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山(1877—1948)名碧云,字紫珊,又作子山。掖县湾头村人。东莱银行董事长。童年读过私塾,14岁独自到青岛谋生。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刘子山开始为德国建筑师当翻译,同时为人代办建筑材料。1910年,在青岛独资开设福和永木材行。次年,又买下海西旧窑场,将其扩建成福和永窑场,-洋式红色...[详细]
刘志霞(1922—1948)女。淄川县寨里镇西周村(今属淄博市淄川区)人。著名烈士。 1941年与罗村李玉信结婚。1945年6月,送丈夫参军。解放战争开始后,积极参加村里的支前工作,带领群众做军鞋,碾军粮,支援前线。发动妇女放脚,剪辫子,参加识字班。194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妇救会...[详细]
柳运良(1920—1948)栖霞市臧家庄镇东寨村人。1943年参加八路军,历任侦察员、 警卫员和班长、排长等职。1948年4月,攻克潍县城时,突击连遭到敌方暗堡群的阻击,柳运良指挥全排6次爆破,6次获胜。在爆破最后一个火力点时,由于爆破手伤亡过大,前进遇到了困难,柳运良便亲自抱起0包,迅速逼近目...[详细]
刘醒吾(1889—1948)沂南县山东村人。“九一八”事变后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八路军在岸堤一带成立自卫团,被推为团长。翌年6月任八路军南沂蒙大队大队长,他献出全部家产发展人民武装。1942年后任鲁中贸易局科长、界湖酒厂厂长等职。1948“三查三整”运动中受到不公正待遇,自缢...[详细]
刘文祥 (1923—1948)莱芜县沈家岭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 人。中共党员。1938年入伍。曾任山东纵队四支队团政委。1948年3月在四平战役中牺牲。 ...[详细]
刘来光(1913—1948)莱芜县下亓家峪村(今属莱芜市莱城区)人。中共党员。1938年入伍。曾任华北野战军8师24团团长。1948年12月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经历历史事件: 淮海战役 (公元1948年--公元1949年) 同年(公元1913年)出生的名人: 吕永高 (1913~19...[详细]
李铁(1911—1948)原名郭庆云,字缦青,又名郭芸、郭云霄、郭乃文、沈维周,笔名劫后生、沐谛、腾泻等。济南市人。革命烈士。1925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1928年日军强占济南时,他被日军炮弹炸伤,住院治疗一年多。1929年考入济南山东省立高级中学。“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详细]
李芳芬(1917—1948)沂水县西埠前村人。1931年在瑞麟小学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1937年底转为中共党员。1938年春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六大队。1941年春至1943年,先后任中共日北工委书记、县委书记。抗战胜利后任徐州市委副书记。1948年4月机关遭敌夜袭牺牲。 ...[详细]
郑家玄(1916-1948),乳名郑纯钩,化名王芸生、海秋、山猗等,福建省晋江县安海镇人。1916年11月11日出生于一个店员家庭,1931年由晋江养正中学初中毕业后考入泉州昭昧国学专修学校,在校期间接触进步思想,开始创作鞭挞国民党黑暗社会的文艺作品。1940年参加晋江县二区抗敌剧团,积极开展抗...[详细]
劳之常 (1873—1948)字逊五。阳信县小劳村人。1917年3月任山东河务总局总办,步行考察了山东段黄河治理情况,著《治黄管见》,提出了“裁弯取直,束水攻沙”的主张。1922年11月任交通部次长。1924年11月,任交通警察总司令兼京汉铁路局局长。1926年7月,复任交通部次长兼京汉铁路局局...[详细]
孔宪荣(1881—1948) 字耀宸,今地方镇小平安庄人。因家境贫寒,于1903年出走关东谋生,结识王林(后易名王德林,今沂南县后崖子村人),情谊甚笃。初干伐木工,继入“红帮”。1903年4月,跟随王林在双城子举起“反清抗俄”义旗,截击帝俄车船,攻占敌军防地,将缴获财粮物品,分赈贫民,成为东北著...[详细]
孔祥坦(1926—1948)邹县(今邹城市)瓦曲村人。1940年1月参加邹县县大队,英勇善战, 被誉为县大队的“小老虎”。1942年9月,在攻打南孙徐伪据点的战斗中, 带领3名战士奋不顾身冲进敌中心碉堡,迫使30余名敌人缴械投降。1944年6月出席“山东军区英模会议” ,被授予“山东军区战斗英雄...[详细]
曾焕乾,1920年6月16日出生于福建省平潭县中楼乡坪楼村农家。7岁半进学堂式的私塾念书。 1936年秋,曾焕乾考进福州私立英华中学,积极参加地下党创办的夜校与《萤火》刊物宣传抗日救亡的活动。不久加入沈钧儒、邹韬奋创立于上海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将“救、救、救中国”的歌声响遍校园。1940年...[详细]
姜玉殿(1925—1948)乳山县(今乳山市)北河崖村人。16岁参加青年抗日先锋队。194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在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师八十团二营四连任排长。是年,所在部队与国民党第八军展开激战,因弹药用尽,敌军攻入阵地,他率全排战士用 、石块猛击进犯之敌,枪毁石...[详细]
江衍红(1902—1948)女。泰安县黄家庄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她已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但她坚定地参加抗日斗争。1938年,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后,江衍红的家成了八路军的秘密联络点。1942年,抗战进入困难阶段,她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做了大量情报交通联络工作。她先后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送上前线,...[详细]
胡建业 (1923—1948)桓台县崔楼村人。中共党员。1942年7月参加革命。曾任华东野战军十纵二十八师团政委。1948年11月牺牲于淮海战役中。经历历史事件: 淮海战役 (公元1948年--公元1949年) 同年(公元1923年)出生的名人: 魏瑞亭 (1923~1948) ...[详细]
黄思珍(1915~1948),江西宁都县人。烈士。家境贫寒,早年靠给地主放牛放羊生活。民国21年(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通讯员、警卫员、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副参谋长、团参谋长等职。 黄思珍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足迹遍及十余省。在十多年的革命斗争...[详细]
黄凡元(公元1924~1948年),怀集县甘洒罗密人,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1938年,他考进怀中(今怀集一中)读书时,时值抗战,黄凡元加入由中共党员曾世钦、甘文绍等教师组织的“救亡读书会”和“时事研究会”。1940年上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春,黄考入平乐中学高中班后,又与同校的黄...[详细]
韩学水 (1923—1948)聊城人。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曾率武工队机智拔掉聊城东南一敌据点。1945年率武工队参加围攻聊城的战斗。 后任一区副区长。1946年调回部队。1947年3月,所部编入二野十一纵三十一旅炮兵营,先后任连长、营长等职。在对敌战斗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