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4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张勇 [公元1918年-1945年]

  • 张勇(1918~1945),又名张士高,句容东昌张家村人。高小文化。日军侵占句容,他耳闻目睹百姓惨遭日军烧杀之苦,悲恨交集。1938年6月,参加洪天寿组织的地方抗日武装。1939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游击小组组长。并利用任两面派保长的合法身份,组织党员群众,为新四军传送情报,征...[详细]

张胜武 [公元1917年-1945年]

  • 张胜武(1917~1945),民国6年(1917年)生,涟水县朱码乡人。八路-卫团长,中共党员。民国28年参加涟水抗日义勇队,曾潜入日军侵占的涟水城内,杀死日军帮凶邵小喜,然后安全撤离。此一除奸行动,打击了汉奸们的反动气焰。后任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八团特务连连长。民国30年6月,率特务连与扫荡的...[详细]

张君英 [公元1919年-1945年]

  • 张君英(1919~1945年),又名君鹰,乳名石柱,学名华福,生于河南省荥阳县须水镇水牛张村。7岁时,父母双亡,跟大伯父张玉林生活。张玉林曾任过汤阴、蓝田县县长。因对当时官场不满,辞官回乡教书。宣传新文化。张君英跟随其读书。 张君英18岁时,考上开封第二师范,20岁时在该校参加中国共...[详细]

张化南 [公元1903年-1945年]

  • 张化南(1903~1945年),原名三星,又名祖式,济水镇北街人。 生于官僚地主家庭。祖父张尚德,清光绪年间任山东省济东太武临道兼盐运使和黄河道。父张卓如,在袁世凯复辟称帝时,曾任工部员外郎,与袁的长子袁克定为结拜弟兄。张化南20岁前,曾就读于北京清华大学和上海同济大学。在校期间癖嗜烟毒,酷...[详细]

余少春 [公元1894年-1945年]

  • 余少春(1894~1945),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海安县海安镇。著名扬州评话艺人。自幼家贫,18岁拜著名评话艺人张少南为师。初学时,余少春先后听过众多前辈的《清风闸》,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了具有里下河风格的余派《清风闸》。这部书以喜剧形式反映人间悲剧,将旧时代的扬州社会描述...[详细]

袁毓棠 [公元1892年-1945年]

  • 袁毓棠(1892~1945),字棣卿。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出生。世居高邮北门城外。外交家。袁年轻时就读于江苏省第八中学,常与进步同学印刷、传递革命文稿。民国5年(1916年)毕业于吴淞中国公学商业专科,后考入上海同文书院专攻日文。毕业后,在中国驻朝鲜领事机关工作,历时20余载,工作过的地点...[详细]

袁鼎 [公元1859年-1945年]

  • 袁鼎(1859~1945),字潇云,清祥符县(今开封市人)。举人出身,晚清时曾任教谕多年。清末至民国初年,在开封城内开办私塾,教书育人,为清末民初时期书法名家。后成为开封市书画名家的李雅轩就曾随袁鼎读私塾、学写字十余年。1912年4月,河南省临时议会成立,袁鼎当选为议员。1918年9月,1921...[详细]

尹东柱 [公元1917年-1945年]

  • 尹东柱(윤동주),原名尹海波。他于1917年12月生于吉林省龙井市明东村的一个教师家庭,曾先后就读于明东小学、大砬子汉族小学、恩真中学、崇实中学和光明中学。 人物经历 22岁到韩国汉城延禧专门学校文学专业学习,毕业后东渡日本,先后到东京立教大学和京都同志大学学习英文。1943年3月,他被...[详细]

姚光 [公元1891年-1945年]

  • 姚光(1891~1945年),一名后超,字凤石,号石子,又号复庐,张堰镇人。世代书香,为金山望族。清宣统元年(1909年),南社始创时,即为骨干,并与高天梅、高吹万、柳亚子等人同创“国学商兑会”。民国7年(1918年),柳亚子辞南社主任职。乃推举姚继任。就职后,曾于上海徐园举行雅集。社中经费缺乏...[详细]

姚公铭 [公元1924年-1945年]

  • 姚公铭(1924~1945),字戊天。盐城市亭湖区伍佑镇人。烈士。民国27年(1938年)4月,日军侵占伍佑,姚随母避居东乡。他的床头挂有“生而何欢,死而何惧”、“大丈夫有志事竟成”等条幅,借以勉励自己。民国30年秋,盐东县敌工部争取了住在他家的汪伪三十三师副官邓某,并发展他为情报员。民国34年...[详细]

徐学文 [公元1913年-1945年]

  • 徐学文(1913-1945) 本县下沙乡人。其父是一个说书艺人,母亲务农,10岁入下沙小学读书,17岁小学毕业随父亲学习说书。徐学文自幼受父亲影响,喜爱习练武术,从武术名师学习。说书技艺亦很高,尤擅于说唱《天宝图》,有“活天宝图”之誉。1940年春,徐学文在下沙镇茶馆里说唱,说唱中嘲讽了土匪...[详细]

徐黎 [公元1921年-1945年]

  • 徐黎(1921-1945) 原名申其琛,本县六灶申家宅人。父亲是教风1934年,其琛读完中学,到海宁峡石镇的协新泰煤油店当学徒。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回到家乡,怀着“为报国报民,死在战场上才是英雄好汉”的志向,决心参加抗日部队。1938年9月,在延安参加抗大学习的长兄给他来信,要他去陕...[详细]

徐国璋 [公元1921年-1945年]

  • 徐国璋(1921~1945年) 宝山县大场乡人,中共党员。民国27年(1938年)进上海同仁医院护士班学习,次年因病退学,进吴湘医院工作。民国30年六七月间,新四军第六师参谋处侦察科长王征明因病住院时,接到谭震林师长关于-要了解上海改情的秘密指示,经与徐国璋相识,发现徐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王征...[详细]

薛文高 [公元1914年-1945年]

  • 薛文高是抗日战争时期陕县抗日民主政府的第一任县长。1914年出生于山西省芮城县泉沟村一个农民家庭。1945年5月,在王彦事变中,牺牲于陕县李村区鱼脊岭。 薛文高自幼上学,毕业于山西省运城第一中学。学生时代,就受过马列主义教育。1937年11月,参加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1933年...[详细]

吴桂林 [公元1924年-1945年]

  • 吴桂林(1924~1945),句容东昌乡桥东人。出身农民。1939年3月参加句容县东北区 民众抗敌自卫团,后改编为新四军新三团。1940年2月,部队奉命转移到丹、金、武地区, 打击日伪清乡活动。1941年春,新三团与长滆人民抗敌自卫团合编为新四军第六师十六 旅四十七团,吴由班长升为排长。194...[详细]

王舟平 [公元1913年-1945年]

  • 王舟平(1913~1945年)乳名连,字奉运,曾用名王培章、王子升、王子平、王文襄,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县王庄村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贫,1928年在本村私塾里半教半读,后到襄阳私人开的印刷所里当童工。 1931年,王舟平在河南通志馆帮助工作期间,就参加了南阳一些爱国学生在开封组织的"旅汴...[详细]

王玉松 [公元1907年-1945年]

  • 王玉松(1907~1945),武陟县东仲许村人。河南大学毕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浚县赵岗第九小学教书。此间,他自编教材,积极向学生宣传共产主义思想。1931年冬,王带领赵岗第九小学的师生和农民一道参加了冀南农民-。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武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抗日热...[详细]

王龙 [公元1908年-1945年]

  • 王龙,原名王隆恩,1908年12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县三跃乡翁家塘一书香之家。父亲王声甫是一位乡村塾师。王龙自幼随父攻读古文,勤奋好学,天资聪慧,才思敏捷,所作诗文立论新颖,文笔流畅,深得师长赞许。1928年,他在一所私塾任教。 青年时代的王龙,为人正直。1934年,国民党扬中县三区区长...[详细]

王东方 [公元1917年-1945年]

  • 王东方(1917—1945),原名王桂爱,参加革命后三改其名:王东方、王栋、黄晓云。大路乡王巷村人。天资颖悟,孜孜勤学,读小学时为进步教师王洞若所赏识。16岁时因生活困难,其父要他去金坛城内学徒,王洞若则暗中将其带到上海,介绍在陶行知创办的“山海工学团”做小先生。民国22年(1933)初,陶...[详细]

王诚龙 [公元1904年-1945年]

  • 王诚龙(1904~1945),句容二圣乡阴桥头人。青年时在句容、南京求学,受到抗日救亡 运动的影响,具有民族正义感,对日军烧杀淫掠的罪行深恶痛绝。1938年冬,陈毅率部在 王家召开地方绅士会议。王诚龙和弟王诚凤当即响应,表示愿在财力物力上支持新四军抗 日,送给新四军 20支,驳壳 3支,机关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