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代珍(1923.4.14~1969.12.15) 太平乡人。中共党员。 王代珍旧时在舅家店铺当学徒,民国35年(1946),归田务农。汉阴解放后,加入农会,积极参加反霸减租和土地改革。1952年1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汉阴县一区区政府财税员和平梁、城关供销社业务组长。1963年被评为汉阴县商...[详细]
田锡侯(1913~1969) 乳名述祖,又名富民,武关街人,卒业于陕西省立一中。旋入其父好友宋天才(江西人)师长所办之军官学校,毕业后任中尉连长。民国二十七年(1938),返乡任武寺乡训练国民兵教练,结识共产党员周宝航、杜景、王士哲,并聘此3人亦为该乡国民兵教练,受训者500多人,大多初步接...[详细]
汤雨生,原名赞厚,又名汤霖,玛坑村人。民国14年(1925)生于农家。父亲万仁,民国26年参加革命,曾任玛坑苏维埃政府财粮员。雨生自幼丧母,靠祖母抚养长大,8岁上村塾,因家境贫困,坚持半耕半读。民国32年考入周宁初中,学业优秀。第二年考入福安师范,在校学习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学习《共产党宣言》...[详细]
孙通(1910—1969) 字文达,景村镇人。 孙通自幼聪明好学,受到乡邻称赞。民国20年(1931)毕业于洛南县立中学校,同年考入北京铁路大学。在校学习两年,因病返家治疗。病稍愈后,应聘担任洛南县立初级中学外语教师。民国23年(1934),考入南京中央宪兵学校。民国25年(1936)又考入...[详细]
孙世平(1909-1969.6) 孙世平,又名孙巽,呼兰县人。中学毕业后到北京求学,因经济不支,辍学回呼兰任小学教员。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党的 群众组织青年读书会,任总干事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组织青年反日会,后任中共呼兰特支组织委员。1932年5月,日本侵略军进攻呼...[详细]
孙朗川(1907~1969年) 孙朗川,福州市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月十四日生于中医妇科世家。其祖父孙椒藩,是清道光时期的妇科名医;父亲孙石溪是清末至民国初期的杏坛巨臂,医术精湛,医德高尚,闻名遐迩。朗川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他边在私塾攻读诗、书、经、史,边跟父亲学习中医妇科。...[详细]
苏鸿树 (1902~1969年) 苏鸿树,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生。又名苏省,字剑塘,张坂镇苏坑村人。 鸿树自幼随经商的父亲往台湾求学。民国15年(1926年)毕业于台湾医学院,后在基隆台南医院为外科大夫。时台湾正处在革命启蒙时期,各党派活动风起云涌,各式各样的政治宣传,使他思...[详细]
寿松涛(1900—1969),幼名朝法,又名寿乐成、陈逸庵,诸暨同山丽坞底人。1917年秋,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在进步书刊和进步师生的影响下,开始信仰-,参加了著名的“一师风潮”。毕业后至孝丰、上虞等地教书,改名寿松涛。1924年冬,回到诸暨乐安小学任教,常与中共党员钟子逸、何赤华等探讨中国社...[详细]
秦光煜(1902~1969) 秦光煜,江苏无锡人。民国9年(1920)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民国19年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民国19年至29年,在协和医学院任病理学助教、讲师和副教授。在此期间,共发表了20多篇论文,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组织发生”和“出血性胰腺炎的病因”的有关论述,一直被国内外...[详细]
乔鼎铭(1907~1969),店镇乔家老庄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葭县县委宣传部长、中共葭县特区委员会书记、县委书记,渭南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副秘书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在延安地委党校从事党的教育工作。文革中遭受残酷破孩,含冤病逝,终年63岁。同年(公元1907年...[详细]
孟庆山(1906—1969)河北省蠡县人。一九二五年人冯玉祥部,任排长、连长、副营长,国民革命第二十六路军副营长。一九三一年参加宁都起义。一九三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三军八师二十四团副团长,-教导第四团团长,红三军团干部队队长,红十五军团七十五师二二四团参谋长。参加了...[详细]
孟凡章,1951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沈丘县纸店村。 孟凡章在上小学时就爱听英雄事故,崇敬那些为革命而流血牺牲的先烈们。雷锋、张思德等英雄们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染着他,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种子。 在中学时,孟凡章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群众做好事。他不辞辛苦地连续3年帮助本村五保户孙大爷挑水、加...[详细]
马荣选 (1901-1969),河北省文安县人。1919年在天津南开大学读书时参加过"五四"运动。因父亲失业,他开始半工半读。1925年来东北。在吉林毓文中学任数理教员兼体育主任、舍监。1930年来哈尔滨,进入东省特别区第一中学任教。1946年1月,国民党接收大员接收哈尔滨后,国民党新编二...[详细]
罗履和 (1905~1969) 罗履和,字汝梅,号圣斋,连城罗坊乡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生。父肇维,为乡里名医。履和随父习医,孜孜以求,尽得其秘,临床用药有显效,乡里信赖。肇维殁,履和在家行医开业,名回元堂,前后20余年。 民国37年(1948),履和之中学同学罗心如邀其至城...[详细]
李致忠(1892—1969) 别名李荣兴,生于小曙河乡竹垭子。家境贫寒,幼时仅读书两年,给地主放牛度日。父早丧,母亦身染重病,无钱医治,即许神割股,奉与母食,亦无效。李致忠为母病所焦虑,别无良策,于1916年自行阉割,并为其妻招夫度生,自己入庙吃斋念佛。自此得“李斋公”、“李骟人”之称。但并...[详细]
李约祉(1879~1969)名博,字约祉,别号金粟逸农。陕西蒲城人。清末曾攻读于三原宏道高等学堂及北京京师大学堂,对中国古典文学造诣颇深。早年参加同盟会,在组织联络革命党人、动员在京同乡支持进步学生 “蒲案”制造者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光绪三十年(1904)于右任因所写《半哭半笑楼诗草》流露...[详细]
李迎汉(1915~1969) 李迎汉,广东台山人。民国31年(1942)2月毕业于贵阳医学院。他在贵州省立医院工作多年。民国35年到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进修普通外科及胸外科,后在美国亚力山大医院工作半年。回国后在广州两广浸信会医院任外科主任。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初期,他先后兼任广东光华医...[详细]
刘子熙(1912~1969年) 刘子熙,菁城镇人。早年就读于集美学校和复旦大学。1932年(民国21年)“一·二八”事变后辍学回乡当小学教员。后在任漳平县第一区工作人员时,协助区长平息匪患。任县田赋处第一科科长时,民苦赋额过重,他亲自赴省申述,求得减免,受民称赞。 1942年刘任三青团龙...[详细]
刘筱斋(1893~1969) 乳名焕堂,龙驹寨西刘家河人。父清源清末秀才、崇正书院教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民国十一年(1922)毕业于西北大学,素志“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遂在龙驹寨高等小学任教。由于受“五四”运动新文化之影响,力主革新教育,但为当地旧绅非议。为此,他愤然辞职,转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