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汉(1881~1941) 炉道天明山人,年少时常划地为城,聚童为伍,竹马木枪,操演战阵。尤喜读《春秋》、《国策》,以古代志士仁人为楷模。十五岁时因好饮, 输,遂赴河南洛阳从戎。他蹈刃不旋,屡立战功,累晋为国民革命军上校团长、少将混成旅旅长。在陈伯生部下时,曾于西安率卒3000打败军阀郭坚...[详细]
李兆众 (1916—1941),又名个子,化名冯遇,洵阳县城人,生性刚直,为人诚实,虑事果断。1936年至1937年在安康区教师训练班学习,毕业后回洵阳,先后在甘溪、县城教书。1938年经罗长勤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洵阳地下党工会委员。1939年夏,中共陕西省委派何波涛秘密至洵阳检查工作...[详细]
李永宽(1886-1941年)阿城县南门外姜家磨坊电生人。平生勤劳,家庭小康。为人忠厚老实,乐善好施,见义勇为,乡里贫困者,辄解囊相助。邻人崔胜,老伴病故,无钱埋葬,停尸在床。李永宽主动代为赊购棺材,料理安葬。后来崔胜家贫不能自给,无力还债,李永宽就全部代为偿还。一次,路遇倪富、倪生两孤儿,因饥...[详细]
刘志陆(1891~1941) 刘志陆,字伟军,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早年毕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堂,民国初年在广东陆军混成协任执事官。其后投效桂系,任广西桂平镇守使公署参谋兼警卫连长,后受桂军莫荣新赏识,累升至镇守使公署参谋长兼旅长,且任两广都司令部独立团团长,惠州督办、讨龙(济光)军第四路司...[详细]
刘允丞(1881~1941)名守中,字允丞、允臣、允城,自号留运城。陕西富平人。早年就读于泾阳鲁桥(今属三原)正谊书院时,目睹清政府吏治腐败、丧权辱国,乃联络有识之士,寻求救国之道,于宣统元年(1909)参加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时,刘参与军机,转战东西,后受陕督张凤翙及郭希仁委托,与...[详细]
刘远泰 (1921-1941)又名刘鹏飞。黑龙江省双城县人。早年在家乡务农。1939年被日伪当局征兵,编入设在王岗地区的伪满空军第三飞行队。1940年元旦,因事回家探亲,误了归期,因不甘心忍受酷刑,归途中,乘押送他的人不备,设法脱逃。后几经波折,投奔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十二支队,成为一...[详细]
刘宝堂(1900~1941) 刘宝堂,字玉亭,本县顺宁乡桃梨坬村人。 青少年时在家务农。性刚直,讲义气,重交情。他看到地方官吏苛捐杂税,地主豪富重利盘剥,土匪四起骚扰,搞得老百姓无法安生,便思谋弃农从戎,自立山头,干一番大事。 1918年,刘宝堂在离家20多里的杨渠寨子竖旗聚集义士,...[详细]
刘瀚 (1891-1941),字东樵。河北省通县人。1916年入北京政府交通部办的无线电传习所学习无线电报。其间曾编出《汉字注音字母电码本》。毕业后到上海吴淞口无线电台、北京双桥无线电台、北京无线电报队从事电报工作。1921年到东三省无线电专门学校任教,讲授《无线电报》课程。1922年9月...[详细]
李寿龄(1918-1941)中共山东清中地委书记 男,1918年出生,山东邹平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先后加入学校“读书会”、“时事研究会”、“世界语研究会”、“新文字研究会”等学生进步组织。1936年加入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七七事变...[详细]
林环岛(1904—1941),又名林栋,化名和笔名有乐乐、凡朵、太史公等,玉环北岙(今属洞头)人。青年时期就读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6年,在上海暨南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冬,到福建参加国民革命第一军,任总政治部监察署秘书。1927年1月,为中共泉州特别支部委员。四一二-政...[详细]
林庚白(1896~1941年) 林庚白,原名学衡,字凌南,又字众难,自号摩登和尚,闽侯县螺洲镇(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州尾村)人。 庚白幼孤,由其姐抚养长成。7岁入私塾便能读书断句,8岁在北京读书。宣统元年(1909年),庚白13岁,即在北京师范大学堂肄业,参加京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被推为众...[详细]
林昌荣(1916~1941年),生于民国5年(1916年)12月,罗源县杨家墩(今中房乡林家村)人。民国25年7月毕业于省立三都中学师范班,先后在宁德县三都小学(后更名松岐中心小学)任教员、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林边教学,边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组织晨呼队、歌咏队、话剧团等带领学生上街、下乡宣传,并...[详细]
林铎(1915-1941)八路军第115师卫生部政治委员 原名桂五。男,1915年出生,辽宁辽中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考入东北大学俄文系,曾参加“一二·九”-。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第2战区民族革命大学第4分校学习。毕业后曾在山西政治保卫队51团、第115师独立支队任职。1...[详细]
李建业(1880~1941) 又名李厚安,人称李么老爷。石泉县曾溪乡庄房村人。7岁起,进私塾攻读诗文。聪明伶俐,热爱拳术,好与学友争强斗胜。光绪二十四年(1898)听说武汉桐油价格昂贵,便瞒着父亲,弃学经商,在后柳各油房赊了1000担桐油,雇人租船运往武汉。他以每担桐油5块银元赊进,100块...[详细]
李刚,原名敬文,宇瑞悌,民国3年(1914)生于南安诗山内益乡(今诗山镇红旗村)。其父李孔富是马来西亚华侨,母陈貌娘理家教养子女。父勤劳,母贤慧,李刚幼年时就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民国12年(1923),李刚就读于诗山进化一校(今燕山小学),学习勤奋,成绩优秀。毕业后,因贫穷无继续升学,在家...[详细]
梁煜耀(1883~1941),字毓青,今三甲乡三甲村人。早年毕业于湖南省立优级师范,后留学日本弘文师范,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历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联立长郡中学、私立育群、修业中学教员。民国19~29年,先后任安化培英堂、县立中学、县立甲种师范、简易师范校长。 梁认为,人生之乐,莫大...[详细]
梁仁钦(1913~1941年),又名梁鸿,连江县长龙乡下洋村人。幼入私塾,民国15年(1926年)考取福州闽侯大庙山中学。在校期间,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革命思想,投身-。民国17年5月由黄孝敏介绍加入党领导的反帝同盟,在一次反帝--中,冲进日本驻福州领事馆,遭-弹压,仁钦奋力搏斗,头部被击,血流如...[详细]
雷振杰(1911~1941) 乳名新仓,化名天普,茶房米家塬人。初中肄业,喜读史书,仰慕忠烈,以大马金刀,扫尽不平为夙愿,入地方武装当兵。蒋介石嫡系公秉藩“别动队”(人称黄瓜篓子)路过茶房街,打人抓人,要粮要款,糟踏妇女。振杰带领表弟张德盛,在甘河沟口公路截击别动队散兵,夺得手枪两支、机枪一...[详细]
江涛(1911~1941年) 江涛,原名江依才,又名江依龙,号秋扬,闽侯县琅岐乡(今福州郊区琅岐镇上岐村)人。 江涛自幼丧父。母亲改嫁,堂伯父收养江涛。民国18年(1929年),江涛到福州横街马友猪血店当伙计,从而结识经常在店里用餐的叶飞、黄可飞等人。民国19年,经叶、黄介绍参加共青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