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人物

释转逢

[公元1880年-1952年]

释转逢为[公元1880年-1952年]

  释转逢(1880~1952年),俗姓王,法号海妙,字转逢,南安人。12岁随兄至小雪峰寺求学佛法,蒙住持佛化和尚为其剃发当小沙弥,17岁拜喜敏上人为师,22岁赴厦门南普陀寺,在喜参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取得正式僧人资格。受戒后,即与性愿法师赴-名刹参师修学。
  民国9年(1920年),应厦门南普陀寺僧众邀请住持南普陀寺。改建大雄宝殿、钟鼓楼及廊庑,力主革新,将南普陀寺由原来的临济宗喝云派剃度的子孙世袭传承制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管理的办法,并制定了20条寺规,作为改革南普陀寺的依据。民国13年,他邀请诸山长老议定,推选会泉和尚为改革后首任方丈。翌年,协助会泉法师创办闽南佛学院,不久应聘小雪峰寺住持,重振佛化老和尚农禅并重的宗风。民国16年,太虚大师住持南普陀寺,延请转逢为都监以代住持职务。任职后,于寺后山腰处筑“阿耨达池”(梵语,意为清凉水池)蓄水以供寺用,建“须摩提国”、“阿兰若处”(梵语,意为极乐、寂静)精舍和“兜率陀院”,作为退居和尚与接待诸方长老的住所。民国20年和25年,先后在泉州开元寺及承天寺两次传戒时任“开堂”师。
  民国26年返厦,于禾山茂后社陈敬贤居士创建的佛堂修禅。翌年5月,与苏慧纯居士赴香港,托钵行脚云游海内外,经越南、云南、贵州抵四川峨眉山,朝拜佛教诸名山圣迹。民国28年回昆明,在云栖寺发现厦门南普陀寺所藏日本大藏经被人搬至该寺,即向该寺交涉收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与有关部门联系派人前往搬回,但已损失一部分)。他还应云栖寺之请,宏传千人大戒。民国29年1月,随太虚大师率领的中国佛教访问团出国访问,到缅甸仰光时即离团赴印度、尼泊尔诸佛国参访佛陀圣迹,从印度葛伦堡只身徒步,越过喜马拉雅山至西藏拉萨,在哲蚌寺修学密宗。此后,多年往来尼泊尔、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马来亚等国参访-。民国35年应新加坡佛教界邀请住持龙山寺,为该寺开创了新局面。后圆寂于新加坡龙山寺。著有《莲舌阿靳轮》及《六字云梯》行世。1957年,其徒广净奉其舍利回国,建舍利塔于南普陀寺后五老峰山麓。
  
同年(公元188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