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40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0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周其淞 [公元1889年-1940年]

  • 周其淞(1889-1940),今东乡镇新楼村人。清末秀才。肇庆中学毕业后,在广宁文治学堂任体育教员一年,后到陆军速成中学、保定陆军学校深造,毕业后在陈炯明的粤军当连长、军械所长。民国11年(1922)改行,在广州办周祥兴织造厂,在广宁县城开北昌杂货店。大革命时期,该店成为中共的秘密活动场所,并为...[详细]

郑松涛 [公元1918年-1940年]

  • 郑松涛。 泰国归侨郑松涛是澄海著名的抗日英雄,年仅22岁便牺牲了。采访过多位抗战老兵的汕头特区青年报总林琳,在与澄海青年抗敌同志会(下称“澄海青抗会”)发起人之一、韩纵老战士杨君勉交谈,听到了关于郑松涛的故事。 “郑松涛是杨老最难忘的战友,通过他和青抗会其他老同志的叙述,以及对史料的搜寻...[详细]

曾进 [公元1913年-1940年]

  • 曾进(1913~1940),原名曾锡翔,河源县柳城石侧人。幼年随父在龙川县城读书。1934年,曾锡翔考入中山大学,与原广东作协副主席萧殷是同学。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曾锡翔投笔从戎,投奔延安,被分配在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改名为曾进,与萧殷等人一起参加周扬领导的文学写作与报道活动。后任八路军某...[详细]

许泽藻 [公元1907年-1940年]

  • 许泽藻(1907—1 940),化名许依华(曦和),澄海县上华镇冠山村人。1907年出生于泰国,10岁随父回乡梓读书,后考进汕头礐光中学。 民国15年(1926)春,许泽藻在汕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成为共产党员,调回澄海搞农运,负责一区农会工作。民国16年4月和9月,先后参加了中共澄海...[详细]

薛祥绥 [公元1894年-1940年]

  • 薛祥绥(1894~1940) 字伯安,别署博,柳树乡龙王沟人,清光绪二十年生·幼年时,随父光熙宦游,就读于四川成都·民国元年返里,协助其父筹建南区高等小学(即今之丰东小学),2年夏,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文学系预科,4年入本科·8年夏毕业,参加高等文官考试,以优异成绩被分发在北京执政府的国...[详细]

萧友梅 [公元1884年-1940年]

  • 萧友梅(1884—1940) 原名乃学,字思鹤,号雪朋,祖籍大涌南文村,出生于石岐孙文西路兴宁里(牛角巷)8号的萧大屋(大萧屋分支)。中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现代中国音乐教学创办者,中国第一所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创办人。5岁随父移居澳门,曾与孙中山诊所为邻,两家往来甚密,其从...[详细]

王秀南 [公元1875年-1940年]

  • 王秀南(1875-1940年),号韶薰,三甲新坡狮湾人,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宣统二年(1910年)毕业于两广教忠师范学堂,奖岁贡。曾任阳春县立高等小学校长,阳春县教育局长。民国4年(1915年),被聘为阳春师范讲习所所长。民国6年春,任阳春劝学所所长。次年冬任阳春县立中学筹备处副主任。...[详细]

石梦霞 [公元1911年-1940年]

  • 石梦霞(1911~1940) 男,原名世玺,曾更名石沫霞,本县仁村乡人,懂得俄、英、日三国文字,尤擅长音乐,1929年初秋,经杨虎诚第十七军政治教官江白玉帮助,石进入上海美术学校学习。1930年参加由上海反帝大同盟组织的纪念“五卅”运动的--。此间,先后在北京、天津、南京等地教书。1933年春,...[详细]

骆树猷 [公元1862年-1940年]

  • 骆树猷(1862~1940),字宣廷,东水镇人。清光绪丁酉拔贡,曾任直隶州判。树猷热心教育事业,关怀乡梓,深受邑人敬重。宣统三年(1911),他联络四方士绅协力创办四约高小,出任首届校长;广集贤能,招生课业,培育人才,开创了彭(寨)、林(寨)、古(寨)、东(水)、贝(墩)发展现代教育的纪元,受到...[详细]

李振雄 [公元1917年-1940年]

  • 李振雄(1917-1940年)原名祖谋,字德强,陆丰县大安人。 民国25年(1936年)李振雄就读广州水产学校时参加中国共产党,民国26年初,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不久随队伍开赴河北省抗日,后又退到西安。他跟所在队伍在西安等地做宣传工作,在活动中他被国民党扣押,解往四川重庆拘禁,经八路军驻...[详细]

李德明 [公元1871年-1940年]

  • 李德明 (1871~1940),耀县城内南街宅子巷人,民国时驰名渭北的吹鼓手艺人。因其小名叫“群”,人称“龟兹群”。 德明10岁丧父,因家境贫寒,跟随姨父学吹锁呐。14岁告别母亲,去富平县正式拜师学艺。因他刻苦用功,立意创新,终于熟练掌握吹拉弹打演奏技巧和生旦净丑演唱技能。他的双锁呐...[详细]

李伯振 [公元1895年-1940年]

  • 李伯振(1895-1940年),阳江县合山李家庄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青年时期,勤奋好学,尊崇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在父亲李琪(号介龄,辛亥革命烈士)的熏陶下,积极拥护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国民党统一广东后,民国14年(1925年)出任阳春县长。广东境内军阀混战初定,盗寇横行,田...[详细]

节振国 [公元1910年-1940年,冀东抗日民族英雄]

  • 节振国,冀东抗日民族英雄,山东武城人,今故城县郑口镇刘堂村人。幼家贫,1920年全家逃荒到河北开滦赵各庄煤矿,饱尝生活艰辛。节振国武功高强,性格刚烈,倔强,勇敢。1938年3月,开滦煤矿爆发了声势浩大的 运动,节振国被推为赵各庄矿工人纠察队队长。5月6日,大批日伪军包围节家,搜捕节等工人领袖。节...[详细]

胡元倓 [公元1872年-1940年]

  • 胡元倓 (1872—1940) 湖南明德中学创始人,教育家。 湖南省湘潭县人,1872年9月9日出生于湘潭县一个世代书香之家。1897年入选拔贡。1902年入选湖南首批官费留日生,东渡日本,就读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同年冬归国,立即着手筹办学校,1903年3月与表兄龙璋(时任江苏...[详细]

黄振亚 [公元1905年-1940年]

  • 黄振亚,原名秉刚,1905年出生于海南儋州海头区新洋乡新坊井村。黄振亚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小学读书时,各科学业成绩优异,深受师生称赞。黄振亚12岁离开家乡到新英镇小学读书,1924年考入广东省立第一中学,后来又到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就读。读书期间,正值第一次大革命的0,他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详细]

黄伯耀 [公元1863年-1940年]

  • 黄伯耀(1863~1940年前后),清番禺县茭塘司崇文二十四乡大桥(今广州市芳村区)人。他少年时期在佛山读书,十三四岁时就帮助父亲所管理的纸店记账。成年后回家乡麦村学堂教书,郁郁不得志。1891年(一说1894年)与其弟黄世仲前往吉隆坡谋生。当时,尤列创设中和堂于英属南洋各埠,工界从之如归,伯耀...[详细]

顾士多 [公元1914年-1940年]

  • 顾士多(1914-1940)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第2团副团长 原名百汉。男,1914年出生,河南罗山(今湖北大悟)人,1928年参加革命工作,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红四方面军主力长征后,留鄂豫皖边区坚持长达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曾任...[详细]

董天知 [公元1911年-1940年]

  • 董天知(1911—1940),学名董亮,化名旭生,河南省荥阳市老城南街人。民国15年(1926)在荥阳县立初中读书时,北伐军兴,-蓬勃兴起,天知积极参加宣传活动。他在初中二年级时,即考入开封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因参加进步-被学校开除,并被 局通缉。随后民国18年北上,考入北平弘大学院。 ...[详细]

陈光燕 [公元1869年-1940年]

  • 陈光燕(1869~1940),新兴县新城镇南外村人。受其祖辈的影响,从小酷爱习武,白天读书识字,晚上到族人练武的“宛卢”跟大人一起习武,弄刀 、练内功。青年时期,武功大进,先后通过县试、府试,成绩名列前茅。光绪十四年(1889年)参加乡试,决赛时,主考官、两广总督张之洞亲临现场监考,陈光燕由于武...[详细]

钟毅 [公元1899年-1940年,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 钟毅(1899.9.24-1940.5.9) 字天任。广西扶南(今扶绥县)长沙村人。中央军校第一分校(南宁分校)高级班教官,后任国民革命军第31军第138师第414旅少将旅长,第84军第173师中将师长。在抗战中多次指挥若定,立过战功,1940年5月他又率部到达河南省边境之苍台附近与日军骑兵遭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