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人物

王宣化

[公元1896年-1980年]

王宣化为[公元1896年-1980年]

  王宣化,又名-振,号炎之,南安水头镇巷内村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出生。10岁入私塾念书,18岁随乡亲到菲律宾谋生,先在马尼拉一家店铺当学徒,积蓄些钱便到菲律宾大学商科就读,1917年在马尼拉中国领事馆当翻译员。他懂得英、日、俄和西班牙语言文字,尤精英文,翻译过美国著名小说《罗马假日》。1919年在马尼拉创办《平民日报》,自任经理和,宣传祖国文化,团结海外华侨。
  民国10年(1921),宣化回国参加讨伐陈炯明的福建东路讨贼军,担任副官兼军需,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浪潮,两年间,目睹军阀混战,报国之志难以施展,民国12年转往新加坡,在友人支持下,创办南洋影片公司,任总经理。用影片向海外华侨和友人介绍中国,宣传中国,传播新文化,激发侨胞爱国爱乡、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热情。民国17年再到日本东京大学深造3年。
  民国20年,宣化再次回国,在上海泉漳中学当教员,向学生灌输进步思想,引导学生进步,同时创办《现实周刊》,担任,面向社会宣传进步思想,得到上海共产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宣化还积极参加“社联”、“左联”的活动,从事党领导下的文化宣传工作。民国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23年,宣化因工作需要,南渡马来西亚开办报馆,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先后担任《中华晨报》,《南华日报》总,得到广大侨胞的拥护和支持。抗日战争爆发后,宣化与粘文华、苏棠影、辜俊英等人发起组织“星马华侨抗日救国会”(后改名抗日后援会),参与领导星马50万工人大-,声援国内抗日战争。1938年,宣化被英殖民当局逮捕,驱逐出境。翌年回国至民国38年一直在上海参加党的地下工作。
  上海解放后,宣化在上海军管会工作。不久随军南下,先后担任福建省实业厅副厅长、福建省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1952年调华东区工作,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党委会-部处长,华东行政委员会华侨事务处处长。1954年调中央工作,先后担任中央华侨投资辅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副司长、全国政协一至五届委员、全国侨联一、二届常务委员,福建省侨联副主席。
  1972年,宣化76岁,离休回乡定居。在家时仍然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关心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时常约请地、县、社、队干部座谈,了解情况,提出建议。水头侨乡影剧院就是在他和一些华侨倡议下兴建起来的。他还捐献一批图书、资料给县有关单位。1976年1月,他把自己历年积蓄的8000元作为党费上缴。
  1980年1月,宣化在家乡病逝,终年85岁。中侨委廖承志致唁电,省委、省政府在福州召开追悼会,赞扬宣化为党的侨务工作所做的贡献。
同年(公元189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