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娄底市> 涟源人物

蒋牧良

[公元1901年-1973年]

蒋牧良为[公元1901年-1973年]

  蒋牧良
  (1901-1973)
  
  
   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主席。作家。
   湖南省湘乡县(今涟源市)人,1901年5月4日出生在湘乡县杨家滩桥头蒋家冲。家境贫寒,4岁丧父,5岁发蒙,读了7年私塾。12岁入县城求实学校读书。1916年布店倒闭,辍学到新化县一个矿山当小职员。他仍想读书,于是攒了几个钱,又重新回到学校。1922年中学毕业。1923年考入长沙雅礼大学预科,后又转入武昌高等师范旁听。1925年投军。参加了北伐战争。在旧军队干了5年,当了营部军需。他感到这样混下去没有出路,于1930年春离开了部队,考上南京训练总监部司书。1932年到南京卫戍司令部当收发员。不久又调至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第三厅副宫室当司书,恰好与同乡张天翼共事。此时,张天翼已是有名的作家,张得知他对文学非常喜爱,便鼓励他拿起笔来。于是,他开始了创作生涯。同年11月,他的处女作《高定祥》在当时最大文学刊物之一《现代》上发表,获得读者好评,被认为是继茅盾《春蚕》发表后的又一篇反映农村生活的力作,受到鲁迅的关注。从此,他积极投入写作,仅一年多时间,就发表了20多短篇小说和一部中篇小说。同时还发表了大量的散文。
   在鲁迅和一批青年作家的影响下,他思想日益进步,积极参加左翼文化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与张天翼等从上海回到湖南,投身长沙文化界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4月,由谭丕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根据党组织的安排,曾到国民党西北军孙仲连部第三十一师做过-工作。行动被发觉后,回到家乡。虽然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仍以笔当 ,宣传抗日救国。因此被日本人通缉,其作品亦遭查禁。1944年赴湘西,参与《中国晨报》的筹办并开始新闻工作,先后担任《中国晨报》、《中央日报》(湖南版)和《国民日报》副刊主编。1947年春,他辗转上海、香港,终于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并于同年8月重新入党。从此,他更加积极为党工作,协助周而复《北方文丛》,参加茅盾主编的《小说》编委会。同时,他还抓紧进行写作,发表了《老秀才》等小说,成为他创作上的又一个丰收期。1949年春以新华通讯社特派记者身份,随解放军第四野战-战鄂、湘、桂,撰有《歼灭自匪解放广西》等一批反映解放军辉煌战果的通讯报道,受到四野政治部的表彰。
   新中国建立后,历任-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解放军文艺丛书》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58年当选为湖南省文联副主席和作协湖南分会主席,为繁荣家乡的文学创作做了大量工作。在"文革”中,他受到不公正待遇,党籍也被停止了。在逆境中,他坚信自己一生清白,曾在给 张天翼的信中说:"一旦得到工作的机会,我就要拼命干,一年干三四年的工作来补偿过去。"1973年2月,他恢复了党籍,并任省文化组副组长。恢复工作仅7天,他就一病不起。1973年2月23日病逝,终年72岁。
   他创作态度严谨,曾对亲属说:"作品不是商品,为了稿费乱发东西是最坏的作风。"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同年(公元190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