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烟台市> 莱山人物

刘子山

[公元1877年-1948年]

刘子山为[公元1877年-1948年]

  刘子山(1877—1948)名碧云,字紫珊,又作子山。掖县湾头村人。东莱银行董事长。童年读过私塾,14岁独自到青岛谋生。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刘子山开始为德国建筑师当翻译,同时为人代办建筑材料。1910年,在青岛独资开设福和永木材行。次年,又买下海西旧窑场,将其扩建成福和永窑场,-洋式红色砖瓦。由于产品适合当时青岛建筑业的需要,质量较好,所以销售很快,获利不少。他还受聘担任德商礼和洋行华人经理,经营颜料、花生米的进出口贸易,所得佣金也很丰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刘子山筹集资金,并利用银行贷款,由国外进口了大宗木材。战争爆发后,木材进口中断,国内市场价格猛涨。他将木材售出,获取暴利。1915年,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出兵占领青岛。侵略军当局开设“扶桑官膏局”,批发鸦片烟膏。刘子山利用会说日语的条件,承包烟土专卖店,贩卖日本烟膏,又发了一笔横财。大战结束后,先后在青岛独资开办东莱贸易行,经营进口业务;开办永利汽车行, 经销美国产“Buick”牌汽车。他投资50万两银子,修筑从潍县至烟台的450华里公路。 1922年该路建成后,他又取得吴佩孚的支持,创办烟潍汽车运输公司,经营客货运输。另外,他还在青岛华新纱厂、青岛电业公司、博山煤矿等企业投资,担任董事等职。1918年,刘子山投资20万元,在青岛创办东莱银行,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次年,在天津、济南两地设立分行。1923年,他将东莱银行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增至300万元,并在上海设立分行。以重金借用中国银行的钞票版面,发行钞票。1926年,他将东莱银行天津分行改为总行,青岛行改为分行。1928年将总行由天津迁到上海。接着,在大连等地也设立了分行。在此期间,他还向大陆银行、太平洋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投资,并担任董事职务。抗日战争爆发前,刘子山曾被推举为青岛市0会董、山东旅沪同乡会名誉会长。曾个人捐款创办青岛中学、济南孤儿院等。1937年后,刘子山避居天津法租界,拒不与日伪合作,并派儿子刘少山赴上海,召集东莱银行同人,传达他的指示:“国难时期,宜闭关自守,紧缩业务。本人自愿不再提取股息,以维同人生计”。此后,刘子山体衰多病,将东莱银行业务交儿子管理。1948年春天,他从天津到上海就医。同年10月12日,因心脏病发作死于上海。
  
同年(公元187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