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临沂市> 平邑人物

孔宪荣

[公元1881年-1948年]

孔宪荣为[公元1881年-1948年]

  孔宪荣(1881—1948) 字耀宸,今地方镇小平安庄人。因家境贫寒,于1903年出走关东谋生,结识王林(后易名王德林,今沂南县后崖子村人),情谊甚笃。初干伐木工,继入“红帮”。1903年4月,跟随王林在双城子举起“反清抗俄”义旗,截击帝俄车船,攻占敌军防地,将缴获财粮物品,分赈贫民,成为东北著名的“绿林豪杰”。1917年11月,受吉林陆军第九旅旅长吉兴整编,任王德林步兵第七团第三营所辖第十一连连长,驻防敦化瓮声砬子;遂后任该旅第一营第三连连长,移防延吉龙井村。“九•一八”事变后,吉兴投降日军,王德林于1932年2月8日率部起义,成立中国国民抗日救国军,王任总司令,孔宪荣任副总司令,提出的口号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出兵间岛,反对铺设敦图铁路!”从此,孔宪荣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抗日救国军发展迅猛,盛时有17个步兵旅,1个卫队旅,3个骑兵旅,计11.5万人。1933年1月10日,抗日救国军在东宁顿陷日军重围,因弹尽援绝,王德林被迫退入苏联国境,孔宪荣奉命留守,采取化整为零的战策,继续坚持抗日斗争。不久,亦出走苏联,投奔王德林。1933年6月6日,孔宪荣等人,由苏联取道欧洲、香港、回到广州。尔后,孔宪荣往来上海、天津、河北等地,奔走呼号,力主抗日。旋同吴焕章、阎孟华等人,共赴东北。1935年10月12日,孔宪荣与东北义勇军总司令吴义成、东北抗日联军军长杨靖宇以及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柴世荣、谢文东等人联合发表声明,支持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945年秋,孔宪荣被杜聿明收编,任吉辽安边区指挥兼第二支队司令,率部进攻解放区,阻挠八路军对日军的受降。1948年5月15日,孔宪荣以松江省安图县国民代表身份赴南京参加“国民代表大会”。大会期间,听了白崇禧对东北问题的演说,他悲感交集,老泪纵横,对时局极度悲观,于23日9时写下“为东北人受气而尸谏”的遗书,在下榻的南京夫子庙自缢身亡,一时,轰动海内外。蒋介石为平息事态,令国史馆为其立传,拨专款抚恤其遗属。
同年(公元188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