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卿(1882—1946) 原名仕培。石砦乡文彩人。家道殷富,幼时就读私塾,民国初,考入西安一高等学校,毕业后回籍,深感家乡文化落后,矢志办学,任教高等小学堂。民国15年(1926),接任校长,力主改革学校制度,倡导实行强制入学,废除私塾,从各保招考优等生,不分贫富贵贱,择优录取,家贫者免...[详细]
杨虎山(1918—1946) 又名虎群,洛南县三要乡人。 杨虎山出身贫寒,从小随父说书乞讨。10岁时,父亲去逝,杨去地主家干活。为不受欺辱,杨开始练功,平时两腿绑上十几斤重的沙袋负重锻炼,经过苦练,杨行走如飞,人称“草上飞”。杨虽未进过学堂,但在随父说书中,知道了不少侠客义士、英雄好汉的事迹...[详细]
许明清,原名陈玉虹,浙江省平湖县人。1937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不久便聆听了周恩来的演讲,加深了他对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的认识,随后参加革命,受中共组织委派,入第一期应城汤池农村合作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分到京山县以农村经济合作指导员的身份在京山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4月4日在京...[详细]
熊从周,字心畲,1878年5月4日出生于云南省新兴州玉溪县桃源乡麻栗树村。父亲熊玉柱,清朝进士,儿科医生。熊幼年读私塾,刻苦好学,成绩优秀,是清朝文生。 清朝末年,熊从周在玉溪大营街开中药铺,为群众治病。 1911年(宣统三年),孙中山先生发动辛亥革命,在武昌起义,云南于9月9日夜响应起...[详细]
邢德荣,1928年生于河北省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觅子店乡纪各庄一个农民家庭里。父亲邢宝林,是个勤劳精明的农民,靠着一双勤劳的手,日子过得还算殷实。他的愿望就是让孩子们读点书,识点字,长大了去闯闯天津卫。1935年,邢德荣背着书包进了纪各庄的学校。刚上了一年多,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日军大规模侵略华...[详细]
谢祥军,1914年生,湖北大悟县夏店田圃垇人。早年就追求进步,向往革命。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反“围攻”和长征。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一次战斗中,他腿部受重伤,由于缺医少药,伤口感染溃烂,...[详细]
谢米诺夫 (1890-1946),俄国外贝加尔省人,哥萨克首领,原白卫军中将。俄国十月革命后,组织-武装,反对苏维埃新政权。1918年4月6日,到中东铁路沿线海拉尔、昂昂溪拼凑"义勇军"4个营,开赴满洲里。在日本支持下,成立了“外贝加尔地方临时政府”。8月初来哈尔滨,与"捷克叛军"商议进兵...[详细]
萧先发,1898年生于河南省光山县月儿湾村(今属新县郭家河乡)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萧先发生性耿直,爱打抱不平。凡本村发生地主欺负穷人的事,他都挺身而出。因此,在村里颇有威信。 1928年5月,黄麻起义后建立的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由黄陂木兰山返回鄂豫边,开辟柴山堡根据地。月儿湾离柴山堡不过几里地,萧...[详细]
吴来和,1902年出生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安河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给地主扛长活、打短工,靠力气换口饭吃。家里穷得常常揭不开锅。为了还债,家里仅有的几亩薄地和几间土坯房都卖了出去。一家人无处居住,只好搬到十里外的车营村,投靠吴来和的姥姥家,勉强度日。 吴来和从七八岁起,就给地主放羊。常年里风吹日晒...[详细]
吴大明,原名吴俊生,1911年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豆腐湾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靠种几亩山地养家糊口。他8岁给人家放牛,12岁学木匠,受尽了地主的压迫,饱尝了穷人的辛酸。 1927年11月,在八七会议精神指导下,中共鄂东特委领导了黄安、麻城等县农民武装起义,成立了工农政府,建立了工农革...[详细]
温凤山 1919年生于五常县民意乡程家窝堡屯,后搬家到五常堡周家岗屯。自幼家境贫寒,以扛活为生。受尽了地主豪绅的压榨-,对剥削阶级抱有刻骨的仇恨。 1946年解放后,在土改工作队的启发下,他带领贫苦农民积极参加减租减息、斗地主分田地的群众运动。被群众推举为武装委员,屯里分配斗争果实(衣、物...[详细]
魏一与(1927--1946) 魏一与,中共党员。1946年初,经北满分局分配到通河县,担任县大队和城防司令部政治委员。当时,通河县刚解放,土匪猖獗,全县正开展剿匪斗争。1946年6月,魏一与率领县大队在清河区大、小古洞山区清剿土匪。一天,在清河区瓦窑屯与土匪"四海"相遇,魏一与在指挥战斗中...[详细]
王玉玺(1928--1946.5) 王玉玺,汉族,中共党员,原籍山东省。1946年初,经北满分局分配到通河县工作,任清祥区区长。区中队由于初建,人员成分不纯,土匪混入,以朴德胜为首预谋叛变。区主任潘恩波与王玉玺已有察觉,以去县开会为名,准备逮捕叛乱匪首,整顿人员。5月17日凌晨,王玉玺等率区...[详细]
王肃,原名王玉纯,祖籍山东,1914年4月3日生于辽宁省新民县(现新民市)二区金太牛村(现归兴隆堡乡)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王肃有弟兄五人和一个妹妹。父母终日劳作,尽力省吃俭用,先后供几个男孩子上了村里的小学读书。王肃7岁时进了学堂。 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详细]
汪世才(1911~1946)安徽省金寨县人。民国十八年(1929)5月,在家乡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大队。民国十九年(1930)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二十三年(1934)随红二十五军长征入陕,在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初任二二三团交通排排长,继任连长、副营长、营长等职。民国二十六年(193...[详细]
王尚德(1891~1946),又名王璋峰,化名汪琴声,1891年9月1日生于陕西省渭南县(今临渭区)程家乡姚李堡。1918年秋,他怀着追求新知识、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满腔热忱,奔赴辛亥革命发祥地——武昌,考入武昌中华大学。 当时,恽代英在武昌学生界建立起以“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为宗旨的互助社...[详细]
王任(1901~1946),1901年生于河南省桐柏县。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毕业,1934年到1946年在西安当律师。他积极投身于民主革命运动,与西北著名民主人士杜斌丞先生关系甚笃。杜斌丞是西北民盟的领导人、西北的进步报纸《秦风工商日报》联合版的董事长,王任则是该报的法律顾问,是并肩战斗的战友。...[详细]
王明五(1888-1946.6) 王明五,原名王权政,吉林省农安县元宝洼子村人。少时随父学习中医,在多年实践中,逐渐通晓内、外、妇、儿等科。1922年举家迁到呼兰县城,1923年在大十字街路西开中医药店兼坐堂先生。1927年同侄子王景戎创办呼兰中医学社。 中医学社地点在县城北大街路西,共...[详细]
王灵志(1919—1946) 乳名虎群,洛南县页山河乡罗村人。 王灵志出身贫苦农家,民国21年(1932)考入景村小学读书。在校长张毅生的影响下,思想日渐进步。民国23年(1934)12月底,红二十五军入洛到达景村,王灵志在校长安排下和同学们上街搞宣传,并同校工周福成等在学校支起大锅,为红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