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5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5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赵永泰 [公元1894年-1953年]

  • 赵永泰(1894--1953)字兴久,生于双城县正白旗二屯。其父振声,长于中医术,他幼时受其影响,曾熟读医书。1913年随行医的妻兄汪文波往讷河行医30余年。1949年回双城自开诊所,在行医过程中仍刻苦钻研,精于《医宗金鉴》、《血症论》等书,尤擅长妇科。双城县人民受其回春之惠,联名送"国手良医"...[详细]

赵国俊 [公元1924年-1953年]

  • 赵国俊,1924年农历八月生于湖南省湘潭县盐埠乡园艺村月盈塘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出生时,家里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佃住了别人两间草房,佃耕了两亩旱地。其父赵自一,靠给别人推土车子运送货物和做零工维持一家人生计。赵国俊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因食不裹腹,母亲常常带着他和弟妹沿门乞讨。 一次,赵...[详细]

张允中 [公元1875年-1953年]

  • 张允中(1875~1953) 字精一,马岔村人。允中思维敏捷,博闻强记,17岁中秀才,在家乡私塾教授学徒,工于书法,并喜好吟诗作对,教育有方,很受乡人尊敬。 允中恬淡为乐,不趋荣利。他说:“人人爱显地,显地即险地。”以茅屋淡饭,痴子丑妻为满足。一年米脂县官请他作官,他以“不爱高官显宦,不...[详细]

张跃 [公元1918年-1953年]

  • 张跃,1918年生于贵州省桐梓县新站区一个农民家庭。1948年11月,张跃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历次作战中,张跃英勇顽强,曾荣立三等功两次。 1953年6月27日,朝鲜前线的志愿军六二团九连受命接守5293高地。 29...[详细]

张学栋 [公元1920年-1953年]

  • 张学栋,1920年3月生于安徽省灵璧县唐庄乡泥湖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张学栋父亲张振培是一个忠厚诚实的庄稼汉,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可在旧社会,尽管张学栋父母成年累月累死累活地给地主干活,仍缺吃少穿,挨冻受饿。地主还经常逼债上门,张学栋一家百般无奈,只得外出逃荒要饭,到灵璧县南老户朱...[详细]

张廷芝 [公元1908年-1953年]

  • 张廷芝(1908~1953)乳名生旺,字幼兰。陕西保安金佛坪(今属陕西吴旗)人。家庭拥有土地1500多亩,是陕北有名的大土豪。张廷芝从小顽劣,只读过三年私塾,便混迹社会。1929年春投靠甘肃陇东民团总司令谭世麟,在谭部任骑兵连连长;后又投靠在宁夏平罗扩军的国民党宁夏骑兵第四师苏雨生部,任四师八...[详细]

张明禄 [公元1932年-1953年]

  • 张明禄,1932年6月19日生于河南省汝阳县三屯乡三屯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他很小就失去了母亲,跟着老实巴交的父亲在田地里熬日子。家里只有不足一亩的山坡地,父子俩吃了上顿愁下顿。1951年,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三屯村进行土地改革,张明禄一家分得三亩水浇地和两间新瓦房。谁知好日子才刚刚开头,分到...[详细]

张来法 [公元1929年-1953年]

  • 张来法,字宜鑫,1929年生于安徽省霍山县大沙埂乡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姊妹五人,他排行0。张来法幼时读了两年私塾,因聪颖好学,秉性刚直,乐于助人,深得私塾先生及村里老人看重。后失学替地主放牛,饱尝生活的苦难。 1946年,张来法经在县邮局工作的哥哥介绍来到霍山县城,在一家私人印刷厂当学徒工。印...[详细]

张鸿恩 [公元1884年-1953年]

  • 张鸿恩(1884~1953),字天赐,又字行人,琯溪后巷村人。父寒绍,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为人忠厚淳朴,乐善好施。家庭的熏陶和教养,使鸿恩成为一个忠厚朴实、生活严谨且勤于任事的人。 清光绪三十年(1904),鸿恩毕业于鼓浪屿寻源书院后,曾在南安、平和等地任小学教员,民国9年起,一直任私立育英...[详细]

张复生 [公元1887年-1953年]

  • 张复生 (1887-1953),原名张涛。山东省掖县人。清朝末年,因参加革命党,曾下狱两年。1909年在北京任上海《新申报》特约记者。民国成立后来东北,在沈阳主办《简报》和《亚洲日报》。后到日本人主办的《盛京时报》和大连《泰东日报》作。1916年应《大东日报》之聘,充该报总。鉴于日俄在东北...[详细]

余謇 [公元1886年-1953年]

  • 余謇(1886~1953年),字仲詹,江西南昌人。18岁中举,擅长词曲,曾与胡先骕、王易、汪辟疆并称“江西四才子”。民国2年(1913年)京师大学堂毕业后,任教于江西省立第一及第二中学12年。五四运动期间创办白话刊物。民国14~16年,任江西私立心远大学教授,兼江西省教育厅总务科科长。八一起义前...[详细]

尹昌衡 [公元1884年-1953年]

  • 尹昌衡(1884—1953),原名昌仪,字硕权,号太昭,别号止园,四川彭县(今彭州市)升平镇人。曾任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总教习(相当于校长)、四川军政府军政部长。1911年12月22日凌晨,尹昌衡调集2000余人生擒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并在成都皇城坝公审赵尔丰,当众尽斥其罪,并令部下将赵尔丰当场诛于...[详细]

杨仁富 [公元1930年-1953年]

  • 杨仁富,1930年12月29日生于四川省广安县井河镇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全家九口人挤在两间破烂不堪的茅草棚里。父亲杨达全给地主种田,母亲给地主当奶妈、洗衣、种菜。14岁的生日刚过,杨仁富就背起篓子跟着大人上华蓥山挑石灰下山卖,赚钱养家糊口。1949年12月,广安县解放了,杨仁富丢下石灰担,扛起了...[详细]

薛鸿林 [公元1905年-1953年]

  • 薛鸿林(1905—1953),字春生,山西芮城县西垆村人。 薛鸿林17岁考入山西省第二中学。20岁考入太原工专学校。毕业后,由山西省政府保送到日本工业大学硅酸盐系学习。在留学期间,曾有两项发明创造(自动阀门、自动闸门),受到日本天皇的嘉奖,列入日本发明创造特许史册。从此,他就将发展实业,振兴...[详细]

谢美炉 [公元1907年-1953年]

  • 谢美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生于上杭庐丰乡黄坊村一个农民家庭。幼年在县城读书,不久便加入-,随父以传道为业。父死后,继任大乘教坛主。当时境内各种会道门相继成立,谢为发展个人势力,经与同善社善长何登高勾通,将-与同善社合并,谢任副善长。 谢因热心传道,且善于拉拢势力,同善社很快就被他...[详细]

吴奇伟 [公元1891年-1953年]

  • 吴奇伟(1891—1953),字晴云,号梧生。广东大埔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19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1期毕业。北伐战争中,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十六团参谋长、第三十四团团长、第十二师师长、第四军军长。1937年率部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九集...[详细]

翁必达 [公元1895年-1953年]

  • 翁必达(1895~1953年),原名翁猪母,漳浦绥安镇大埔村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出生。民国13年(1924年),参加漳浦“乡约”军,支持广东国民政府,组织一营地方民团,自任营长,改名翁必达。 民国17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团任连长,后编入国民党军四十九师。民国21年,改任漳浦...[详细]

王平 [公元1923年-1953年]

  • 王平,又名王思顺,字雨生,1923年3月生于湖南省湘潭县茶园铺乡桂花村姜家祠的一户农民家庭。全家靠父亲自耕六亩稻田为生,家境清贫。王平8岁入学读书,聪颖好学,过目不忘。因家庭生活困难,王平只读完初小便辍学在家。他一边帮父亲耕种,一边坚持自学,熟读《岳飞传》、《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他能把书中...[详细]

王锦文 [公元1898年-1953年]

  • 王锦文(1898~1953) 字翰章,绰号王牛、王跛子。月河乡人。国民党员、红帮大爷。 王锦文少厌学,为亲戚家放牛。民国6年(1917),经陕西省 厅长兼西安城防司令张授约推荐,进入邯郸军事学堂受训。结业后,历任国民党2军某部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年(1930),升任团长。翌年四月至21...[详细]

苏李溅 [公元1922年-1953年]

  • 苏李溅(1922年—1953年),漳州城区市尾人。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家境贫困,从小无法入学读书。8岁时随父亲到漳州一家纺织工厂当杂工。14岁那一年,父又患病,缺钱医治而故。纺织厂老板看他年纪小、体力差,而辞退他。苏李溅无依无靠,邻居一老大娘托人讲情,介绍他到地主家做长工(雇工)。他从此处境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