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仁,1951年生于方正县德善乡扶余村。1966年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197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大队党支部委员、大队革委会副主任、民兵连长等职。在工作与生产劳动中,他处处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先后被评为大队和公社的劳动模范,受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称赞。 1971年1月,他参加了...[详细]
姚运良(1912一l980) 大悟县四姑墩姚家岗人。历任红军游击队长、班长一排长、通讯队长、军直属队党委书记、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新疆支队政委。1939年底,姚奉命从延安带一批干部去华中局工作,途经新四军六支队司令部驻地新兴集,被司令员彭雪枫留下,先后任十四团团长,宿东支队长。1942年去华中...[详细]
徐建禧(1902~1980年) 徐建禧,别号阿禧,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生于福建省莆田县水办乡,后随父迁居福州台江上杭路。民国23年(1934年),建禧承继祖业,独自经营台江隆平路广芝林药店。建禧在经营广芝林药店时,讲究职业道德,礼貌待客,方便群众。规定接方配药,须经两位老药工复核;...[详细]
徐登台(1921~1980) 本县马蹄沟镇四旗里村人。登台家境贫寒,曾给地主拦羊多年。他十九岁那年冬天,不慎将一只羊的后腿打折,遭到了地主的毒打和侮辱,倔犟的登台星夜出走。于1941到延安参加了革命,先后在延安职业学校、边区财政厅、贸易总公司工作。1944年出席了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大会...[详细]
肖应棠(1914-1980.8.8)陕西长安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正太、清风店、石家庄、太原、兰州等战役。任军长,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抗美援朝时,获二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55年被授予少...[详细]
吴伟(1912~1980),崇安县吴屯乡上村人。家庭贫寒,备受压迫。民国19年(1930)在家乡参加红军,历任崇安县上村游击队战士、大浑区游击队队员、大浑区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部长。主力红军北上抗日后,他跟随闽北红军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民国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闽北红军改编为新四军三支...[详细]
暨文海,政和县东平乡人,民国11年(1922年)10月出生于贫苦农家。他幼年给地主放牛,14岁参加中共闽浙赣省委警卫营,成为革命战士。他抽空学习文化和政治,进步很快,不久任班长、警卫队长。 抗日战争开始后,文海调任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第一支队任副支队长、支队长。他作战勇敢,平易近人,在战友和群...[详细]
魏冠洪(1899~1980年) 魏冠洪,福州市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十二月初七日。冠洪自幼家境贫寒,仅读5年私塾。13岁在台江皮革厂制鞋工场当学徒,入老板在厂内创办的制革、制皮鞋讲习所学习,由日本技师平川久郎等人传授制革、制皮鞋技术。冠洪努力学习,勤奋钻研,掌握了制皮鞋的各种技...[详细]
王宣化,又名-振,号炎之,南安水头镇巷内村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出生。10岁入私塾念书,18岁随乡亲到菲律宾谋生,先在马尼拉一家店铺当学徒,积蓄些钱便到菲律宾大学商科就读,1917年在马尼拉中国领事馆当翻译员。他懂得英、日、俄和西班牙语言文字,尤精英文,翻译过美国著名小说《罗马假日》。1...[详细]
汪本善(1909~1980) 本县丰富乡河口村人。少年时代,曾读书于镇安县六里沟初小和该县高级小学,毕业后,回家务农。在务农期间,曾任丰富保保干事兼任该保小学教师。 1935年红二十五军来到丰富一带,打富济贫,宣传革命道理,在丰富和沙洛两乡建立苏维埃政权。汪接受了革命思想,便于1936年...[详细]
谭生彬(1911~1980),字志博,安沟乡阿青村人。幼年在本村读书。在延长县第一高小上学时,他广泛阅读《新青年》、《向导》、《马克思主义浅说》、《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民国十六年(1927)4月,经董耀卿、胡金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入冬,成立共青团延长县特区...[详细]
苏宗(1925~1980年),同禾里下溪头村人。只读到小学五年级就因家贫辍学,14岁学做小本生意。 民国29年(1940年),苏宗被抓壮丁加入国民党军队,曾参加过抗日战争。民国38年1月,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入伍,先后当解放军战士、副班长。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苏宗复员回乡,先...[详细]
苏永篇,屏南县寿山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出生于破落家庭。永篇少时就读两等小学堂和私塾,稍大好手工,自制小轮车、小板凳之类。时有外地五金师傅进乡做手艺,他整天围观,连午饭也忘了吃。18岁那年,他家住进一位名叫和顺的浙江师傅,颇精锡艺,其制品美观耐用,受乡人欢迎。永篇常细心观察,询问技巧奥...[详细]
苏修武(1893~1980),字筱伍,湖坑乡新南村人。早年在上海中国公学毕业后,曾任永定中学学监,代校长和永定县教育局长。民国15年(1926年)冬,参加北伐东路军。转战福州、上海等地。民国20年进入报界,任汕头《星华日报》市闻,工作了五年辞职回乡。抗战初期致力于桑梓教育事业,任南溪小学校长,在...[详细]
沈禹水(1912~1980年),深桥后林村人。出身贫苦农家,父早丧,母残疾,从小随母耕作维持生计。 1951年,沈禹水积极响应共产党“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号召,带头组织全县第一个农业互助组,并获得农业大丰收,1952年被评为农业增产模范。是年秋后,县委为推动全县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决定在后林...[详细]
邵江海(1913年—1980年),漳州虾仔巷人,系漳州地区主要剧种——芗剧创始人之一。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戏剧协会会员,市文联副主任,原漳州市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1960年曾出席全国第三届文代会。 邵原籍同安县,家庭贫困,只念过二年小学,就去卖冰棒,做泥水小工、当小贩。民国16年...[详细]
乔建华(1958~1980) 本县苗家坪乡钟家村人。少年时代祖父经常以新旧社会的亲身经历教育他,以英雄人物的故事熏陶他。上中学时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乐于助人,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模范团员”。 建华1978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到陕西彬县武警中队任战士。在紧张的训练中他不怕苦不怕...[详细]
牛锡珍(1901~1980) 女,湖北武昌人,出身于手工业家庭,全家信奉基督教。1928年,牛锡珍毕业于教会办的普爱医院附属护士学校,调去云南昆明滇惠医院任护士长。1933年返汉口协和医院,专修妇产科。1934年受聘于湖北省光化县老河口教会医院,担任妇产科医生,兼私立助产学校教师。抗日战争爆...[详细]
梅廷栋(1914~1980),陕西省白水县人。家庭贫困,幼时失学,略识文字。年轻时因家贫投入国民党二十二军当兵,由士兵升任班、排、连长。1943年率全连接防驻葭县王家砭打火店村。经中共葭县县委-部主要负责人多次做工作,梅廷栋于1946年9月25日毅然率全连在打火店武装起义,陕北为之震动。休整后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