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鼓楼人物

吴皎如

[公元1908年-1981年]

吴皎如为[公元1908年-1981年]

  吴皎如
  (1908~1981年)
  侯官县人。民国14年(1925年),考进上海复旦大学,后转读上海南洋医学院。民国19年毕业后,在省、市卫生试验所从事研究工作。民国37年,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赴美国狄根州和纽约州卫生研究院进修。1949年11月回国,在福建省卫生试验所细菌病理课任课长,创建 实验室,开展乙脑病原学、流行因素和实验诊断研究。1953年,皎如从脑炎死者脑组织中、患者血液中分离出 ,首次证实福建省乙型脑炎 的存在及其与脑炎的关系。从猪、鸡、鸭等动物中分离出乙型脑炎 ,证明福建省乙型脑炎 宿主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皎如在昆虫媒介带毒情况研究中,也获得突破性成果,认定福建南部以白纹伊蚊为主要媒介,中部以致令库蚊为主要媒介。1955年,成功地从台湾蠛蠓中分离出12株乙型脑炎 ,在吸牛血的库蠓中也分离出一株 。皎如和同事们捕捉台湾蠛蠓,将其饲养于阴暗潮湿的防空洞,用自己的肉体为诱饵,一次又一次反复试验,证实是蠛蠓直接叮咬致使动物发病。1957年2月,撰写论文《由糠蚊科蠛蠓属Asiohe-Iea台湾蠛蠓分离出乙型脑炎 》,首次确定台湾蠛蠓是乙型脑炎传播的新媒介,打破国际上历来认为乙型脑炎为单媒介传播的认识。同年,皎如任福建省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1972年,建立早期诊断乙型脑炎的方法,奠定福建脑炎免疫工作基础。皎如成功地分离出Q热立克次体,这是福建医学界的首创。在研究白喉杆菌异型株、流感 变异、麻疹被动免疫等方面,也都取得突出成就。1978年,参加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次年,被评为省和全国劳动模范。1980年,任福建省防疫站站长,先后任国家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和 疾病委员会委员、省卫生厅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省寄生虫病学术委员会主任,并任第二届省政协常委、第三届和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皎如通英文、日文,先后撰写学术论文70篇,其中《乙型脑炎新媒介——台湾蠛蠓与库蠓的发现》和《福建省柯萨奇 的分布、临床类型、 生物特征及传播途径》获(1978年)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奖,《福建省流行性乙型脑炎 生物特性的研究》等4篇获福建省科技大会奖。出版《狂犬病防治》、《天花实验室检查方法》等专著,有《吴皎如论文集》传世。 相关院校:

复旦大学

  同年(公元1908年)出生的名人:
陈桐雨 (1908~1982)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陈国清 (1908~1980)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
潘作桢 (1908~1933)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
李浴日 (1908~1955)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
江平 (1908~1933)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
+ 更多公元190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1年)去世的名人:
秦大钧 (1912~1981)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
德锜 (1913~1981)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延国和 (1922~1981)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
林仲易 (1893~1981)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
李桂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
何维忠 (1903~1981)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
+ 更多公元198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