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株洲市> 茶陵人物

刘桂云

[公元1911年-1943年]

刘桂云为[公元1911年-1943年]

  刘桂云,乳名铁脑,1911年3月生于湖南省茶陵县江乡诸目村。幼年丧父,7岁便以放牧谋生。1926年茶陵的工农运动兴起后,他要求加入农会,因年龄小,没有被批准,他就悄悄跟着农会干部转,看人家干啥,他也干啥,大家叫他“候补委员”。直到1929年,江乡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后,他先参加少先队,随后又参加乡赤卫队,在东南村、尧水、上山田、下山田等地,从事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这一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被选送到湘赣红军独立第三师当战士,他在反“围剿”战斗中,勇敢善战,被选派到湘赣省红军学校学习,后调红军第十七师第四十九团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34年7月,他随红六军团参加了长征。
  1937年秋,刘桂云随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东渡黄河,到达冀西平山县,与当地的抗日武装组建平山团,任平山团第一营营长,投身抗日游击战争。不久,他调任新的抗日游击司令部(属晋察冀第四分区)第一大队大队长。1938年5月,抗日游击司令部改编为抗日游击第八大队,他调任该大队第一营营长,驻守河北灵寿地区,多次率部同企图占领灵寿县城的日军展开激战,屡次重创日军,使日军的企图未能得逞。10月,他升任第八大队大队长(相当于团长)。1939年3月,原来的第七、八、九3个大队合编为晋察冀第四分区第五团,他调任该团副团长。
  刘桂云在晋察冀边区,率部同日军和顽军进行了许多针锋相对的战斗,并取得了一些重大的胜利。如在小觉镇东的一次伏击战中,就歼灭来犯之敌200余人,有效地保卫了群众的麦收。又如1939年8月,他率部在滹沱河南岸平山县打伏击,一次就将日军护送的东京慰问团及运输物资的板治大库中队的4辆卡车和28辆马车全部截住,消灭日军150多人,缴获大批物资。这年9月,他还参加了著名的河北灵寿县陈庄战役,取得歼灭日军独立第八混成旅团1200余名敌寇的业绩。在同国民党顽固派朱怀冰部作战时,他率部随晋察冀南下支队参加了涉林战役,并与团政委萧锋率一营尖兵,直捣敌巢,在河间歼灭朱部一个团,缴获银元5万多元。随之又在晋城南关歼敌100多人,有力地配合了八路军主力歼灭朱部4万余人战斗的胜利。1940年8月参加百团大战,后因战功调到晋察冀边区第二分区第十九团任团长。
  刘桂云在军中不仅以骁勇善战而见长,还以爱护同志著称。有位排长牺牲后,他将排长留下的一个孤儿带到身边,象亲生儿子一样抚养教育。向有病的战士问寒问暖,喂饭擦澡,更是常见的事。对敌人刻骨的恨,对同志全身心的爱,这就是刘桂云鲜明的阶级感情。战斗间隙,他对学习抓得很紧,他在自传中曾这样说:“我自幼没有念过书。刚参加革命时,只知道埋头苦干,猛打猛冲……今后,我要求政治上的进步,努力学习文化。”他和战士们一道上识字班。他的文件夹里藏着一本《学生字典》,一有空隙,便随时掏出,埋头看一阵子。随着阅读和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每有议论,总能有凭有据,深刻服人,连那些当参谋的知识分子也对他刮目相看、十分佩服。
  1942年9月,刘桂云按照上级指示,带领第十九团深入山西省盂(县)寿(县)地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盂寿地区是晋察冀边区连接晋西北、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军侵占这一地区后,到处构筑碉堡、-沟渠,制造“无人区”。他率团来到这里后,紧紧依靠群众,机智巧妙地打击敌人,很快便牢牢地站稳了脚跟。12月中旬,他率团驰援盂县麻河驿粮站,在盂县东北的青羊岭与日军展开激战。他一面下令控制制高点,用火力压住敌人;一面布置各处兵力,对敌人进行三面围攻,这样坚持打了一天,连续打退了日军17次冲锋,歼敌200余名,将日军大队长打成重伤。接着,他又率部乘胜前进,在盂阳四楞山解救了被日军抓去的群众,夺回了被抢走的财物和羊只。当被困的群众再获自由,当失去的财物重归主人,当救回的羊群欢快地回来时,一首群众称道和感谢十九团的赞歌也在当地流传开来:“英勇善战的十九团,和鬼子血战在四楞山,战斗打了多半天,消灭鬼子一百三,夺回咱羊群一千三……”
  刘桂云在艰苦的敌后战斗生活中得了严重的胃病,又多次负伤,身体十分虚弱。分区-决定将他留在根据地。疆场挥戈,杀敌逐寇,这是刘桂云向往和留恋的生活,是他生命的跳动和飞扬,而今要离开战场,他陷入深深的忧虑和极度的不安之中。病,绝不能病在卧榻上;倒,也要倒在前线!由于他几次执意要去敌后坚持斗争,终于得到批准。1943年9月,他再次进入盂寿地区。不久,黑石窑伏击战就打响了。他躺在担架上指挥了这次战斗,截住押送被捕的3位同志及军用物资的日军,只用了40多分钟就解决了战斗,救出了被捕的同志,还缴获重机 一挺、 27支、 2万余发。这次战斗被晋察冀军区作为模范战例通报表扬。
  不久,第十九团又遭到从太原调集而来的700名日军和800名伪军的进攻。10月11日夜刘桂云带领第十九团第四连与侦察连的一个排来到炭窑岩(山西盂县境内),因部队很疲劳,便决定在这里宿营,不料当晚即被日军包围。第二天拂晓四处响起 声后,他判断情况有变,立即指挥部队向后山突围,抢夺制高点。当他冲上山坡时,不幸遭到日军机 的扫射,连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2岁。
  刘桂云牺牲后,其遗体被群众秘密保存起来。日军采用搜山和张贴布告等办法,到处寻找他的遗体,毫无结果。1944年底,盂县、阳曲两县抗日民主政府在盂县大独头村的后山上,为刘桂云烈士修建了一座纪念塔。1953年,人民政府将他的遗体迁葬于石家庄烈士陵园。
  (湘烈办)
  
同年(公元191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