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38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38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郭奕元 [公元1919年-1938年,新四军战士]

  • 郭奕元(1919-1938),福建省龙岩县江山乡铜钵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参加了闽西南苏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第二支队三团战士。1938年在安徽南部反“清乡”战斗中牺牲。...[详细]

郭细弟 [公元1918年-1938年,新四军战士]

  • 郭细弟(1918-1938),福建省罗源县中房乡寨头村人。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闽东红军独立师战士,参加了闽东苏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时任新四军三支队六团战士。1938年4月在北上皖南抗日根据地的作战中阵亡。...[详细]

郭嫩妹 [公元1905年-1938年,新四军战士]

  • 郭嫩妹(1905-1938),福建省罗源县中房乡寨头村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闽东红军独立师战士,参加了闽东苏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时任新四军三支队六团一营战士,参加了东进江南和开辟苏南、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1年在南京附近的战斗中牺牲。...[详细]

郭亮 [公元1921年-1938年]

  • 郭亮(女)(1921-1938) 湖北大冶人。湖北省立第二女子高中学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受中共湖北省委派遣,以湖北省建设厅农村合作事业指导员身份赴鄂南,发展抗日救亡运动,任中共大冶中心县委宣传部长。10月,在“项家山事件”中,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17岁。 ...[详细]

冯化宣 [公元1914年-1938年]

  • 冯化宣(1914-1938),字贤阁。 冯化宣,字贤阁。1914年出生于南宫县(今南宫市)和生店村。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南宫乡师党支部委员。同年冬,创建和生店党支部。1933年以教书为掩护,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方针,秘密发展党员,在南宫、冀县、枣强、清河一带创建党的基层组织。1935年任...[详细]

丁守观 [公元1911年-1938年,新四军战士]

  • 丁守观(1911-1938),福建省福鼎县前岐乡佳阳村人。入伍后任鼎泰(福鼎、泰顺)红军游击队战士、红军挺进师战士、闽东独立师战士,参加了闽淅边区和闽东苏区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战士。1938年随部东进江南,在苏州地区反“扫荡”战斗中牺牲...[详细]

邓肇华 [公元1903年-1938年,新四军战士]

  • 邓肇华(1903-1938),福建省南靖县梅林乡科岭村人。1932年8月参加革命,任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战士,参加了饶和浦(饶平、平和、大浦)游击区的游击战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南地区坚持斗争,任闽西南游击队战士、红八团战士,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8年编入新四...[详细]

邓朝魁 [公元1914年-1938年,新四军战士]

  • 邓朝魁(1914-1938),福建省南靖县梅林乡科岭村人。1933年参加革命,历任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战士、班长,参加了饶和浦(饶平、平和、大浦)游击区的游击战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南地区坚持斗争,任闽西南游击队分队长、红八团连长,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8年编...[详细]

陈肇钦 [公元1910年-1938年,新四军战士]

  • 陈肇钦(1910-1938),福建省龙岩县龙门镇考塘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参加了闽西南地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第二支队三团战士。1938年在江苏反“清乡”战斗中牺牲。...[详细]

陈宇寰 [公元1896年-1938年]

  • 陈宇寰(1896—1938),冀东抗日联军高志远部副司令。 出生于河北省滦县小陈庄一个贫农家庭。幼年时读过私塾。为人公正,胆大好义,在当地颇有名望,1933年被推举为村联庄会会长。1934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滦县抗日救亡会。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于同年12月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华...[详细]

陈兴维 [公元1900年-1938年,新四军战士]

  • 陈兴维(1900-1938),福建省福鼎县点头镇观洋村人。入伍后任鼎泰(福鼎、泰顺)红军游击队战士、红军挺进师战士,参加了闽淅边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四团三营战士。1938年5月在安徽参加开辟江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牺牲。...[详细]

陈红妹 [公元1910年-1938年,新四军战士]

  • 陈红妹(1910-1938),福建省福鼎县秦屿镇屯头村人。入伍后任鼎泰(福鼎、泰顺)红军游击队战士、红军闽东独立师战士,参加了闽东苏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战士。1938年在安徽反“扫荡”战斗中牺牲。...[详细]

陈桂海 [公元1903年-1938年,新四军战士]

  • 陈桂海(1903-1938),福建省龙岩县岩山乡黄固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参加了闽西南苏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第二支队三团战士。1938年在安徽抗日根据地反“清乡”战斗中牺牲。...[详细]

陈懋芬 [公元1915年-1938年]

  • 陈懋芬,1915年10月20日生于虎门北栅西方一个贫民家庭,幼年父亲早逝,一家六口靠母亲替人缝补为生。1926年进入北栅农会开办的平民学校读书,学习勤奋刻苦,为学校品学兼优的学生。 1932年秋,懋芬考入设在太平镇东莞县立乡村简易师范,免费就读。在校期间,他与同学组织“读书会”,多次参加抗日...[详细]

陈炳旺 [公元1917年-1938年,新四军战士]

  • 陈炳旺(1917-1938),福建省龙岩县曹溪乡黄洋村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苏区坚持斗争,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1月随所在部队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二支队三团副排长...[详细]

陈保甲 [公元1904年-1938年]

  • 陈保甲(1904~1938年)原名陈儒冲,崖三区早期农 动的领导者之一。1904年出生于林旺区(林旺镇)凤塘村,7岁进风塘村念初小,后入龙楼小学续读,20岁高小毕业后考入崖县初级师范学校,22岁到加积仲恺农工学校学习。 从小与李茂文、张开泰交往,受其影响,追求进步,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常有均 [公元1911年-1938年]

  • 常有均(1911—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 又名常有君。1911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洋乡沟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家贫。1918年,随父兄流浪到珠河县富国村,1930年,又随兄长搬到乌吉密南沟三股流。 1933年秋,三股流地区建立珠河反日游击队,常有均积极参加抗日工作,...[详细]

朱炎晖 [公元1901年-1938年]

  • 朱炎晖(1901—1938),又名朱桂林,瑞安城关镇大沙巷人,出身小贩家庭。1924年,赴广州从军,在第四军十师三十团当兵。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战斗中屡建战功,被提升为排长、连长。1929年调六十一师八旅任连长,参加粤桂战争和中原大战,又以战功升营长。1932年,任六十一师一二一旅营长时...[详细]

朱天水 [公元1909年-1938年]

  • 朱天水(1909~1938年),艺名香水,外号“洛阳迷”,河南曲子创造人之一,洛阳伊川白沙村人。早年丧父,在自家门口以卖绿豆面条为生,母亲擀面,他沿街叫卖。十五六岁时,因嗓子好学唱高跷曲子戏,并随人在白沙街上和洛阳一些商店门口巡回踩唱。天长日久,结识了不少“曲子玩友”。 民国15年(1926...[详细]

朱家麟 [公元1892年-1938年,革命烈士]

  • 朱家麟(1892—1938),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第三十九师第一一五旅少将旅长。 字国瑞。1892年生于河北省满城县尉公村。曾就读于河北省水利学校。1922年,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科第八期毕业。随后,在庞炳勋麾下任下级军官。1933年春,任第四十军第三十九师第一一五旅上校团长。当时,日本侵略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