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北省>

张晋龄

[公元1918年-1948年]

张晋龄为[公元1918年-1948年]

  张晋龄,1918年出生在河北省雄县西楼乡南辛立庄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只勉强读了两年小学,就不得不辍学,挑起生活的重担。他不但做农活,还挑担串乡做小买卖。在走街串乡时候,接触到了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在党的关怀下,他读了一些进步书刊,渐渐地对革命有了了解。
  1938年,在日军铁蹄践踏下的华北人民不堪忍受,到处燃起抗日救国的烽火时,张晋龄在共产党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当村长后,为掩护我党我军的干部,配合区小队活动,组织带领民兵破坏敌伪的交通要道、割电线、围炮楼,以种种形式打击日军和汉奸走狗。残酷斗争的考验,使张晋龄迅速成长起来。在村里他很有威信,因他耳朵有点背,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聋子”。1941年5月,张晋龄在家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工作更加努力,常说,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他文武双全,不但领导群众武装打击敌人,而且还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分化瓦解敌人。他受党的委派,多次进雄县县城了解敌情,并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党的政策,提高群众的觉悟。在他的宣传帮助下,为了糊口而去敌岗楼当杂工的同村穷苦兄弟张兰香成了我们的内线,后来还参加了八路军。两名本乡的伪军也带 投诚,加入了区小队。
  张晋龄出色的工作,与他母亲、妻子的支持分不开。他的母亲李大凤在儿子的影响下,也加入了革命的行列,为组织跑交通,送情报,掩护革命干部,协助儿子做了大量的工作。敌人抓不到张晋龄,便将他的母亲抓去,威吓利诱,百般折磨,要她招出张晋龄和其他同志。这位革命的母亲面对敌人毫不畏惧,她坚定地说:“不知道我儿子到哪里去了,这村里当八路的就俺一家,没别人。”敌人毫无办法,只好把她放了回来。
  1942年,张晋龄的母亲和妻子赵淑婵先后加入了共产党。在这个革命的家庭里,一家人互相支持,并肩战斗。
  1943年,冀中人民经过艰苦的斗争,抗日斗争形势有了好转。第十分区党委抓住时机,决定一面巩固根据地,一面抓紧开辟新区。1944年冬,张晋龄受第十分区党委的派遣,来到涿(县)良(乡)宛(平)联合县第五区窑上一带开展工作,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他深入劳苦群众之中,宣传共产党和八路军抗日救国主张,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地下组织,领导群众减租减息。
  1945年,张晋龄带领区武工队转战永定河两岸,在京汉铁路线以东的窑上、葫芦垡、交道、南召一带,“三打”公益庄,“四进”葫芦垡,在良乡东关大集抓汉奸,处决了辛庄村作恶多端的恶霸田存衡。因此,这一带的敌人一听到张晋龄的名字,就非常害怕。而老百姓对共产党八路军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张晋龄终于在这一带打开了对敌斗争的局面。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7月,国民党加紧了对平、津、保的控制,增强了平西、平南的军事力量,同时疯狂地向我平南解放区反扑,一时气焰十分嚣张。敌人在涿良宛县还建立了政权。我们的工作更加困难危险。窑上一带的斗争形势更加残酷、复杂。张晋龄按地委“县不离县,区不离区”的原则,出色地坚持了这一地区的对敌斗争。
  1947年秋,涿良宛独立营根据张晋龄提供的情况,有计划地粉碎了良、涿、固(安)三县敌人对韩营等村的进攻。张晋龄带领武工队,密切配合独立营,在辛庄截击返回良乡的敌人,打了个大胜仗。10月,张晋龄同王茂发一起,带领武工队30多人赴永定河东的大兴县鹅房大乡、郭公庄村取 ,辗转一夜,活捉了伪乡联保主任,缴 14支。这一胜利,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张晋龄和他的武工队威震窑上一带,各项工作也进一步活跃了起来。
  在危急时刻,张晋龄总是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一次他-文泉、田连仲执行任务时,被敌人包围,情况十分严重,他不顾个人安危,掩护同志们先撤。1947年11月,在固安保卫战中,张晋龄和区武工队住在陶营。一天早晨,发现敌情,王茂发马上带人接应埋 的民兵,还没等回来,敌人就来了。当时我们的大部队都已转移,张晋龄惦记着王茂发等人的安危,一直守在村口,直到同志们都安全回来,才一起撤离。
  固安失守后,张晋龄与区委暂时撤到固安东北梁各庄一带。还乡团占据了窑上,他们进行-倒算,并放出谣言说:“八路全被消灭了”张晋龄得知这一情况后,便在撤离后的一天夜晚,带领王茂发等五人绕开敌人的岗哨,悄悄回到窑上、官庄等村,把宣传品散发在大道上,把标语写到墙上。使人民群众知道八路军没有被消灭,“聋子”张晋龄又回来了,增强了老百姓对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1948年春节前,张晋龄同县长李景森、武工队房文泉等十几人到窑上开展工作,不料窑上村支部书记白信叛变投敌,勾结特务赵文华引来了国民党暂三军的一个团和骑兵队,在年三十拂晓前包围了村子。当张晋龄他们发现时,村子早被围得水泄不通,突围是不可能,他们进了地道。可是叛徒白信把地道分布图交给了敌人。敌人找到洞口,乱喊乱叫,见没人上来,就砸地道,用烟往里灌,仍没有人上来。张晋龄他们在地道里坚持了两天两夜,敌人让白信在上面喊:“敌人走了,上来吧。”通讯员试探着上来察看情况,被敌人抓住。他经不住敌人的威逼利诱,也向洞里喊:“敌人走了。”张晋龄信以为真,就上来了。他刚一出洞口,就涌来一群敌人,他知道上当了,忙举 射击,可偏偏 卡了壳,张晋龄不幸落入敌人魔掌。李景森县长被浓烟熏得昏死过去后,也被敌人拖了上来。同一天,贾河村地道也被砸,五区区长崔振春同时被捕。这次损失惨重,共有11位同志落入敌手,四名民兵和群众在地洞里被熏死。
  张晋龄早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敌人狂叫着:你就是那个“聋子”。他眯起两眼,睬也不睬,泰然自若。尽管敌人威吓利诱,严刑拷打,却始终动摇不了他的坚强意志。
  在押往北平第一监狱途中,张晋龄利用一切机会,向看押他的敌兵宣传我党的革命主张,讲解革命道理,揭露敌人的谎言。一个四川籍的国民党兵听到他的宣讲后,非常感动,倾诉了自己因家境贫穷,被抓来当兵的痛苦经历。当走到琉璃河时,敌人把他同其他被捕的同志关在一个房子里,等候火车。张晋龄趁机拿出自己仅有的钱,交给身边的战友说:“我还有点钱,用不着了,你们拿去,路上买点吃的。你们跟我不一样,要保重身体。”他是那么从容,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在北平第一监狱,他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敌人严刑拷打,软硬兼施,都毫无作用。1948年3月27日,鹅房村还乡团的匪徒们把区委书记张晋龄和县长李景森、区长崔振春一同提出来,带到大兴县鹅房村,用铁丝穿透张晋龄的锁骨,在鹅房一带的几个村庄“游街示众”,恫吓人民群众,最后带到鹅房村西永定河大堤上,把几个村的百姓赶来召开“公审”会。英雄的张晋龄面对狰狞的刽子手,任凭鲜血直流,忍着剧烈疼痛,仍然同平时一样的沉稳、安详。他脸不变色,眉不皱,用他那坚毅、明亮、自信的目光,告别了乡亲,走向刑场。鹅房村西的河沟里响起了罪恶的 声,年仅30岁的张晋龄同县长李景森、区长崔振春一起英勇就义。
  人民永远纪念为共和国而献身的烈士们。1972年,在张晋龄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北京大兴县鹅房村窑上,人民为他立了墓碑,修建了烈士陵园,每年清明节前后,都有少先队员、青年学生、乡亲和战友在他的墓前献上鲜花,静静地默哀、致敬,怀念这位被敌人杀害的区长。张晋龄烈士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同年(公元191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