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4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徐永清 [公元1911年-1945年]

  • 徐永清,原名傅麟兆,满族,1911年出生于奉天省(今辽宁省)岫岩县牌坊乡小干沟上粉坊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徐永清八岁入本村私塾,后就读于岫岩县初级中学、县师范学校。1932年毕业后,在本县小洋河子夹道沟小学当教员。在任教期间目睹日本侵略军烧杀抢掠的暴行,激起了他满腔仇恨。1932年9月15日,他...[详细]

薛志明 [公元1915年-1945年]

  • 薛志明(1915~1945) 甘泉县高哨乡人,家境贫寒。15岁上初小,后进入县立高等小学读书。在此期间,他经常和进步师生接触,受到新思想的影响,眼界逐渐开阔,思想日益成熟。1933年,他参加地下党秘密活动,散发革命传单。刘志丹由西安回家途经甘泉城时,他多次送口粮,聆听刘志丹讲述革命道理和革命故事...[详细]

萧之葆 [公元1869年-1945年]

  • 萧之葆(1869~1945)字养泉,号筱梅。陕西三水(今旬邑)人。11岁在乾州(今乾县)应试,陕西学政樊介轩评其诗文“志和音雅,理达词明”,以第二名考取秀才,誉满关中士林。清光绪十五年(1889)中举人,二十一年(1895)中进士,以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三年期满,于二十四年(1898)授刑部主事...[详细]

肖冠槐 [公元1915年-1945年]

  • 肖冠槐(1915~1945年) 肖冠槐,又名明甫,民国4年(1915年)出生于大田县桃源乡蓝玉村农民家庭。民国27年初中毕业后,到上举村小学任教。有一次漳平城口一股土匪到上举掠夺财物,肖冠槐果断地组织村民伏击匪徒,使上举人民免受一场灾难。 民国27年春,肖冠槐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中共大...[详细]

萧冠槐 [公元1915年-1945年]

  • 萧冠槐,又名萧明甫,1915年出生于福建省大田县桃源乡兰玉村。他童年时代即富有正义感,人穷志高。 1937年,大田县有了党的活动。翌年,共产党员林大蕃介绍萧冠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在中国共产党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指引下,全国人民同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政策进行了坚决斗争,全...[详细]

吴增 [公元1868年-1945年]

  • 吴增,字桂生,自号养和居士,又号古丰州人,清同治七年(1868)出生于南安丰州埔头,后随父移居泉州。16岁,其父去世,曾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因夜晚点灯读书被主人责骂,愤而回家,刻苦自学。清进士傅国英见其所作文章,十分赏识,自荐为师,授以经书,吴增学问由是大进。18岁在私塾教授学生,25岁为官学诸...[详细]

吴维扬 [公元1877年-1945年]

  • 吴维扬(1877~1945年),字松士,乳名遂兴,云霄城关人。性格耿直刚毅,开朗豪放。早年上过私塾,再学医,后从事航海,往返于厦门、宁波、福州一带。由于长期在东南沿海活动,接触新事物多,思想较为激进。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国同盟会在福州组织革命党人在仓山古榕书院成立福建第一个社团...[详细]

武克鲁 [公元1921年-1945年]

  • 武克鲁,原名武师曾,1921年11月7日出生于山西省祁县夏家堡村。他自幼读书,1937年7月从县城初中毕业,考入太原进山中学读高中。不久抗战爆发,太原失守,学校-停课,遂返回家乡。在太原和返乡的途中,他目睹日军对我同胞烧杀掠夺之暴行,心中充满对敌仇恨。这年秋冬,在共产党领导的牺盟会抗日救国宣传的...[详细]

吴家宜 [公元1919年-1945年]

  • 吴家宜(1919——1945),1919年出生于广西容县杨村横山一个农民家庭。他学习勤奋,1934年考入容县中学。 1936年秋,吴家宜有幸得到中共党员黄廷机的指引。他利用课余饭后的时间贪婪地阅读黄廷机带来的《世界知识》、《读书生活》等新书,并积极组织、参加到各种进步活动中去。他担任主角排演...[详细]

吴桂生 [公元1868年-1945年]

  • 吴桂生(1868~1945年),名增,自号养和居士,又号古丰州人,清同治七年(1868年)生,原籍南安县二十一都埔头乡(今属南安市丰州镇),因连年灾荒随父亲移居泉州城内。吴桂生15岁时父亲去世,到胭脂巷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夜晚点灯读书被主人责骂,愤而回家,刻苦自学。南安县进士傅国英读他所作文章十分...[详细]

温翊俊 [公元1913年-1945年]

  • 温翊俊(1913—1945),1913年出生于广西陆川县乌石乡旺岭村一户贫农家庭,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三。尽管家境贫穷,父亲还是省吃俭用送他到村办小学念书。1933年夏,他高小毕业;同年秋,考入陆川初中。家里本无力供他上学,但因他求学心切,父亲找到族长请求资助,获得了每年2000铜元的补助。进入陆...[详细]

韦仲达 [公元1898年-1945年]

  • 韦仲达 (1898-1945),学名延志,字仲达。山东省莒县人。两岁时随父母逃荒关东定居于吉林省通化。13岁入学堂读书。中学毕业后,考入奉天东北大学外文系,专攻英文。1916年加入国民党,接受沈阳临时党部钱公来及中央青年部东三省特派员李光忱领导。1925年夏,被指派为奉天临时省党部委员,1...[详细]

韦荣荫 [公元1920年-1945年]

  • 韦荣荫(1920~1945) 字子候,石泉县城关镇人。幼年时,父亲韦永青病逝,由伯父占青(字松如)抚养成人。家中有课地13石,还开设有银匠铺,经营有酒坊。 少年时期,韦荣荫在石泉县城就读。民国二十三年(1934)秋,考入兴安师范学校。在学校,参加了进步-。用壁报、传单、讲演等形式宣传抗日...[详细]

万善宗 [公元1921年-1945年]

  • 万善宗(1921~1945年),泉州东门外浔美村(今属城东镇)人,民国10年(1921年)生。父亲万守英,贫苦农民。万善宗13岁于浔江小学毕业,往厦门一家洗相馆学艺;17岁时由姑母带往菲律宾马尼拉市谋生。先在一家华侨锌器店当徒工,几年后又在溪仔婆区一家料器店当店员。他日间做工,晚上到英语夜校学习...[详细]

王先臣 [公元1914年-1945年]

  • 王先臣,又名顺成,1914年11月15日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水阳镇江南里陂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为了儿子将来能有出息,克勤克俭,让王先臣读了六年私塾。王先臣从小聪明、正直,深受老师和乡亲们的喜爱。15岁那年,王先臣经本村苏维埃主席王启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9月,湘赣红...[详细]

王文祥 [公元1906年-1945年]

  • 王文祥(1906 — 1945.12),原名高子清,又名高世恩、高仰上,化名王超平、王平、王耀章,绍兴人,出身于工商地主家庭。童年就读于斗门辨志小学,毕业后,入绍兴第五师范学校,不久考入杭州之江大学。在校期间,参加了杭州党的 组织反基督教青年大同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详细]

王世宝 [公元1906年-1945年]

  • 王世宝(1906~1945) 东庄人。1930年9月,于本村参加共产党。1934年春,共产党派其到地主王鸿雄的保安队当兵,做反正工作。12月,参加薛英桂等人策动的民团起义,组成红军游击队15支队,转战吴堡、葭县,壮大革命势力。之后15支队编入红五团,王任战士、班长、连长,先后参加过攻打慕家塬、冯...[详细]

王昆林 [公元1899年-1945年]

  • 王昆林 字轩圃,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生于五常镇。其父王廉,民国时期在五常县公署充当看守员,王昆林在电话局当电话生(接线员),1932年3月(伪满大同元年)日本侵略者进入五常县城时,王昆林随父王廉手持日本旗亲去欢迎日军入城,此举深得日本侵略者赏识,不久王便被选送伪 学校"深造"。伪满康德...[详细]

田春山 [公元1895年-1945年]

  • 田春山 (1895--1945),艺名田子春,汉江流域著名汉剧艺人,原籍湖北省上津县六郎关,其父曾领戏班、开鞭炮铺,民国初年因灾荒举家迁居洵阳县蜀河口,后定居神河。田春山十岁随父学戏,后又拜刘五为师,因学艺刻苦,到二十岁时已驰名汉江流域。他扮相清秀,唱腔清醇,手脚利落,身段优美,多次获得银牌...[详细]

孙大有 [公元1882年-1945年]

  • 孙大有(1882~1945)吉林实业家。字秀三,河北乐亭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到长春益发合大车店当学徒。光绪三十一年(1905)升任益发钱庄经理。宣统元年(1909)自设银炉鼓铸吉林大翘银。1913年自设金炉,收买沙金,自铸l0两l条的标金,并在各地设有多处分庄。1918年,升任总经理,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