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龙岩市> 上杭人物

丘必书

[公元1892年-1981年]

丘必书为[公元1892年-1981年]

  丘必书,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生于上杭茶地乡樟树村一个贫农家庭。7岁丧父,靠姑父母养育。10岁起,跟随姑丈、木偶艺人李桂森学艺。经过几年艰辛学习,对后台的提、拉、弹、唱、打各项技艺,对前台的生、旦、丑、净、末各种角色,均掌握娴熟。22岁时姑丈病故,他便将姑丈的“福胜堂”提线木偶戏班继承下来,领班演出,并承担起姑母一家的生活费用。在闽西、粤东一带献艺谋生,住庵庙、喝粥汤,形同乞丐,但对木偶艺术却不断进取,精益求精,不过几年时间,“福胜堂”戏班便驰誉于闽粤边区。
  民国18年(1929年)夏,红四军入闽,闽西各地普遍举行-,打土豪、分田地形成0。必书参加了农民协会,先后担任村分田委员、乡苏维埃政府财粮委员、东一区新剧团和县新剧团主任。为了保卫工农革命成果,领导木偶新剧团编排了《打花鼓》、《扩大红军》、《打土豪》、《团结一致》等时装现代新剧目,为工农大众和红军战士演出,还到福建省军区医院慰问伤病员。经他改革创新的新剧目,令观众耳目一新,精神振奋,多次受到县、区苏维埃政府的表扬奖励。23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闽西转入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他利用走南串北演戏的机会,为红军游击队送粮送盐,递传文件传单。
  解放初期,为配合当时开展的“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等各项政治运动,必书把现代戏《九件衣》、《血泪仇》、《刘胡兰》等歌剧移植到木偶戏中,深入农村演出。1953年9月,县木偶剧团成立,被推选为团长。次年6月,与连城县木偶艺人徐传华等人合作,联合排演《大名府》、《对玉环》等传统剧目,组成龙岩专区代表队参加福建省戏曲会演大会,荣获表演一等奖。9月赴华东区会演,《大名府》一剧因成功地塑了《水浒传》中梁山伯好汉的英雄形象,剧中耍狮、弄蛇、飞叉、射箭等各种高难度动作,木偶均表演得灵活准确,栩栩如生,且能表演吸烟、喷火等特技,获华东区“特种艺术表演奖”。1955年3月,代表队赴北京参加全国12省(市)木偶皮影戏观摩演出会,被安排首场向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再获一等金质奖章。中国木偶剧团还聘其去授艺。不久,被中国戏剧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并当选为理事。还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杭县委员会委员、常委、福建省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三届委员。1959年,年老退休。为使木偶戏艺术传于后世,经常关心年轻演员,热情培养他们,还口授传统剧目1092本,供后人保存整理。1964年,上杭县人民委员会为纪念丘必书舞台生活60周年,召开盛大的纪念会。1981年4月,因年老病逝于家,享年90岁。

同年(公元189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