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本寅吉 (1914~1948),又名蒋贤礼,男,日本琦玉县秩父市蓧原郡人.1914年出生于日本东京都。少年时随父到上海读书,中学未毕业就回日本,当了一名皮鞋工人。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参加了日本地下反法西斯组织——日本反战同盟。不久,被迫入伍,在侵华炮兵部队服役。不久,由于受到怀疑与监视,调...[详细]
巴彦玛(1913~1948)女,出生在镶黄旗洪格尔乌拉苏木。幼年丧母,10岁时父亲在与土匪搏斗中遇难,她15岁出嫁,受尽婆婆的刁难和-。1946年参加革命。 1946年下半年,巴彦玛受命在她所在的第八佐第一自然村(今敖本郭勒嘎查)成立敌情侦探站,组织牧民研究敌情,站岗放哨,发现非常情况立即向...[详细]
朱嗣龄,1921年出生于江苏省涟水县一个富裕中农家庭。1938年5月,日本侵略者入侵苏北地区后,朱嗣龄中断初中学业。 1939年初,朱嗣龄报名参军,误入国民党军队,后伺机逃脱。 同年4月,进入八路军抗战公学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朱嗣龄自抗战公学学习结束后,被编入八路军陇海路南...[详细]
朱金紫(1877~1948年) 号碧斋,建阳县考亭人,朱熹23世孙。幼年颖悟,在城关景贤书院当童生,好与学友嬉戏厮打,被老师罚跪,背诵当天课文。他能朗朗上口,一字不漏。 13岁,有一天他瞒着家长逃学逛街,把书本藏在城隍庙菩萨背后洞里,一本正经地对菩萨说:“我的书藏在你肚里,要好好保管。倘...[详细]
朱晦生(1904~1948)乳名春官,学名熙祥,字善初。陕西朝邑(今属陕西大荔)人。13岁时父母相继逝世,以给人放牛和当学徒谋生。1927年春,陕西正处在第一次大革命0时期,朱受国民党朝邑县党部委派,列席了国民党陕西省第一次代表会。后经共产党员李志谦指派,在他的家乡朝邑平罗建立起朝邑第一个农...[详细]
朱柏(1885~1948),字寿仁,因他信奉基督教又取名约柏。光绪十一年(1885)出生于邵武城郊朱山村。幼年时即敦实好学,15岁考取府学秀才。光绪二十八年,废科举办学堂,先后就读于邵武汉美书院和福州格致书院。宣统二年(1910)在格致书院毕业后,回到邵武受聘于汉美书院,任英文教师。民国7年(1...[详细]
周乐天(1905~1948) 商山王村人,出生农家,少年即因文行俱优,得天主教会资助而上中学、大学。民国二十七年(1938),乐天从辅仁大学毕业,欣然返陕教书育人,曾任西安玫瑰女子中学、省立一中、汉中师范及商县中学教师、训育主任、教务主任。他耿介拨俗,以涤垢荡瑕为己任且矢志不渝。商洛最大-犯...[详细]
真树华 浦城人,民国12年(1923年)生于福州。民国26年9月,就读浦城县立初级中学三年级,在闹市棋盘街办起壁报,名为“街头教室”,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在与友人信中,激励要“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用自己精力、知识,为被压迫的农民呼喊,为抗日救亡服务”。 民国27年8月,树华以优异成绩考入...[详细]
郑成竹,南安官桥岩前村人,民国11年(1922)出生。父郑守杰于民国12年打土匪时遇害,家境困难,靠祖母、母亲、婶娘含辛茹苦抚养成长。成竹9岁进入家乡普知小学读书,学业成绩优异,毕业后务农。 民国28年春,成竹到安海养正中学念书。同年秋学校内迁官桥岭兜,在学校受共产党员邓家梁、许东汉的影响,...[详细]
赵舒(1884—1948),字澄志,号明止,又名元熙,缙云壶镇人。1902 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入龙华会。次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光绪三十一年入光复会,与竺绍康、王金发、夏超等在壶镇商讨革命活动,在丽水组建利用织布公司、上海开天宝客栈作为革命活动基地联络会党。 光绪三十三年,在缙云县组织武装...[详细]
赵连才,原名赵连庆(1919~1948),生于巴彦县龙泉镇谷家油房屯的一个雇农家庭。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四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八师八十四团五连三排四班任班长。1947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 赵连才参军后,一贯表现勇猛顽强,大胆沉着,机智果敢。在解放战争中,参加大小战斗20余次,多...[详细]
赵浩(1881~1948) 赵浩,字浩公,一名秀石,号石佛,别署牛口,斋名“无所容居”、“山南画舍”,广东台山人。赵读私塾时便喜欢绘画。曾到兰雪斋画肆当学徒,得以观摩临摹古画。17岁从王根(竹虎)学画,南宗石涛,北法马远,尤专攻院体双勾花鸟画法。20岁后致力于金碧界画。学习徐黄画法,又改习花...[详细]
张贞,字伯坚,建瓯县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11月12日生。兄弟4人,他居长。16岁小学毕业,续入建郡中学堂(后改为福建省第五中学即建瓯一中前身)。张贞家贫好学,品德优良,为校长谢廷昌器重,以二女相许。中学毕业后,谢资助他考进福建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深造。1926年,在法政专校毕业,当时,正处...[详细]
张万福,1916年11月出生在北京市密云县石城乡赶河厂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 为生计所迫,10岁的张万福开始给地主放牛放羊,在地主家里经常挨打受骂,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1933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密云。张万福目睹侵略者的烧杀抢掠,心中无比愤慨。1940年5月,八路军第十团来到密云北...[详细]
张树雄,原名宗显,建瓯县吉阳乡人,民国6年(1917)生。3岁丧父,母子均由祖父张衡甫养育,住在县城。树雄幼年就读梨山小学,民国20年毕业,再读南平闽北中学师范科。民国25年任建瓯后街小学教员。民国26年由县教育科选送福州“中心小学校长训练班”进修,回建瓯后任吉阳中心小学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国共...[详细]
张全福,清宣统元年(1909年)生于上杭胜运里(今溪口乡双华村)。 民国18年(1929年)5月,参加村农民-。同月29日,东二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在此期间,因工作出色,斗争性强,被选为第十一乡代表。次年春夏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任乡团支部书记,参加乡苏维埃政府工作。20年4月初,上杭、武平...[详细]
张鹏飞,又名张德润,1914年5月20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城窑湾一个小手工业家庭。兄妹四人,他居第二。10岁进小学读书。年少时,他经常邀集一些小伙伴,舞棍弄刀,习练武艺,后来成为当地有名的“飞毛腿”,爱打抱不平的好汉。 1933年,张鹏飞当了何键部队的一名通讯兵。后来,被送入国民党中央军校第...[详细]
张来顺 (1910-1948),又名张有德、张正言。山东省东阿县人。1933年秋,到大连谋生,在大连火车站当工人。1934年1月,参加了抗日会,同年3月加改中国共产党。同年1O月,入船驿成立党支部,他担任宣传委员,积极在工人中发展党员。1935年1月,中共大连市委成立后,又任市委宣传委员,...[详细]
张九英,乳名张金堂,又名张辉,曾用名张梓铭,1914年5月6日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东张庄一个绅士家庭。其父张畏三,家有400余亩土地,并在县城置买一片住宅,是确山县很有声望的绅士。张畏三有七个儿子,张九英为长子,幼年入本村私塾读书。12岁时到县城居住,入杨祖尧私塾续读。1927年,张九英耳闻目睹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