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4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3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牟伦扬 [公元1919年-1943年]

  • 牟伦扬,又名牟鹏、顾宁,1919年3月6日出生在湖北省利川县汪营镇一个土家族家庭。 在姊妹中,牟伦扬居长,其下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父母以农耕为本,家境不算富裕。牟伦扬自幼聪慧勤勉,6岁入私塾,8岁进小学读书。1934年小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恩施省立十三中学,为了他的前程,父母忍痛卖掉一...[详细]

马定夫 [公元1915年-1943年]

  • 马定夫,又名马镇西,号马丁,1915年出生于山西省榆社县东汇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在家乡接受传统的启蒙教育。14岁考入盂社县城高小读书时,即开始接触-、李大钊、鲁迅等先进分子的作品,心中逐渐萌发民主思想和对社会恶势力的反抗精神。在新民中学和友仁中学读书时,因思想进步,经常参加同学自发的斗...[详细]

陆瑞徵 [公元1875年-1943年]

  • 陆瑞徵,字家祥,号吉庵,屏南县龙源村人,清光绪元年(1875年)出生于农家。私塾仅读一年,即能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及《四书》。后入县城双溪书院深造。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瑞徵考中生员。 维新运动后,福建设立全省师范学堂,发文各县保送学生。瑞徵学习成绩优异,获得知县推荐。光绪...[详细]

李忠 [公元1915年-1943年]

  • 李忠(1915-1943)八路军冀南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委员 原名郑树筠。男,1915年出生,河北冀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北平参加学生救亡运动,后赴平西参加抗日游击战争。1939年返回冀南,任中共南宫县县委书记。1941年春任冀南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冀南...[详细]

刘佐成 [公元1883年-1943年]

  • 刘佐成(1883~1943年),字鹰公,又名国云,永安汶洲青水池人。清光绪九年(1883年)生于贫苦人家。后其父刘家树到小陶做生意,家庭逐渐富裕,能供养他读书。 佐成自幼聪明好学,成人后身体魁梧,朝气蓬勃。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到延平府应试,考中秀才。又到福州全闽师范学堂求学,于光绪...[详细]

刘郁芬 [公元1886年-1943年]

  • 刘郁芬(1886—1943),字兰江,河北清苑人。曾任第十六混成旅参谋长、第二十二旅旅长、国民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代理甘肃督办、甘肃国民军总司令、绥远都统、甘肃省主席、护党救国军第五路总指挥、第二军团总司令、代陜西省主席等。抗战期间,叛国投敌,沦为汉奸,任汪伪政府开封绥靖公署主任、军事委员会委员...[详细]

刘耀梅 [公元1921年-1943年]

  • 刘耀梅,1921年生于河北省阜平县平阳乡罗峪村一个农民家庭。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八路军来阜平开辟抗日根据地。当时,年仅十几岁的刘耀梅对抗日工作十分热心,跟在当家婶子-枝的身后,收慰问品,做军鞋,村里的婶子大娘们都亲昵地叫她“小主任”。由于思想进步,工作积极,村支部于1939年10月接收...[详细]

刘秀英 [公元1919年-1943年]

  • 刘秀英(女),民国8年(1919)出生,民国24年,国民党军进攻崇安苏区时,刘秀英被国民党军一个排长抢去,卖给松溪县张屯村一农民为妻。两年后,丈夫病死,再嫁湛卢山麓南场村民郑风顺为妻。民国28年,中共松溪县委在湛卢山建立湛卢游击队,刘秀英担任游击队交通员,经常出入县城传送情报、买办生活用品、护理...[详细]

刘世恒 [公元1913年-1943年]

  • 刘世恒 (1913-1943),辽宁省辽阳县人。1931年高中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1933年2月,考取公费赴日留学生,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特设高等科大学预备班,1936年3月由罗大愚介绍于东京加入国民党。1937年2月同罗大愚、高士嘉、张宝慈等人组织了抗日团体"抗日大联合",为东北留日青年地...[详细]

刘桂云 [公元1911年-1943年]

  • 刘桂云,乳名铁脑,1911年3月生于湖南省茶陵县江乡诸目村。幼年丧父,7岁便以放牧谋生。1926年茶陵的工农运动兴起后,他要求加入农会,因年龄小,没有被批准,他就悄悄跟着农会干部转,看人家干啥,他也干啥,大家叫他“候补委员”。直到1929年,江乡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后,他先参加少先队,随后又参加...[详细]

刘敦安 [公元1908年-1943年]

  • 刘敦安,1908年3月17日出生于广西博白县新村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幼年时,因家里贫穷,虽到入学年龄,但无法上学。直到11岁那年,父母才把他送进了学校。刘敦安学习刻苦用功,成绩优秀,1925年,考上了博白县初级中学。次年春,因家庭经济困难转读师范班。1926年上学期,刘敦安听了博白革命先驱朱锡昂...[详细]

林霁秋 [公元1869年-1943年]

  • 林霁秋(1869~1943年),厦门人,自幼入黉门,擅长文学,亦精书画、金石,尤酷爱南音。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考上秀才。光绪二十一年,受聘为厦门海关“汉文文案”,俗称“师爷”。工余常到“集安堂”等南乐社与弦友唱和同乐。鉴于南音教学多靠口传心授,曲本零散,不成系统,即立志编纂南曲大全。他辗转...[详细]

李纪堂 [公元1873年-1943年]

  • 李纪堂(1873~1943) 李纪堂,名柏,又名宝伦,广东新会人。香港富商李升之子。早年任日本邮船公司香港分行华人经理。与会党有交往。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结识孙中山。翌年,其父逝世,得遗产百万。光绪二十六年,由谢缵泰主盟加入兴中会,任驻港会计主任,为惠州三洲田起义及香港兴中会机关报《中...[详细]

李成华 [公元1915年-1943年]

  • 李成华,字国选,1915年出生于河北省魏县回隆镇。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失陷,热河告急。正在本镇完小就读的李成华,面向全班同学激愤地说:“咱以后谁不打鬼子,就是孬种;谁当汉奸,就不是中国人!” 七七事变后,23岁的李成华集中了本镇同学、亲友十多人,成立了抗日的“局所”,提出了“保卫家乡”的口号,...[详细]

李爱黄 [公元1888年-1943年]

  • 李爱黄,字翼天,号愚轩居士,安溪县湖头镇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出生在世家门第,其先祖李光地系清康熙理学名臣,功业冠一时,其父李敦复举孝廉方正,不求仕进,致力于课督后辈。爱黄自幼聪颖,3岁识字,6岁作文,13岁读完群经。参加童子试,成绩优异。三十一年,科举废,爱黄转学福州商业学校。目睹清廷腐...[详细]

雷烨 [公元1917年-1943年]

  • 雷烨(1917-1943)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原名项金土,曾用名雷雨、雷华、朱靖。男,1917年出生,浙江金华人,中国共产党员。高中毕业后,投身抗战,入八路军抗日军政大学第4期学习。1938年,由八路军总政治部派往晋察冀边区任前线记者团记者。以《抗敌报》为阵地,采用文...[详细]

孔庆尧 [公元1907年-1943年]

  • 孔庆尧(1907-1943),巴彦县城北孔大屯(今双山乡庆丰村)人。1915年入洼兴桥小学念书,后又到兴隆镇念了两年高小,1922年考入绥化师范,1925年毕业后回本县西集小学当教员。在教学中,他深感自己学识肤浅,不胜任教学工作,于1927年又考入哈尔滨东省特区二中师范科。这时全国正处于反帝反封...[详细]

金雁翔 [公元1885年-1943年]

  • 金雁翔(1885~1943年),福鼎县城关十字街人,生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父金潮,名医,开设“金大益堂”药铺。雁翔少颖慧,13岁时始学医。其父督课甚严,促其遍涉名家典籍。16岁时,为名医苏寿仁纳为传人,授以医学秘传。由是弱冠脱颖而出,声名噪起。其诊病拟方,思考周详,用药专切,深为病人所...[详细]

会泉 [公元1874年-1943年]

  • 会泉(1874~1943年),俗姓张,名侃,法名明性,字会泉,号印月,又号华藏,晚年自称莲生老人。生于同安县在坊里小西门。7岁丧父,随其母迁居厦门。光绪十八年(1892年)至虎溪岩寺依善温老和尚剃度为僧。翌年,赴漳州南山寺,在佛化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后至江南诸名刹,参谒印光、谛闲、寄禅、通智、月霞...[详细]

黄李生 [公元1915年-1943年]

  • 黄李生 黄李生,又名理生,浦城石陂小雪村人。民国4年(1915)生。民国23年,因地主逼债出逃而投奔红军,半年后回家探亲,向家里人传播革命道理,从此其家成为红军秘密联络站。后来国民党几度到家搜捕,放火烧屋,全家只得搬到坵元破庙栖身。 民国27年,李生任游击队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