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7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7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区慵斋 [公元1893年-1973年]

  • 区慵斋(1893~1973年),名榆,字以行,南海县大富乡生村人,出生于清末。少年毕业于商业学堂,后来在佛山镇内从事小学教育事业。民国早年投身报界,在课余之下,常为广州市《七十二行商报》、《广州共和报》、《公评》等报撰述小说和小品文。以后《国华》、《越华》、《现象》、《公评》四大报聘为撰述员,生...[详细]

马师恭 [公元1903年-1973年,黄埔军校一期学员]

  • 马师恭(1903~1973),字子敬,陕西省米脂县杨家沟人,1903年出生,为黄埔陆军军官军校1924年一期学员。 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个人生平 曾参加东征,在溪水、棉湖两战役中立功受 奖。1926年参加北伐,升为团长。1930年任陆军第十九师参谋长、 第十一...[详细]

李志海 [公元1901年-1973年]

  • 李志海(1901—1973) 原名李泽林,张家边濠头李家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11月4日出生于石岐。出身贫苦,是一位中医,曾在石岐、濠头、阜墟开设中药房。 1939年中山沦陷初期,中山县党组织在九区浮墟领导青年抗日,其经常免费给伤病员诊病送药,并与中共黄乐天、郑炳福认识,受进步...[详细]

李小龙 [公元1940年-1973年]

  • 李小龙(1940~1973年),原名李振藩,乳名细凤,英文名Bruce/ Lee(布鲁士·李),祖籍顺德均安镇上村。祖父李震彪武功超卓,青年时期受聘于佛山一家著名镖局,举家迁佛山定居。其父李海泉为著名粤剧武生,居住在佛山山紫村拱北里,抗日战争爆发后移居香港。母亲何金棠,是欧亚混血人种。 ...[详细]

刘宗银 [公元1903年-1973年]

  • 刘宗银(1903~1973),女,回族,镇安县西口区茅坪乡人。祖辈务农为生,幼时家境贫寒,兄弟姐妹5人,她排行老三,人称“刘三姐”。婚后在街上以卖饺子为生。他勤劳朴实,心底善良,乐于助人。因学会土法接生,常为乡邻的产妇接生。1955年丈夫不幸去世,一直寡居。 1952年,陕西省防疫大...[详细]

李六如 [公元1887年-1973年]

  • 李六如 (1887-1973) 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党组书记。 湖南省平江县人,1887年7月11日生于平江县城东一个商人家庭。1908年到湖北参加新军,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入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科。1918年回平江,在启明...[详细]

李今英 [公元1901年-1973年]

  • 李今英(1901—1973) 女,祖籍石岐南门,出生于美国加州圣地巴巴那埠。美国教育家。7岁随家人返中山。民国6年(1917)中山县立中学毕业后,留校兼任初中及两间教会学校教员,同年参加全省中学统考,名列第一。后被委任为广东省女子职业学校校长。1920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毕业后任教于香港圣保...[详细]

李长天 [公元1878年-1973年]

  • 李长天(1878~1973),名峄桐,号半日道人。博罗汝湖霞村(今属惠城区汝湖镇)人。著名画家。在伯父李星阁的指导下,勤学苦练,把伯父的书画艺术继承下来,从伯父学到的画雁、鹌鹑、雄鹰,有青出于蓝之誉。广泛学习历代名家作品,特别是对“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的画十分倾心,自号宗王。晚年...[详细]

蒋牧良 [公元1901年-1973年]

  • 蒋牧良 (1901-1973) 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主席。作家。 湖南省湘乡县(今涟源市)人,1901年5月4日出生在湘乡县杨家滩桥头蒋家冲。家境贫寒,4岁丧父,5岁发蒙,读了7年私塾。12岁入县城求实学校读书。1916年布店倒闭,辍学...[详细]

黄鹤龄 [公元1892年-1973年]

  • 黄鹤龄(1892~1973),字梦年,西安街道单涌村人,客居广西柳州。民国10年(1921年)保定陆军学校骑兵科毕业,民国16年(1927年)任第十五军一师九团团长;民国21年(1932年)任第十五军四十三师师长;民国22年(1933年)任梧州海关监督;民国25年(1936年)6月任广西梧州区行...[详细]

黄官贺 [公元1890年-1973年]

  • 黄官贺(1890—1973) 大涌青岗村人。爱国侨领。15岁在大涌缸瓦铺当店员,16岁往香港,在真光公司属下商店当店员,20岁赴秘鲁谋生。22岁加入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同盟会,大力资助孙中山革命。在秘鲁期间曾任介休中华会馆主席,抗日救国分会常委、抗日总会执委,中山会馆委员、隆镇隆善社主席等职。抗...[详细]

高机先 [公元1892年-1973年]

  • 高机先(1892~1973年),原名高照机,曾用名张玉芳。本县渔户寨村人,出身地主家庭。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始读私塾,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转入本村初小,民国元年(1912年)高小毕业后,入唐山教会英算专修学校读书。民国6年(1917年)入保定美国医院附属医校学医。后转入北京同仁医...[详细]

冯仁生 [公元1897年-1973年]

  • 冯仁生 (1897~1973年),男,坑口镇古兴村人。自小在家务农,以种竹耕山为业。世代赖以10亩山地生存,到冯继承祖业时,山地只生瘦竹残林。他细心观察,终于发现一棵竹,生长在上坡总比生长在下坡茂盛粗壮。再经过进一步观察、对比、研究,找出其中原因:上坡蓄水蓄肥力强,竹头保护良好;下坡水土容易...[详细]

杜麦青 [公元1914年-1973年]

  • 杜麦青 (1914~1973) 河南杞县人。中共党员。高中毕业。1938年后历任金华战时文化资料室主任,屯溪战时物资管理局职员,广西桂林文化供应社资料室主任,桂林无线电厂技训班教务股长,重庆中华职业学校教员,香港《大众文艺》丛刊,文化部艺术局资料室主任,《文艺学习》部主任,《人民文学》部副主...[详细]

邓警亚 [公元1890年-1973年]

  • 邓警亚(1890年~1973年),白坭镇清塘村人,邓慕韩胞弟,好学擅文,才华独具。受胞兄影响,早年加入同盟会和进步文学团体南社。曾跟随孙中山奔走革命,长期在海外南洋一带办报,担任,从事宣传活动。清宣统二年(1910年),任广州《平民日报》主笔。清宣统三年(1911年)7月与潘达微在广州合办《平民...[详细]

陈子达 [公元1915年-1973年]

  • 陈子达(1915~1973年),本县五经富镇陈江村人。1934年,他进湖南省湘雅医学院攻读,1940年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后在南京中央医院任医师。1944年8月,陈子达赴印度留学,进热带病学院攻读,毕业后,经世界卫生组织考试,被送往美国士伦大学深造,1949年获医学硕士学位。该校称其成功的试验...[详细]

陈晖成 [公元1885年-1973年]

  • 陈晖成(1885~1973),字誉礼,广东三水县人。光绪二十五年六月往日本横滨侨办大同学校读书至毕业,光绪三十年(1809)八月留校教书。翌年八月在日本大森体育会体操学校学习。光绪三十四年在日本医则补习学校补习,同年八月经考试获得清朝官费在东北帝国大学医学专门部留学,毕业后在该校宫城病妇产科当研...[详细]

白天 [公元1906年-197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白天 (1906-1973)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第一炮兵技术学校校长。 湖南省邵阳县(今隆回县)人。原名魏巍。 1906年12月3日出生于邵阳县兴隆乡一户小地主家庭。1920年就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后入岳云中学、明德中学。学生时代追求进步,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爱国-。192...[详细]

张青义 [公元1935年-1973年]

  • 张青义(1935—1973),别名鱼仄,男,苗族,麻阳县岩门人。1955年3月毕业于武汉水电学院,分配在县水利局工作。 1965年9月,张青义参加修建黄土溪水库(电站)工程。为了测量准确无误,他不顾酷暑严寒,跋山涉水,坚持实地测量,反复校正。在大坝、机窝、渡槽、渠道等勘测与施工中,无不留下足...[详细]

张廉芳 [公元1910年-1973年]

  • 张廉芳(1910~1973),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省)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参加革命工作,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八支队政治部干事、政治部总务科长、八路军129师筑先纵队供给处长。1939年2月,调任冠县抗日政府县长。7月任鲁西银行副经理。1941年7...[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