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人物

洪雪立

[公元1901年-1984年]

洪雪立为[公元1901年-1984年]

  洪雪立,原名洪学礼,南安丰州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出生。11岁丧父,靠母亲和伯母抚养,少年时当过学徒、书僮。19岁南渡新加坡,不久转往印尼,做过店员、教员等工作。
  雪立在海外对广大华侨遭受殖民者的统治压迫有深切体会,迫切希望祖国早日富强,拥护孙中山的民主革命。1926年在印尼加入中国国民党,任爪吐支部红排分部常委。翌年,雪立带着国民党的介绍信回国,准备投身革命斗争。“4·12”蒋介石背叛革命,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他非常气愤,毅然扔掉介绍信,返回家乡与洪骏声、林仲等人联合向华侨募捐创办中南学校。民国18年受校董会的委托,到菲律宾为中南学校募捐经费,并在菲律宾加入共产党。
  民国19年,雪立从菲回国,经中共福建省委介绍,由中共泉州县委安排到丰州支部参加活动。同年6月,中共南安区委会成立,雪立任泉州县委委员兼南安区委书记。8月,在家乡带领群众,响应“惠安-”,不幸被捕,释放后往印尼。1931年,雪立与洪骏声、林仲在印尼玛琅中学建立党支部,1932年在泗水出版《赤潮》,宣传革命。1933年《赤潮》被荷兰殖民者查封,雪立被驱逐出境。
  民国23年,雪立回到泉州,由党组织安排到紫塘乡和华林学校开展工作。次年,中共泉州特支并入晋南县委,雪立调任中共山边区委书记。翌年国民党 派向晋南边区发动大规模“围剿”时,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雪立转移到惠安县当教员,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民国25年夏,雪立由陈绍康介绍到厦门《江声报》任部分版面校对兼,并与中共厦门市工委取得联系,参加文化支部的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厦门各界成立抗敌后援会,雪立担任文化界“后援会”出版的《抗日导报》的主编,大力宣传抗战必胜,反对0投降。日寇侵占厦门后,市工委组织“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在漳州一带开展活动,雪立任该团秘书长兼组织部长。民国27年10月,国民党驻漳州部队75师派兵包围“厦青团”团部,逮捕团员骨干押往沙县“受训”。雪立奉命到香港组织“厦青团后援会”,发动港澳和海外乡亲声援“厦青团”,要求国民政府释放被捕团员,迫使福建省主席陈仪把团员解散到各地。
  1939年,雪立受命到菲律宾筹建报馆,出版《建国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雪立在菲共领导下参加抗日斗争,先后担任过吕宋中央局经济委员会顾问、菲共特别委员会常委兼组织部长、菲共华侨委员会常委兼组织部长等职,参与创办《华侨导报》、《华商公报》等活动。民国37年雪立肺病加重,回北平治疗。1953年在教育部工作,1959年任中共中央内务部聋哑司司长,后任北京市聋哑学校校长。1984年病逝,终年84岁。
同年(公元190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