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仁(1910~1981) 熊大仁,江西南昌人。出生于书香之家,民国11年(1922),随家迁居济南。翌年,他考入德国教会办的青岛礼贤中学(今青岛市第九中学)学习。在中学期间,他除了必修德语外,还自学日语,更对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民国20年(1931),考入上海复旦大学...[详细]
辛钧 (1911-1981),曾用名辛负千。吉林省德惠县人。1926年9月考入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1931年7月毕业。同年9月到哈尔滨市立医院内科实习。1932年4月任北满铁路局中央医院内科练习医。1933年4月至1935年4月,被派往满洲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深造。1935年4月任哈尔滨医...[详细]
谢苏(1916—1981) 曾用名燕翼,洛南县尖角乡马鞍桥村人。 谢苏出身富裕家庭。民国20年(1931)在洛南中学上学。民国23年(1934)考入西安高级中学,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5年(1936)“双十二”事变后,受西安市联合会派遣,同洛南在西安上学的白映辉、陈登榜、李宗白等回洛宣传...[详细]
谢顺利,古田旧城人,生于民国23年(1934年)6月。少年家贫,小学肄业,以制豆腐为生,后当店员。1954年为古田县邮电局炊事员,翌年11月转为正式工人,任半坑亭邮电营业处乡邮员,1959年为古田县邮电局送报员。 顺利从1959~1981年,一人负责古田县城区电报投送,长年累月坚守岗位,从不...[详细]
吴芝春,原名连珖,自号苔泉居士,清宣统三年(1911)生于福州北郊龙腰村贫苦菜农家庭。兄弟5人,芝春最小。10岁入私塾,3年后进城升学,16岁赴马江考艺术学校,未录取,回家协助兄弟种菜。 吴芝春18岁拜方贤和中医师学医。他勤奋学医7年,成绩优异,随师临床实践,医术大进,经努力取得行医执照,在...[详细]
吴皎如 (1908~1981年) 侯官县人。民国14年(1925年),考进上海复旦大学,后转读上海南洋医学院。民国19年毕业后,在省、市卫生试验所从事研究工作。民国37年,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赴美国狄根州和纽约州卫生研究院进修。1949年11月回国,在福建省卫生试验所细菌病理课任课长...[详细]
韦立仕,1960年出生于广西都安县澄江乡甘湾村的一个壮族农民家庭。他的家乡历来是革命热土,流传着许多民族志士为抗击外来侵略,为民族的自由和解放英勇抗争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特别是学校老师讲述的黄继光、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十八勇士抢渡大渡河的英雄壮举,更是在韦立仕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详细]
王雅堂 (1901-1981),曾用名王从先、王进仁。山东省崂山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后历任中共青岛市委农运、 部长、市委书记。1929年初,中共山东省委遭到破坏,又担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山东省临委书记兼组织部长。1930年赴上海中央训练班学习。结业后,被派到北方...[详细]
汪秀福,1960年出生于浙江省黄岩县洪家区农村。他的祖母曾是村农会妇女代表、乡劳模,父亲、伯父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汪秀福从小受到勤劳、善良、朴实的良好家风影响。稍大,读书识字后,他非常喜欢听雷锋的故事和读雷锋日记。 黄岩,素有桔乡之称。每到秋季,满山遍野黄澄澄的桔子等待人们收获。1974年秋...[详细]
王起(1917—1981),原名耀甫,又名烈钧,镇海高塘乡田三洋村(今属北仑区新碶镇)人。少就读高塘、灵山小学。13岁进上海科学仪器馆附属工厂当学徒,后转入同益五金店。1933年参加上海社会科学者联盟,先后任西区、东区区委委员。次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在南市区以国难教育社名义从事工人运动...[详细]
王乐道,河南济源市邵源镇人,民国12年(1923)7月10日生于贫苦农家。9岁入邵源小学,小学毕业后当杂货店店员。民国30年,日本侵略军侵占邵源,商店倒闭,乐道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以小贩职业作掩护,进行秘密活动。他英勇机智,深得中共地下党组织信任。民国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秘密交通员。民国35年...[详细]
田世俊(1918~1981) 冯雷镇人。1945年9月入党,同年参加革命,后任白水县游击支队教导员、中共白水地下县委委员。白水解放后任县委组织部长、县长、省建筑工程局科长、处长、渭南地区基建局副局长、中共渭南地委工交部副部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经党组织批准,担任国民党保长,此间发展田宝...[详细]
汤维崎(1926~1981年),原名汤跃津,云霄峛屿城外村人。自幼勤奋好学,于民国35年(1946年)考入广州大学,民国37年秋转香港达德学院继续学习。 该学院系国内一批爱国民主人士及进步文化人集中的学府,汤维崎经常接触一些进步人士,思想激进,向往革命,积极参加革命实践活动。民国38年2月,...[详细]
孙启忠(1905~1981) 贫农,过风楼北沟人。五岁丧父,随母乞讨。十二岁与邻牧牛,成人后常被抓丁拉伕。解放后,1954年实行农业合作化时,被选为北沟农业社副主任。他带领社员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积极植树造林,在光秃秃山上挖坑淤泥,栽活华山松150亩,经精心管护,十二年成茂林。1965年被...[详细]
舒林 (1920~1981)原名苏启仑,府谷县陈家畔村人。1933年在本县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榆林职业中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冲破重重阻挠,奔向革命圣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踏上革命征途。 他学习勤奋、思想进步,入学第二年便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被党组织派往新疆新军营俄文班学...[详细]
覃士冕(1914—1981)于1914年出生于广西东兰县坡毫区那串屯的一个壮族农民家庭。1929年参加百色起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七军政治部青年干事、红三军团第五师十三团特派员、红三军团保卫局侦察科员、第四师十二团特派...[详细]
沈继云(1910.11.22~1981.12.8) 女,城关镇人。旧时饱受缠足之苦,人称“沈小脚”。汉阴解放后,先后担任城关镇南街妇女代表、妇联主任、副村长、街长、党支部书记、副镇长(不脱产)、县人民法院陪审员等职,曾当选县-会代表、人民代表等。 1950年2月,她摆脱家庭束缚,走向社会,带...[详细]
盛华,1961年3月出生江苏省在海安县李堡镇杭庄村一个革命伤残军人家庭。父亲盛树元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人民军队,英勇作战,多次负伤。盛华小的时候,经常听父亲讲述战斗故事,心中萌生了为祖国,为人民贡献一生的理想。他渴望自己快快长大,从12岁起,盛华就在自家房门的一根边框旁,量下自己的身高,以后每年都...[详细]
沈臬存(1895-1981年)生于依兰县团山子乡赵家屯。8岁入私塾读书,经历十载寒窗,民国2年(1913年)考入依兰道立中学。民国11年(1922年)毕业于奉天(今沈阳)高等师范。苦读19年,成为依兰县第一名大学毕业生。 沈臬存性格刚直不阿,不肯屈膝恭惟上司,不去逢迎世俗。因而在旧社会虽有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