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章启贤 [公元1884年-1952年]

  • 章启贤,字畸人,东城社兴人,清光绪十年(1884)生。6岁读私塾,12岁因病致残,双腿蜷曲不能直立,行走时一手撑一短木棍,一手拖一张小凳,蹲着缓缓向前移动。 启贤成年后,以行医、看相为生。他目睹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认为要提高妇女地位,必先从提高妇女文化入手,于民国元年(1912)利用章姓公房...[详细]

张凤歧 [公元1917年-1952年]

  • 张凤歧(1917~1952) 字国祥,又名善家,河南省新乡县小宋府村人。曾任国民党县政府记帐员、敌军上士、特务长。1942年,加入国民党,任黄龙设治局司法录事,并先后任信义、仁爱两乡乡长,兼仁爱乡自卫大队大队长。在其任职期间,向乡民摊派粮款,拉夫抓差,修碉堡,以-陕甘宁边区。1947年,在任...[详细]

游癸巳 [公元1924年-1952年]

  • 游癸巳(1924~1952),长乐秀峰人,父早逝,家境贫寒,小学未念完便辍学务农,1945年被抓丁编入国民党军队服役。次年7月,癸已随部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三野战军中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 1946年秋,解放军在山东武家庄与国民党军队二十六师及快速纵队作战,癸巳与战友密切配合...[详细]

伊娃·贝隆 [公元1919年-1952年]

  • 伊娃·贝隆(María Eva Duarte de Perón,1919年5月7日-1952年7月26日),常被称为贝隆夫人,出生于阿根廷,阿根廷总统胡安·贝隆的第二任妻子,曾是阿根廷的第一夫人。为纪念她,还拍摄了同名电影《贝隆夫人》。...[详细]

叶渊 [公元1889年-1952年]

  • 叶渊(1889~1952年),字贻俊,号采真,以号行世。安溪人。幼承家学,初入乡校,后升学福州,转读上海中国公学。民国6年(1917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经济系,留校任教。翌年,任闽南护法军第三旅参谋长。民国8年任安溪县长2个月。 民国9年,受陈嘉庚的聘任为集美学校校长,并参与厦门大学的筹办...[详细]

叶嘉亨 [公元1878年-1952年]

  • 叶嘉亨,字会堂,县城东街(今万贤街)人,清光绪四年(1878年)生;胞弟嘉贞,字仲坚,号洞仙,笔名“半痴”,光绪十一年生。光绪二十八年,嘉亨以院试第一名入近圣书院,师从游学诚;嘉贞9岁师事黄则九。废科举后,兄弟俩先后执教近圣小学。民国12年(1923年),嘉贞始执教省立第三中学。兄弟俩执教数十年...[详细]

叶采真 [公元1889年-1952年]

  • 叶采真,名渊,字贻俊,采真为其号,以号行世。清光绪十五年(1889)闰二月廿三日生于安溪县长泰里参内乡(今参内乡参山村)。父叶师古,清贡生。采真幼承家学,初入乡校,后升学福州,转读上海中国公学。民国6年(1917)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经济系。7年春,采真在闽南 军总司令宋渊源部任职。是冬,任闽南 ...[详细]

杨国良 [公元1928年-1952年]

  • 杨国良,又名杨国亮,1928年生于重庆市大足县回龙镇一雇农家庭。他18岁帮人当长工;1949年秋被国民党军拉壮丁,当年12月在成都被解放并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十二军第三○一师九十三团三营补充连当通讯员;1950年3月调九连,在剿匪中荣立一等功,同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美帝国主义发动侵...[详细]

许先志 [公元1909年-1952年]

  • 许先志(1909~1952),陕西渭南许家村人。1928年参加共产党。“渭华-”失败后叛变,入国民党86师,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国民党渭南、蒲城县“剿匪防共队”副大队长,“自卫队”中队长等职。 1934年正月,许带国民党一个连驻扎吴堡辛家沟镇,大肆搜捕、残杀红军干部战士、共产党员,同...[详细]

熊文涛 [公元1891年-1952年]

  • 熊文涛(1891~1952)原名受书,字文涛,曾用名潜夫。清光绪十七年(1891)出生于谢何乡孟家河村一农民家庭。熊文涛自幼刻苦好学。民国4年(1915)毕业于陕西法政专门学校。民国5~9年(1916~1920),曾与同学李觐侯等人在汉中创办书店,传播新文化,并在西安等地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民国1...[详细]

谢馨 [公元1870年-1952年]

  • 谢馨(1870~1952) 原名俊崇,字崇山,入滇后又字伯南,自号白石山樵、海月楼主人、复园老人。祖籍岚皋,随父定居白河县南康家坪。光绪癸己(1893)恩科举人、乙未(1895)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九(1903)签分云南省通海县任知县,后任定远、蒙自知县。谢对当时官场上的人浮于...[详细]

吴瑞甫 [公元1872年-1952年]

  • 吴瑞甫(1872~1952年),名锡璜,字瑞甫,号黼堂,出生于同安县同禾里石浔村,世居同安后炉街,祖辈七代都以行医闻名。 吴瑞甫自幼力学不倦,14岁时奉父命学医,博览历代医书,精研思考,推陈出新,常有突出于前人的见解。32岁中举,因淡泊功名,遂在同安悬壶济世,评注、校订宋代医书《圣济总录》和...[详细]

王校膺 [公元1888年-1952年]

  • 王校膺(1888~1952),原名校瑛,今龙塘乡龙宫村人。20岁时考入湖南私立明德中学。武昌首义胜利后,先后投入湖南学生军和上海学生军。民国4年(1915),保定军官学校毕业,调湘西镇守副使署,历任连长、少校参谋等职。后因跟随廖湘芸开展护国运动而受通缉。民国9年11月,孙中山回广州重组军政府,王...[详细]

王靖国 [公元1893年-1952年]

  • 王靖国(1893—1952),山西省五台县新河村人,抗战时期的十三集团军上将司令,阎锡山的铁军组织的掌门人。生于1893年。童年受业于本村 李怀清,1918年,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科毕业,投身晋军。与李服膺、傅作义、赵承绶、李生达等结为金兰,人称阎锡山的“十三太保”。 王靖国先任学兵团队...[详细]

王国显 [公元1910年-1952年]

  • 王国显(1910~1952) 吴堡旧城人,家庭地主。1926年于旧城高小毕业,1928年至1934年先后任民国吴堡县-巡官,辛家沟区长,一贯欺压人民。土地革命时,积极-、反人民。1940年民国吴堡县政府被人民推翻,王国显出逃至镇川、榆林国民党统治区,大肆-。1944年潜回吴堡侦察共产党机密,阴谋...[详细]

谭植棠 [公元1893年-1952年]

  • 谭植棠,曾用名昌泰,1893年出生于高明区明城镇濠基坊,著名的三谭(谭平山、谭天度、谭植棠)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广东组织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谭植棠年青时,爱读《大同书》、《天演论》等著作,接受进化论观点,渴望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1917年,谭植棠偕广东高等师范的同学谭平山、陈公博一起考进...[详细]

汤景仲 [公元1918年-1952年]

  • 汤景仲,字升堂,1918年生于山东省寿光市胡营乡汤家庄村。他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团长、军区司令部作战科长、师副参谋长、参谋长等职。 1950年10月,汤景仲所在的第一一八师响应党中央、毛泽东主席抗美援朝的号召,奉命入朝作...[详细]

释转逢 [公元1880年-1952年]

  • 释转逢(1880~1952年),俗姓王,法号海妙,字转逢,南安人。12岁随兄至小雪峰寺求学佛法,蒙住持佛化和尚为其剃发当小沙弥,17岁拜喜敏上人为师,22岁赴厦门南普陀寺,在喜参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取得正式僧人资格。受戒后,即与性愿法师赴-名刹参师修学。 民国9年(1920年),应厦门南普陀寺...[详细]

冉隆发 [公元1930年-1952年,战斗英雄]

  • 冉隆发,1930年生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铜古乡景阳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冉隆发自幼朴实憨厚,为人正直,读书发愤,干活卖力。由于家庭生活所迫,他12岁时就离开私塾学馆,弃学从事家务劳动,帮助父母看牛、打猪草、喂猪等,有时还帮助推豆腐、烤豆腐干,再到铜鼓场上去卖,换回粮食供全家糊口。 ...[详细]

邱峻 [公元1884年-1952年]

  • 邱峻,字竺岩,原名钟傅,县城西街(今俊星街)人,清光绪十年(1884年)出生。光绪三十三年,应郡试获第一名,被选送全闽师范学堂就读,毕业后回乡执教。不久,考入北京法政学堂,参加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活动,改名邱峻。 民国初期,他参加文官考试被录取。民国5年(1916年)5月,任浙江省义乌县知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