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龙岩市> 连城人物

马力

[公元1911年-1980年]

马力为[公元1911年-1980年]

  马力
  (1911—1980)
  马力,江苏省南通县人,回族,水利专科学校毕业。1939年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中曾任苏中野战七纵队三十一旅政治部-科长,八十五师后勤处副处长。后随军南下福建,1949年冬来闽西,次年5月,调来连城,6月1日,正式成立连城县人民政府时,被委为首任县长。
  1950年,-民党派唐宗潜来大陆,进入连城清风山成立所谓“中国人民自由军闽赣边区总司令部”。9月11日,唐宗率所属散匪第一纵队300余人袭击县城,企图破坏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民,复辟 统治。马力英勇地率领机关干部和县警卫排战士主动出击,亲自扛起机 登上城楼指挥。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终于重创了敌人的主力,所剩匪徒,四散逃窜,溃不成军,仓惶远遁深山。此后,他一方面动员全县民兵、群众积极配合人民解放军253团的撒网围鱼战术,逐步缩小敌人活动范围,直向清风山挺进;一方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从思想上瓦解敌人,使敌人失去战斗力。终于在1951年1月5日活捉匪首特务唐宗,为人民清除了大害。随后立即严厉镇压现行-和地方恶霸,为人民报仇雪恨,安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人民政权。
  马力深知镇反、土改是广大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迫切希望,他带领土改工作队到情况复杂的亨明、江坊等村庄搞土改试点。在摸清情况、总结经验后,立即在各地组织农会,发动群众,从而在全县掀起土改0。经一年左右时间,胜利完成了全县土改工作,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彻底翻身。
  土改结束后,他迅即转向组织农民进行互助合作,解决刚获得土地的贫苦农民缺乏耕牛、农具,列军属缺乏劳力的困难,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人民生活迅速得到好转。他认识到连城是个贫穷落后的山区县,但也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点:山区竹木繁茂,覆盖率高,且土纸生产有悠久的历史,有纸质优良驰名遐迩的盛誉。因此,于1951年指示姑田、上堡等地成立纸厂,并在姑田、莒溪、梅村头设立纸业交易所,扶持纸农发展土纸生产,并提议动员群众上山采刮松脂,开发山上古松资源,发展松脂生产,建立县松香厂。同时根据山涧水流落差大的有利条件,倡议兴建小水电,以解决农村照明和加工业的动力源泉。后来兴建714水电站(今连城电厂)的地址,就是他当年带领县水利干部深入到湖村的埠头,勘察北团溪水资源时确定的。
  马力深知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大批较高文化的科学技术人才,必须立即从教育着手。在当时处于百废待兴、财政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依然拨出适当的经费,解决中、小学校必要的基本设施和教职员工的薪水与困难学生的助学金,使贫苦人民的子女得以进入各级学校学习。为了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与教职工的社会地位,马力自己兼任连城一中的校长。
  连城城关居民向来依靠文川溪水为主提供日常生活用水来源,但上游邓公陂年久失修,以致近城支流流量锐减,居民用水紧张。1951年夏,他发动城关居民捐款、助工,重修邓公陂,以解决城区居民饮用水的困难。7月,朋口、新泉因山洪暴发,酿成水灾,3000多间民房被冲毁,400余亩粮田被洪水淹没。在灾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他立即率领机关干部深入灾区群众中进行慰问,发放救灾物资,动员群众抢收被淹早稻,开展生产自救活动。8月,城关郊区出现秋旱,近万亩甘薯地无水浇灌,薯苗濒临枯萎死亡,他带领机关干部深入到隔川等地,组织群众进行抗旱。当时,隔川农民黄宗根,根据自己多年探索水源的经验,挖洞60多米,引水抗旱保苗。马力深为感动。翌年春节,亲自登门慰问,并奖给黄宗根人民币50元、肥猪一头。马力乘此机会深入群众调查了解,向黄宗根打听当地水资源情况,探讨解决旱情的基本方案。他采纳群众的建议,总结群众的经验,决定在隔川兴建小峡水库和双石坝水利工程。同时,他对城区的扩展与布局,街道的整修与新壁,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蓝图。1952年,修建连宁公路时,他反对按旧线穿城而过的方案,提出辟建环城公路,避免长途汽车入城,以解决城区街道的拥挤和环境污染。
  马力廉洁奉公,生活俭朴,先人后己,从不搞特殊化。住房低矮,陈设简陋,没有一点特殊要求;他虽是回族,吃在公共食堂,跟大家一起进餐,没有要求给予照顾民族特殊生活习惯;他穿着朴素,任何场合依旧是一套旧军装。下乡没有车辆,唯一代步的是解放军253团赠给他的一匹白马,但他没有占为己有,经常让给同行的战友坐骑。有一次,他为调查县内竹木资源、摸清发展山区经济的潜力,率机关干部往莒溪一带深山老林探索掌握第一手资料,他不畏艰苦,翻山越岭百余里到达与龙岩交界的梅村头拜访老区人民。他关心同志比关心自己为重,1951年冬,因公与杨昌德、谢国定等人赴龙岩,在回县途中,不幸出现车祸,全车人均受重伤。他在自己流血不止时,首先关心的是随车同行的全体同志之安危,指挥抢救伤员,待一切安排就绪,知道大家没有生命危险后,才找医务人员给自己敷药治疗。
  1953年春,马力调任省建筑工程公司经理,离开了连城。不久后,又从福建调任华东水力勘测设计院院长。“文革”期间,下放福建闽江水电工程局任副局长。1971年,省投资兴建714电站(今连城电厂)时,他来连城指导工作,到当年他在连城工作期间建议修建水电站的埠头工地现场视察,对前池管道,厂房选址等项关键工程,一一提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见,显示了他对人民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连城的深厚感情。
  1980年,马力因身患癌症,医治无效,病逝于上海,终年70岁。
  
同年(公元191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