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娄底市> 双峰人物

曾昭燏

[公元1909年-1964年,考古学家]

曾昭燏为[公元1909年-1964年,考古学家]

  曾昭燏
  (1909-1964)
  南京博物院院长,考古学家。
  湖南省湘乡县(今双峰县)人,女,1909年1月27日生于湘乡县荷叶乡万宜堂一个官宦世家。幼读私塾。12岁入长沙艺芳女校。1929年入南京中央大学外文系,翌年转国文系。1935年留学英国,次年获硕士学位。旋入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实习,作为研究员,参加了柏林地区及什列斯威格田野的考古发掘。1938年返英,任伦敦大学考古学助教。同年,感于国难当头,放弃英国大学考古学院之聘,毅然回国效力。
  1939年初,任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专门设计委员,奔波于川、滇一带从事考古研究及征集、调查、发掘等工作。1939年3月至1940年9月,共发掘马龙遗址、佛顶甲乙二遗址、龙泉遗址等5处,获得大量文物资料。这是中国考古学家第一次运用外国先进技术和科学方法进行的“锄头考古”活动。经研究整理,考古学家认定,云南这一地区的文化面貌与中原地区有很大差异,故定名为“苍河文化”。这是她与其他考古专家对中国西南部考古的一大贡献。1940年6月,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迁四川李庄镇。她与吴金鼎等主持了四川彭山县东汉崖墓的发掘工作,著论文《以彭山陶俑中所见汉服饰》,并考察川康民族,撰写考察报告约百万字。1942年,与吴金鼎合编的《云南苍洱考古报告》,是研究云南地方史的珍贵资料。还筹办过远古旧石器考古展览会。与人合撰的《博物馆》一书,扼要叙述了博物馆工作各方面的基本知识,是中国具有开创性的博物学研究代表著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她随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迁返南京,参加战时文物清理委员会、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和伪文物统一分配委员会工作,是联合国博物馆协会9个中国会员之一。先后举办汉代文物展览和院-铜器展览。全国解放前夕,她拒绝赴台,反对国民党当局运走文物,并致函筹备处主任杭立武说:“运出文物,在途中或到台之后,万一有何损失,则主持此事者,永为民族罪人。”1949年4月14日,她在上海与徐森玉、王家楫等联名写信,呼吁将巳运往台湾之文物运回。
  1950年3月,国立南京博物院正式成立。她任副院长兼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持发掘南唐二陵(李昇、李璟),为研究南唐史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同时,她潜心考古研究,与尹焕章先生合撰《湖熟文化》和《江苏古代历史上的两个问题》等文,对湖熟文化和江苏古代文化的研究作了独到的论述。1955年任南京博物院院长兼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社联副主席等职。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她是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委员,全国人大第三届代表。主要著作有《读契文举例》、《彭山汉代崖墓考古发掘报告》、《江苏省十年来考古工作的重要发现》等。她是中国著名的女考古学家。为了事业,终身未婚,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祖国的考古、博物馆事业,对中国文物的发掘和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
  1964年12月在南京逝世,终年55岁。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
相关院校:

南京大学

同年(公元190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