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辽宁省> 鞍山市> 岫岩人物

徐永清

[公元1911年-1945年]

徐永清为[公元1911年-1945年]

  徐永清,原名傅麟兆,满族,1911年出生于奉天省(今辽宁省)岫岩县牌坊乡小干沟上粉坊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徐永清八岁入本村私塾,后就读于岫岩县初级中学、县师范学校。1932年毕业后,在本县小洋河子夹道沟小学当教员。在任教期间目睹日本侵略军烧杀抢掠的暴行,激起了他满腔仇恨。1932年9月15日,他下定决心,瞒着父母和妻子,毅然离开家乡,奔赴关内,投身革命。从此,改为母姓,化名徐永清。抗战期间,曾在河北省涿县和太行山区参加游击战争,是党的一名优秀干部。
  1945年10月中旬,徐永清被组织上派往通辽开辟工作,同往的有共产党员黄溯金。走前,领导同志一再嘱咐他:通辽是政治经济军事上具有特殊地位的地区,对开辟东蒙地区,建立支援东北解放战争的战略后方有重要意义。
  通辽,位于辽阔的科尔沁草原深处,西辽河畔,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日伪统治时期,兴安第九军管区就设在这里。日伪投降后,这里又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东蒙地区的门户和前哨阵地,被各方政治势力所瞩目。国民党和地方 势力迫不及待地着手控制这里的局势。
  抗战胜利前夕,潜伏在通辽地区的国民党东北地区党务专员办事处督导员韩庭桂、督导助理张绪武,就与伪满洲国兴安省特务头子相勾结,签定了“反苏-大同盟条约”。
  日军投降后,通辽一些土豪劣绅与八家大财主勾结起来,趁战后兵荒马乱、土匪四起的混乱之机,以维持城市秩序为名,成立了地方维持会。日伪陆军少将刘居正为会长,下设治安大队,队长由伪 大队长花封县担任。维持会大量印制地方流通卷,垄断了通辽的经济命脉。这时,韩庭桂、张绪武和国民党分子王文民、谢万励也积极活动,成立了以王文民为书记长的国民党通辽县党部,于当年9月13日公开挂出了牌子。国民党通辽县党部成立后,印发机关报,翻印党训丛书,进行-宣传;举办党务干部训练班,培训骨干分子;积极发展国民党员,扩充 势力;大量吸收伪军、警宪、土匪,组织 武装,梦想长期统治通辽。
  鉴于这种形势,在苏联红军稽查处的帮助下,成立了有抗联战士、共产党员郭亚臣、陈明俊、李连春参加的红军之友社。由于组织不够严密,一些-份子混了进来。“八一五”后由滦丰来到通辽的小贩张家军,自称是中共地下党员,骗取苏联红军稽查处的信任,0了红军之友社主任职务。
  红军之友社成立后,着手组建通辽县临时政府。张家军以民主建政的幌子,使维持会长刘居正当上了县长,一些国民党份子和伪官吏与刘居正串通一气,也混进了临时县政府。
  当时红军之友社成员郭亚臣、陈明俊、李连春等为首的革命势力虽为控制通辽的战后局势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此时的通辽,基本上被国民党和地方豪绅势力所控制。
  1945年10月下旬,徐永清等到达通辽后,同当时已有较强实力的国民党地方势力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迅速与同志们深入县政府各部门走访,多次召开主要干部会议,摸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在短短的几天内就办了三件大事:撤销了刘居正的通辽县临时政府县长职务,清除了钻进县政府的国民党分子李玉池、高俊民等60余人;取缔了国民党县党部;逮捕了进行抗拒和破坏活动的国民党分子韩庭桂。
  在此基础上,通辽县人民民主政府诞生了,徐永清任县长,黄溯金任公安科长兼秘书,李授德任财粮科长,并果断地改组了红军之友社,成立了通辽县政府保安总队。总队长由郭亚臣担任,杨德明任政委。
  在徐永清的领导下,通辽县的民主建政工作取得了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当时通辽与整个东北局势紧密关联,斗争仍在继续。由于形势所迫,-活动转入了地下。张绪武、王文民一伙,听说韩庭桂被捕,立即逃出通辽县城,拉拢四乡土匪,积蓄力量,企图阴谋反扑。城内敌人,加紧对保安总队进行策反活动,被秘密发展为国民党员的闵杰三、韩俊山、李荫亭等40余人潜伏在保安总队内部,0了二中队长、五中队长、侦察排长等要职,经常给张绪武、王文民通风报信;另外,城外土匪金龙等也对通辽虎视眈眈,对新生的民主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11月中旬,苏联红军全部撤离了通辽。国民党的阴谋颠复活动更加猖狂。惯匪金龙公开叫嚣要打回通辽,时时围城挑衅。这时,刘居正认为时机已到,妄图用惯匪金龙搞垮民主政权。他串通总务科长刘殿阁和一些士绅,在城防会议上发难,企图迫使徐永清接受金龙的条件,让出通辽县城。
  面对内外压力,徐永清果断地派杨德明、郭亚臣前往辽源专署,请求增派部队,加强城防。野心勃勃的张家军,受国民党分子李荫亭的指使,在增援部队到达之前,蛮横地扣押了县长徐永清和财粮科长李授德,又一次挑起事端,使局势紧张起来。黄溯金等认真分析形势,考虑实际情况,采取了避免冲突,等待援军的对策,于是,事态稍有缓解。援军到达通辽后,立即逮捕了张家军。
  辽源专署根据通辽地区敌情复杂,革命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增派一个连的兵力驻防通辽。国民党头子张绪武、王文民一伙多次预谋攻打通辽,均因我增加兵力而未敢轻举妄动。
  中共辽源工委又派来一批干部,成立了以杨德明为书记的中共通辽县工作委员会和武之平为工会主任、冯耀山为农会主任的农工救国会。两会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配合城防部队剿匪,迫使敌人到处流窜,远离县城。-气焰被压下去,通辽地区的局势又趋于稳定。然而,国民党张绪武、王文民一伙并不甘心失败,仍四处拉匪建军,并在通辽城内设立了秘密指挥所,经常派人潜入城内与闵杰三等人取得联系,搜集情报,伺机-。
  1945年12月5日,驻防通辽县城的我军奉命调回辽源专署。张绪武、王文民闻讯即召开紧急会议,定于12月8日晚发动叛乱。12月6日,闵杰三和国民党骨干分子谢万励等秘密召集保安总队部分中队长会议,下达了叛乱命令,确定了行动口令、标志和信号。12月8日黄昏,张绪武指挥所破坏了大林东清河大桥和五道木的一段铁路,掐断了通辽至辽源专署的电话线,谢万励等匪徒潜入通辽县城。深夜11时左右,在闵杰三等人的接应下,谢万励带领由15名匪徒组成的基干突击队会同保安总队中的叛乱分子,逮捕了一中队指导员邢俊杰、二中队指导员吴顺怀、四中队指导员崔舟平、五中队指导员白桂荣等。随后,兵分两路,攻打县政府和保安总队大队部。
   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这时,徐永清正忙着工作,还未休息。密集的 雨点似的射来,他以窗口为依托,沉着地还击敌人。沉睡中的黄溯金、李授德和警卫员被 声惊醒,立即投入战斗。黄溯金把守门口,始终未让土匪跨进一步。突然,一颗 飞来,击中黄溯金的头部,鲜血往下流,他倒在了血泊中……
  匪徒们越聚越多, 声越来越紧。徐永清迅速率李授德和两名警卫战士,借着夜暮掩护,机警地撤出了县政府,来到城东北角,隐藏在一位老乡家里。
  匪徒们听不到还击的 声,摸进了县政府。在门口,敌人发现身负重伤的黄溯金,于是,拳打脚踢,问徐永清的下落。黄溯金,这位久经战火考验的共产党员,从敌人口中得知徐永清未被敌人抓住,心中顿感欣慰。此刻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大义凛然,怒斥凶残的敌人,匪徒们将黄溯金杀害。
  在保安总队部,战斗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拂晓。侦察排的战士们在副政委宋元庆、教导员卢秀岚的指挥下,分别以两间屋子为阵地,与闵杰三的一、二、三中队匪徒相持着。指战员临危不惧,沉着应战,敌人多次进攻未能得逞。匪徒爬上屋顶,掀开两个洞,向屋-击,班长张国臣、战士郎德刚当场牺牲。我方弹药用尽,副政委宋元庆率战士们与冲进来的匪徒展开了白刃战,终因寡不乱众,宋无庆、卢秀岚等落入魔掌。
  事变发生时,保安总队长郭亚臣正带着警卫员同王振刚、李连春一起执勤查哨。 声不断,他们断定情况不好,马上隐避起来。但由于警卫员叛变告密,他们落入了虎口。
  翌日,匪徒们在城内大肆搜捕,徐永清等也相继被捕。
  这次--,干部、战士被捕者达50多人,新生的民主政权就这样被颠覆了。
  徐永清被捕后,被关入单人牢房。敌人对他威逼利诱,都未能使他屈服。在生死关头,他时刻惦念着战友的安危。为了和同志们取得联系,统一对敌斗争口径,他咬破食指,撕下白布衫下襟,用殷红的鲜血写下了“诸位不知者无罪,一切永清知”,准备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同志们。血书传遍狱中,极大的鼓舞了同志们的斗志,大家表示:不怕牺牲,不拍坐牢,至死不供出党的秘密。
  “一二八”--得逞后,张绪武一伙,以原保安总队为基础,网罗“双山”、“九江”等匪团,改编为东北行营辽宁先遣军第七师,张绪武任师长;同时,成立了以大地主金自强为县长的临时政府,重新挂出了国民党通辽县党部的牌子。匪首们多次召开会议,密谋杀害徐永清等。
  1945年12月8日,敌人将徐永清等29位同志杀害。
  1946年1月,新四军三师解放了通辽。黄克诚师长亲自在烈士们就义的地方立碑题词,号召后来者“踏着英雄们的血迹前进”!
  1951年,双手沾满烈士鲜血的刽子手张绪武、王文民、谢万励、李荫亭等被人民政府依法处决。

同年(公元191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