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谋(1874~1941.8),字忠甫、中父,通用中孚,自号梅溪钓徒(简称梅溪),祖籍直隶开州(今河南省濮阳),清乾隆年间,高祖张瑛始迁河南省南阳,居城西北白庄,已历7世。 曾祖存义,县学廪生。祖熙缉,均读书明大义。父光云,字庆之,同治、光绪间,县办育婴堂,每月捐资,又遵父命,捐建崇正书院...[详细]
郁永言(1907~1941),字云燕,号禹昌。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出生于通州正场(今属通州市)。烈士。出身于富裕农家。民国11年(1922年)考入江苏省第一代用师范(今南通师范)。民国17年,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深造。民国1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1年,受聘为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历...[详细]
袁先锋(1921—1941),四川重庆市人。幼读私塾,13岁考入法国传教士办的明诚中学。因对奴化教育、外籍传教士和中国修士们肆意辱骂殴打学生强烈不满,编儿歌痛骂洋人洋奴。校方严令追查,但无实据,义得教师掩护,始免开除。初中毕业后,考入重庆市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时值抗日呼声遍及全国,袁在校中组织“...[详细]
姚镜人(1911-1941) 乳名根生,又名佐明。泥城乡兴隆村人。1919年至1925年他就读于家乡私塾,1927年在沈千祥的帮助下,入同文小学高年级读书,1929年入上海市敬业中学,1930年暑期返回乡里。此时正值沈千祥领导农民举行泥城-,他积极上街散发革命传单,张贴标语,宣传共产党的政治...[详细]
阎凌霄(1911-1941),孟县城伯乡武桥村人。1926年考入开封师范学校,接受马列主义思想,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他曾利用木刻艺术宣传李大钊、鲁迅的名著作品。1935年到孟县县立五小(西虢)任教,经常向学生教唱《义勇军进行曲》、《我是少年》等革命歌曲,使学校的革命气氛空前高涨。后被调到八路军东进...[详细]
杨志清(1888年~1941年) 濮阳县王称堌乡石墓头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少年人私塾就读。早年从事革命工作,于1927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杨志清奉命返回家乡开展工作。他以当小学教师为掩护,积极从事中共地下工作,发展党员20余名,领导党员写标语、散传单、宣传共产...[详细]
杨捷三(1862.10.21~1941.2.22),字少泉,开封市人。杨氏先祖在开封寺后街创建贾肆宏生斋。杨捷三即出生于宏生斋后宅。幼读私塾,从师景汝臣。光绪四年(1878)考取秀才。后又从王枫臣、张守臣、贺鉴墉、李海臣诸儒游习学举子业。光绪六年(1880)至考中进士前,杨捷三先后为巡检何郎山之...[详细]
许维新(1902~1941),句容磨盘乡人。幼年家贫,过继给白杨村许仁峰为子,在养父身边攻读“四书五经”达六七年。1931年春,以“帮会”名义,联络组织起10多人 的小队伍,在茅山四周活动。他敢于伸张正义,地方 势力恨之入骨,诬蔑其为“土匪头子”。1934年间,金坛县一家蚕茧行被劫,许受栽赃被送...[详细]
许树枌(1861~1941),号情荃,又号白也,别号江东说剑生,晚号画隐老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出生于如皋柴湾镇。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秀才,光绪二十年补廪生。工文史,善诗书画。后赴江苏学政黄漱兰在江阴所建南菁书院攻读,毕业后回如皋安定小学任教员、校长数年,治校严谨,颇孚时望。光绪...[详细]
薛伯康(1903~1941年) 薛伯康,又名培根,邬桥浦秀人。幼时家贫,父母务农,靠节衣缩食供其上学,时停时续。民国5年赴闵行小学边卖报、边读书。不久往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童工,并在附近补习学校读书。民国15年,得到商学院教授郭德华资助赴美留学,荐入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半工半读,专修人事学...[详细]
夏孙桐(1857~1941),字闰枝,一字悔生,晚号闰庵。清咸丰七年(1857年)生于江阴城内三代有科名的仕宦之家。文史学家。幼而颖异。10岁能文。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与修国史会典。光绪二十四年、二十九年两充会试同考官。光绪二十六年、二十七年任四川、广东乡试副...[详细]
夏定才(1912~1941),民国元年(1912年)生,浙江奉化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民国29年8月横山事变发生后,他随部队突围,撤出江(宁)当(涂)溧(水)地区。到了江宁地区,以后因工作需要,他接任江(宁)当(涂)溧(水)句(容)四县国民抗敌总会主任。翌年8月,四县国民抗敌总会结束,正式成立江宁...[详细]
吴翠轩(1876~1941),清光绪二年(1876年)生,泗阳县来安乡吴大园人。烈士。出身于富裕家庭,自幼读书,民国24年(1935年)从事教育工作。抗日战争开始,吴翠轩年逾花甲,投笔从戎。民国27年,参加吴觉组织的民众抗日自卫队。当时,部队给养没有着落,吴翠轩自动变卖家产捐助。日、伪、顽对吴翠...[详细]
吴炳荣 (1878—1941年)北海松表岭村人,青年时到北海经商致富,在珠海西开设胜隆号,专营日用陶瓷器及铁镬等炊具,又与人合资开设兴隆庄,经营生猪出口业务。民国17年(1928年)秋,投资大洋4000元在高德七星江畔创建吴园缸厂,年产粗陶缸、煲、钵等8万件,兼营榨油作坊(原址即今国营陶瓷厂)...[详细]
郜文思(1901~1941),又名郜和尚,郊区定和村人。幼家贫,12岁当童工下井筛煤挖煤。1925年参加了著名的焦作煤矿-。1938年焦作沦陷,文思回乡务农,发动村民进行反饥饿抗捐斗争。是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地下交通员,掩护同志过境;张贴标语,散发传单,传递文件,为党做了大量工作。1941年...[详细]
王泽田(1872~1941.4),河北省冀县人。8岁丧父,家道日衰,同幼妹二人,全靠家中的少量积蓄和母南氏纺线糊口。王幼读私塾3年,勤敏好学,事母至孝。14岁经亲友介绍到北京大栅栏元昌茶庄学徒,因精明能干,深得东家赏识,两年后升为伙计。又3年,元昌茶庄关闭,王得遣银10余两,借好友端某银30两,...[详细]
王义生(1912-1941) 又名长庚,本县盐仓乡人。青少年时代,先后就读于盐仓小学、六灶小学、周浦中学、上海中学、浦东中学。最后肄业于上海沪江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王义生回家乡参加了“青年抗敌后援会”,从事抗日救亡宣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9月中旬,王义生根据中共...[详细]
王伟民(1918年~1941年) 原名王金声,濮阳县城内东新街人。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1933年考入大名第七师范。在校读书时,王伟民先后受到中共地下党员刘宴春、晁哲甫的教育和帮助,参加了党的 组织读书会、反帝大同盟,积极参加--,宣传抗日救国。1935年,王伟民由晁哲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详细]
王清穆 (1860—1941) 王清穆,字希林,号丹揆、农隐老人。先祖于乾隆中从南京随宦迁至本县,居城内。1883年(清光绪十四年)王清穆中举人。两年后得进士,在户部任职。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在译署兼职。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任外务部官员。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