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渭南市> 富平人物

刘允丞

[公元1881年-1941年]

刘允丞为[公元1881年-1941年]

   刘允丞(1881~1941)名守中,字允丞、允臣、允城,自号留运城。陕西富平人。早年就读于泾阳鲁桥(今属三原)正谊书院时,目睹清政府吏治腐败、丧权辱国,乃联络有识之士,寻求救国之道,于宣统元年(1909)参加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时,刘参与军机,转战东西,后受陕督张凤翙及郭希仁委托,与牛兆濂等前往礼泉,规劝前陕甘总督升允退兵。1915年,袁世凯派心腹陆建章督陕。刘破产聚客,以三原大有公司为掩护,联合胡景翼、岳维峻、张义安等革命党人,共谋反袁讨陆的军事行动。没过多久,反袁计划泄露,举事机关遭到破坏。但刘遇挫不颓,继续奔走呼号,促使郭坚、曹世英、胡景翼、张义安等相继起兵。一时间关中各地义军蜂起,陆建章-离陕。1918年初,为响应孙中山在广东发起的 运动,刘力促张义安、董振五、邓宝珊等在三原起兵,组成陕西靖国军,讨伐依附于皖系军阀的陕西督军陈树藩。此后,他继续奔走联络,不遗余力。尤其在陕西靖国军处于张义安阵亡、井勿幕遇害、胡景翼被拘的困难时期,他激励各路将士不畏艰难,共支危局, 陈树藩的诱降活动。
  1922年,刘往上海谒见孙中山,被孙中山邀请加入国民党,得亲聆孙中山革命理论的真谛。经多日交谈,刘深得孙中山器重。孙欲留他在身边共图大计,但他志在北方,获得孙的理解。随后,奉孙中山之命,与丁惟汾、王法勤北上,布置北方军事。他常以胡景翼、岳维峻谋主的身份,往来奔走于北京、热河、保定、洛阳、郑州等地,周旋出入于各派系军阀之间,传播民主救国的思想。时在北洋政府当政的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骄恣横暴,国人同恶。刘联络冯玉祥、孙岳、胡景翼、岳维峻等,商讨驱曹倒吴之计。1924年10月,冯玉祥等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驱逐清逊帝溥仪出故宫,并将所辖各部改编为国民军。政变成功后,刘倡议派代表赴粤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12月孙中山到达天津后,曾致书刘,高度称赞他在北京政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信中说:“兄数载以来,苦心孤诣,黾勉不懈,遂能一旦奏此成绩,实深嘉慰!”
  同年底,胡景翼以河南督办的身份率国民军第二军抵豫后,刘协助胡景翼处理各种重大事务,支持胡在河南实施孙中山确立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他曾代表胡参加了苏联援助国民军第二军的谈判,并与中共领导人李大钊、王若飞交往甚密。他还与胡景翼有过迎孙中山立国民政府于河南的计划,不料因孙中山、胡景翼相继病逝而未能如愿。他不慕高官厚禄,曾竭力谢绝出任河南省长一职。在1926年1月召开的的中国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岳维峻继任河南督办后,刘曾建议岳集中国民军第二军兵力攻打武汉。但岳刚愎自用,未予采纳,加之岳治军无方,终于使二军1926年春在豫西遭到惨败而瓦解。刘渡河入晋,被阎锡山部囚禁在山西运城达半年之久。后经冯玉祥、于右任等多方营救,始得获释。此后,他潜居山西平遥,闭门读书。
  1927年9月,国民党宁、汉、沪(-派)三方联合召开的特别委员会议和19 28年2月召开的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都选刘担任国民政府委员。他依然不为高官厚禄所动,长期寓居江苏苏州和山西平遥、太谷等地,潜心读书。“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爱国浪潮之中,曾任国民政府委员。1932年与张继等在南京组织华北救亡会,声援支持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和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抗战。与此同时,他以国民政府委员身份两次入蒙古,遍历各盟旗,考察国防和实业,写了30余万字的调查报告,倡议建立大西北民族复兴基地。1935年返回陕西。为了追念辛亥以来的陕西革命先烈,他倡议建立陕西革命先烈崇祀抚恤委员会和陕西革命先烈华麓祠墓造林董事会。同年1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一中全会,通过刘为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
  七七事变后,刘全力支持中共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反对蒋介石的-政策。他视察黄河沿岸,巡历荆宜、三峡,不畏艰险,慰劳抗日将士。1938年广州、武汉相继失陷之后,军政当局曾有弃守关中,退守陕南、四川之议。刘闻之当即致函,曰:“不守河东则关中不固,无关中不惟无壮丁,亦且失饷糈矣!”他还与张继等人联袂驰赴重庆,向国民党军政最高当局指陈弃守关中之议的失误,遂促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安军事会议在陕西武功张家岗(今属杨陵区)西北农学院之召开和坚守陕西、以安北方决策的 。1940年底,刘返回三原,联合数十名爱国志士,踏遍陕东山水险要,预备日后抵御外侮。他还积极联络国民军第二军旧部,相约倘日军侵陕,则分路起兵保卫家乡,并向省政府推荐关中十县县长人选,俟日军进攻陕西则由各县县长率众抵抗。正当刘为御侮救亡奔走之际,胃病突发,1941年10月23日逝世于三原寓所。从1931年12月起直到去世前,刘一直是国民政府委员。1942年1月17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
  同年(公元1881年)出生的名人:

李鼎铭 (1881~1947) 陕西省榆林米脂县
郭希仁 (1881~1923) 陕西省西安临潼
万炳南 (1881~1913)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
彭世安 (1881~1924) 陕西省渭南白水县
蒙浚生 (1881~1938) 陕西省渭南蒲城县
+ 更多公元188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1年)去世的名人:
张慕陶 (1902~1941) 陕西省咸阳旬邑县
赵鋪 (1906~1941) 陕西省榆林府谷县
郭英夫 (1881~1941) 陕西省咸阳渭城区
陆费逵 (1886~1941) 浙江省嘉兴桐乡市
张季鸾 (1888~1941) 中华民国著名报人、政论家 陕西省榆林榆阳区
左明 (1902~1941) 陕西省汉中南郑县
+ 更多公元194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