举为代表,...[详细]

高志荣 [公元1914年-198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高志荣(1914—1984)湖北省麻城县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二0团连政治指导员,第二六三团营政治委员,红三十一军特务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九团政治委员,...[详细]

傅维丹 [公元1906年-1984年]

  • 傅维丹(1906~1984年),童名傅甘,泉州新门外锦田村(今属江南镇)人,清光绪 三十二年(1906年)生。父亲早亡,家境清贫。民国11年(1922年)进泉州养正小学。因交不起学费而停学,回家从事农耕劳作。民国14年5月,随兄嫂前往印尼,在温律镇合良公司当学徒,结识中华学校进步教师赵晃,受...[详细]

冯国文 [公元1962年-1984年]

  • 冯国文 (1962-1984) 冯国文于1962年10月15日出生于宾西乡草甸子村永发屯。1981年应征入伍,在解放军81112部队当战士,同年7月在部队加入共青团。入伍以来,他在部队-和战友们的帮助教育下,自觉以雷锋、刘英俊等英雄人物为榜样,刻苦认真地学习,兢兢业业地工作。入伍3年多,...[详细]

冯钢百 [公元1884年-1984年]

  • 冯钢百(1884~1984) 冯钢百,字百炼,号均石,广东新会人。冯自幼喜爱美术,14岁到广州当童工,曾拜袁祖述为师,习人像 。18岁后以 为业。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赴墨西哥,初当洗衣店、餐馆杂工,业余学画,后进墨西哥国立美术学院学习。宣统三年(1911)以优异成绩毕业,获美国驻墨西哥...[详细]

冯成秀 [公元1921年-1984年]

  • 冯成秀(1921~1984) 字子东,号梦东氏,晚年改号为梦龙子,汉族,安康县长岭乡人。幼读私塾,十八岁南游四川,回家后潜心学中医。后被拉壮丁,在国民党军队里结交一位军医,学得不少西医知识。解放战争中,随军起义,分配某部军医院工作,退伍回乡后仍不改学医志向,发奋攻读医学典籍。借出外学医之际,...[详细]

杜子义 [公元1912年-1984年]

  • 杜子义(1912~1984) 石泉县长阳乡长顺村农民。父母早逝,家境贫困,从小就和哥哥靠打点工糊口度日。他性格豪爽,见义勇为,经常济贫扶困,好打抱不平,邻里乡亲十分敬畏他。他先后5次被国民党拉壮丁。在军营饱尝了国民党军官的欺凌,先后5次开小差逃回了家。 杜子义的大哥、三哥被夏保长拉了壮丁...[详细]

董志常 [公元1915年-198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董志常(1915—1984)湖北省大悟县人。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二十九团共青团委员会书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详细]

陈振铣 [公元1909年-1984年]

  • 陈振铣(1909~1984年),字君泽,闽县(今福州市区)人,生于日本东京。后回国,入国立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又赴美国留学,先入伊利诺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继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华顿研究院,获商业管理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大夏大学、暨南大学教授、建阳东南联合大学商学院院长。民国38...[详细]

陈玉西 [公元1923年-1984年]

  • 陈玉西,东肖镇隔顶村人,民国12年(1923)7月生。民国27年加入共产党,任东肖区隔顶村党支部委员。民国29年10月,为中共闽西特委基干队队员。翌年5月后,历任中共东肖区委委员、中共湖邦区委特派员等职。 民国33年11月,在闽西王涛支队任副班长,作战中机智勇敢,每次战斗都冲锋在前,支队长刘...[详细]

陈荫南 [公元1901年-1984年]

  • 陈荫南(1901~1984年),字毓霖,号阿八。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福安城关,读10年私塾,即从师学医。行医于福安、宁德、霞浦等县。他学习勤奋,治病认真,善于博采众长,勤于总结临床经验,在中医学术上造诣较深,在社会上享有盛誉,日门诊近百人次。他擅长妇科,能辩证施治,从中医的基础知识,...[详细]

陈伊林 [公元1912年-1984年]

  • 陈伊林(1912~1984) 陈伊林,又名陈治中,广东梅县人。出身于华侨家庭,民国16年(1927)春,入梅县学艺中学读书,在其老师——中共地下县委书记的教育和引导下,开始阅读《共产主义ABC》等革命书籍。学艺中学因“清党”被关闭后,陈转学至县立中学。民国21年(1932)任学生会主席,因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