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瑞(1934—1964) 曾用名郭黎明。全国先进生产者。平度西埠村人。小学毕业后到青岛一纸店当职员, 1952年入海军601工厂当工人。1953年担任汽车发动机修理组组长,带领全组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大搞技术革新。经其改进的发动机冷磨台与发动机内轴轴瓦研磨机,均由手工操作改为电...[详细]
高玉荣(1882—1964)沂南县万良庄人。省政协委员,临沂著名中医。解放前行医多年。 1957年调临沂专区医院工作。 他主张中医治病师古而不泥古,诊断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详得病情而辨证施治,提倡中西医结合,并身体力行。在治疗瘟病时疫和妇女不育方面有独到见解和精湛医术。遗稿有《中医纲鉴...[详细]
傅瑞五 (1904—1964)名鸿昌。沾化县傅家村人。1934年6月,参与抢劫英国商船“顺天轮”,引起外交事件,他逃至上海改业经商。1938年由上海回乡拉队伍,后被编为鲁北行署直辖第三旅第三团,任团长。经共产党多次派人作工作,他弃暗投明。1944年12月,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渤海军区第四军分区沾棣...[详细]
方兰亭(1889—1964)女。苍山县月庄人。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其任地下交通员的丈夫周振苍(费县人)遭日军杀害后,她接替丈夫,担起送情报的任务。后任温河县妇救会会长。1940年,她忍痛卖掉亲生女儿为八路军筹军粮,后被战士发觉凑钱将孩子赎回。解放战争中因积极动员青年参军成绩卓著,...[详细]
崔继英(1909—1964)宁阳县东崔家庄人。1930年小学毕业,回乡务农。1938年泰宁边区自治会成立后,任村自卫团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0月泰宁边区八路军办事处成立,任泰宁县一中队队长,1942年后,历任鲁中南军区后勤处贸易股股长、邹县粮站站长。1946年任鲁南行署税务局局长...[详细]
陈亚三(1896—1964)名登甲,号亚三。郓城县陈坡村人。1924年北京大学毕业后,随梁漱溟来菏泽办“重华书院”,任院长。1935年任菏泽乡村建设实验县县长,大力实施政、教、富、卫合一的乡村建设,力图改良中国社会。1936年—1937年任山东省第二乡村建设师范学校校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详细]
陈维刚(1906—1964)临清县沙窝屯村(今属临清市)人。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响应人民政府号召,带领农民群众坚定不移地走互助合作道路,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在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粮棉产量有较大增长,当地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多次受到地、县人民政府的表彰。1951年被河北省人...[详细]
陈培锟(1877~1964年),字韵珊,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父海梅(香雪),同榜同点翰林,有“父子两翰林”。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赴日本,入法政大学。毕业回国于宣统元年(1909年)任福建高等学堂监督。辛亥革命后,先...[详细]
陈华(1920—1964) 原名陈炳华,沙溪圣狮村人。中共党员。青年时在本村及申明亭村开小型酿酒作坊,后以单车载客为生。1950年当选圣狮乡(包括今圣狮村、象角村、岚霞村和坦背镇观栏村)副乡长兼民兵中队长。1951—1953年参加二区土改工作队,在青岗(今属大涌镇)、特沙(今属新会市大鳌镇)...[详细]
蒋梦麟(1886年-1964年),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1886年1月20日,蒋梦麟生于浙江余姚。曾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1912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学本科毕业,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并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国民政府第...[详细]
钟伦五(1895—1964),字韵梧,新铺镇霭岭村人。其父应熙,清光绪廪生,曾协助丘逢甲创办镇平中学堂(今蕉中),任监督(校长)兼教习达六年之久。钟伦五中学毕业后考入广州师范,在岭南著名画师高奇峰门下刻苦学习,同窗一百多人,唯有伦五与张坤仪女士两人正式成为高奇峰“天风画楼”的入室弟子,曾获大师亲...[详细]
赵顺之(1878-1964),又名忠养,字家彦,号炳华,南门乡人。家境清贫,父为乡村私塾教师。自小随父就读于“人盛书室”,青年在乡任教,二十岁学医,拜广东四大名医之一的赵鹤琴为师。学有所成,再往泰国进修。清宣统二年赴墨西哥,民国二年 (1912)转美国三藩市,以行医为业。 他为了强民救国,计...[详细]
张竹君(1876-1964),女,广东番禺沙湾螺阳乡岐山村(今龙岐村岐山自然村)大巷人,居于穗城西关。清末民初女权先驱者,著名女医师。 光绪二年(1876)生,出身显宦豪富之家。其父张世蒸,为三品京官,擅书法、词画,精算数,著有《弧三角法》、《测量备要》等书。 张竹君七八岁时患“脑气筋病...[详细]
张少亭(1890~1964) 商州人,开明绅士。自幼受家庭教育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养成了清正廉洁、办事公道的品质。民国12年(1923),中学毕业后回家经营布匹百货业,商号“祥发昌”。以信誉为本,货真价实,老幼无欺,在商县城内颇有信誉,次年被商界人上公推为首届0会长。民国25年(1936)弃商从政...[详细]
舒鸿(1895-1964),宁波人。中国最早的国际级篮球裁判。1919年留学美国,毕业于斯普林菲尔德学院体育系。1925年获克拉克大学卫生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历任东南大学、同济、交通、浙江大学、杭高等校体育教师。其对篮球训练法和裁判法造诣颇深。在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任美国队和加拿大队男子篮球...[详细]
曾昭燏 (1909-1964) 南京博物院院长,考古学家。 湖南省湘乡县(今双峰县)人,女,1909年1月27日生于湘乡县荷叶乡万宜堂一个官宦世家。幼读私塾。12岁入长沙艺芳女校。1929年入南京中央大学外文系,翌年转国文系。1935年留学英国,次年获硕士学位。旋入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详细]
曾三多(1899~1964),原名李寿生,曾用艺名靓三多。原籍广东惠阳县,世居西关十八甫。出生粤剧世家,从小随父亲过着浪迹天涯的戏班生活。父亲死后,艺人曾来收他为养子,改名曾三多。在义父严厉的教授下,练就一套过硬的武功本领。9岁便登台表演,成功地饰演《武松杀嫂》剧中的西门庆角色。后随班到星洲、吉...[详细]
许之桢 (1898-1964)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湖南省汉寿县人,1898年1月16日出生于汉寿县大连障丁家冲一户农民家里。父母相继去世,由两个哥哥供他上学,后得到姑父的资助方读完小学。191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沙乙种工业学校,1915年毕业后继上长沙甲种工业...[详细]
徐建德(1901~1964),又名日丰,少将。乐昌县两江凰落村人。民国12年(1923)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圃分校。先后任广东省广宁县游击队大队长、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军事教官、江苏省无锡县县长、浙江省宁波市市长、上海大厦军事教官、别动队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薛岳第九战区高级参谋兼特务团团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