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芳峻(1890~1938),又名钟秀峰,河源县蓝溪乡(今黄村镇)人。任国民军12集团军153师479旅少将旅长。1938年10月,钟芳峻率部在惠阳博罗狙击入侵日军交战中牺牲(原载《河源县志》第1131页)。黄村镇 【历史沿革】建制于清乾隆末年,传说当时黄姓在此建店设墟,故曰黄村墟。清属...[详细]
郑文江(1884~1938年),生于阳江直隶厅附城(今江城区岗列镇)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5岁时父母相继病逝。16岁往香港,在经销阳江漆器的商店里当伙夫。由伙夫至掌柜,后为股东。几年后,该店原三位股东相继退股,由他独资经营,取名和泰成漆器店。 民国8年(1919年),郑文江在阳江城太傅路开...[详细]
曾享平(1870-1938年),原名曾国琮,陆丰县西南镇石良村人。少时聪慧好学,清光绪年间先后考取庠生(秀才),补廪、拔贡。任过广东省参军,长居广州市河南。孙中山创导革命推翻帝制,曾享平接受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前夕,秘密参加了陈炯明、张友仁等人组织的东江地区同盟会,被派回陆丰,暗中宣传革命...[详细]
杨清兰(1891-1938年),字芝芬,原东安县(云浮)西山丰垌村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出生于富裕家庭。7至16岁在本乡蒙馆读书,民国初年进广东陆军小学堂学习。毕业后回乡任三甲 长,后参与地方民团活动。民国9年(1920年)刘经画奉广州大元帅府义勇军总司令邹鲁之命还乡,以三甲“自卫团”为基...[详细]
吴汝鎏 ( 1908~1938), 原籍广东新会县,世居广州西关兴贤坊。民国18年(1929)毕业于广东航校第三期。民国21年淞沪抗战爆发,吴氏随队北上参战,支援十九路军,广东机队以丁纪徐为队长,吴为分队长,率领飞机七架,由广州飞往长沙作准备。随后随队回广州。稍后,出任广东航空学校飞行主任。随着...[详细]
吴承绵(1912~1938),男,南澳县后宅沟仔下人。他小时就读于真光小学,毕业后在烟公司当职员。 民国27年(1938)6月21日,南澳沦陷,吴承绵避难于饶平海山。7月初,出于对日寇的义愤,他报名加人义勇军,参与收复南澳的战斗。他任南澳自卫中队副中队长兼第一小队队长。 7月17日晚,吴...[详细]
韦秉绅(1883~1938),宜君县五里镇街地主,用剥削掠夺的方式占有大量土地,分布全县各地,外号“韦半县”。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其祖辈因生活贫困由陕西省韩城县西彭村来到五里镇定居。初时,靠开荒种地维持生活,几年后,买了五里镇背街一块地基,盖了三间厦房,正式安了家。此后,开始以剥削为生。...[详细]
王祯祥(1901~1938)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六队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2军20师副师长。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和滇桂军阀叛乱,以及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排、连长,第十八师五十二团一营少校营长,...[详细]
彭龙光(1886 ~ 1938年),字剑虹,瑞塔铺镇瑞市村人,是光绪已酉科拔贡。从小读书勤奋,深得本乡秀才王秉均的器重。他家境清寒,读书费用全靠外祖父杨章成负担。选入拔贡以后,无法继续深造,乃先后到凤凰、永顺设馆教学。执教期间,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深得学生的好评。其学生成才者众,仅在...[详细]
马邻翼 (1865-1938) 中华民国教育部次长,教育家。 湖南省邵阳县人,回族,1865年出生于邵阳县城一个伊斯兰教世家。自幼受到传统文化和宗教文化的熏陶,民族民主意识强烈。1902年中举人,同年参加邵阳贺金声组织的“汉佑民灭洋军”斗争,立志反帝救国。1904年公费留学日本弘文...[详细]
龙启炎(1901-1938),又名伟光,今洲仔镇仓丰村龙寨人。民国5年(191G)就读于县城文治学堂。民国8年考入省立第一中学,参加学生会工作。时值“五四”运动,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积极组织同学投身-。民国12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1月,任团广州地委委员兼-委员会委员。民国13年8月,响应中...[详细]
李野屋(1899~1938),号尘、野仙、荒山、饨根上人,广州河南(海珠区)人。幼年家贫辍学,在河南南村一茶楼做挑水工人。性好静,喜爱诗画。工余时常到附近茶楼、商店观看挂在墙壁上的画,晚上则专心练习临摹。其父少谱与画家陈树人有交往,野屋遂常蒙树人指点,且因天资聪颖,绘画技术很快提高。与李寿庵同为...[详细]
李瑶屏(1878—1938) 原名文显,字显章,号耀屏,后号瑶屏,晚号“榄山山樵”、“榄溪渔隐”。生于清光绪四年戊寅(1878)正月三十日。小榄人。初期绘画以清末海上画派南京吴石仙泼墨雨景山水画为范本,后继学明末清初的王时敏、王鉴、王翚(王石各)、王原祁“四王”山水画法。其绘画沉练工细,以山...[详细]
刘显沂(1891-1938年),号志滨,潭水中堂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生,毕业于阳春师范讲习所。民国17-28年(1928-1939年),先后当选为国民党阳春县党部执行委员、常务委员。民国19-22年兼任阳春中学党义教员。民国22年当选为县参议会第二届参议长,民国23年再次当选为第三届参...[详细]
刘湘,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四川军阀。刘湘是近代一世枭雄,在战事中勇猛,敢于拼命,外号“巴壁虎”,又名“刘莽子”;在四川内战中逐渐发达,削平群雄统一四川,性格内向,深沉含蓄,持身谨严,为人剽悍。他与蒋介石虚与委蛇,若即若离,生前始终保持四川的半独立状态,军事与政治均有建树,笃信神...[详细]
刘绥华(1903~1938),原名有禄,又名其中,花山镇两龙村人,革命烈士。 刘绥华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刘文湛,是乡村医师,母亲梁氏是家庭妇女,全家8口,全靠父亲行医勉强维持生计。刘绥华8岁进私塾读书,11岁转入两龙圩的悦贤高等小学就读。 民国10年(1921)夏,刘绥华高小毕业后,...[详细]
李居甲(1914~1938),男,南澳县后宅人。 李居甲的父亲李德崇为南澳著名中医。李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第三。 民国19年,李居甲与同乡青年林加惠等4人到广东警卫训练所学习,民国22年毕业回澳,任云澳区警卫中队长,同年和柯如莲成婚,生子李友光。 民国游,日寇攻占厦门,潮汕危急。民国...[详细]
李恩富(1860—1938) 石岐人,祖居石岐大维街。清同治十二年(1873),13岁时为第二批中国公派赴美留学幼童之一,本来母亲坚决不同意,一位在上海做茶叶生意的堂兄设法说服其母亲,才得以报名并被选上。具有过人的语言天赋,刚到美国,就被容闳发现,容闳特意送其到历来以语言学科见长的霍普金斯学...[详细]
李必番 (1892-1938)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军第二十三师师长,抗日烈士。 湖南省嘉禾县人,1892年春出生于城关镇一书香世家。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科毕业,历任排、连、营、团、旅长和师长。北伐战争中颇著战功,后依附蒋介石。1930年以后,参加了中原大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