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广州市> 花都人物

刘绥华

[公元1903年-1938年]

刘绥华为[公元1903年-1938年]

  刘绥华(1903~1938),原名有禄,又名其中,花山镇两龙村人,革命烈士。
  刘绥华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刘文湛,是乡村医师,母亲梁氏是家庭妇女,全家8口,全靠父亲行医勉强维持生计。刘绥华8岁进私塾读书,11岁转入两龙圩的悦贤高等小学就读。
  民国10年(1921)夏,刘绥华高小毕业后,先后在天心塘(今红群村)、危庄、田螺湖、仙阁等村庄的小学任教。民国11年,在花县早期农运领袖陈道周的指导下,刘绥华和王岳峰等人在聚龙庄成立以“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爱护,国事上共同关心”为宗旨的“互助社”;刘绥华与互助社成员一起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并在学生和工农群众中传播革命思想。民国12年,刘绥华辞去教职,随同陈道周、刘伯强一起深入乡村,每逢两龙、坪山等圩日,就在圩场向群众进行驱逐外国列强、铲除军阀、打倒土豪劣绅的宣传。民国13年初,刘绥华由陈道周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花县农民协会成立时,他当选为农会执行委员。不久,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4年4月,他受中共花县组织的委派,参加国民党花县党部成立大会,并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8月,共青团花县委员会成立,刘绥华当选为执行委员兼任宣传科工作。10月,刘绥华与黄伯华一起代表国民党花县县党部参加国民党省党部第一次会议。11月7日,刘绥华受花县团组织委派和侯静山一起到田螺湖村参加苏联十月革命胜利纪念大会,会上,刘绥华讲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号召青年农友团结组织起来,开展农-动。
  民国15年(1926),花县农-动蓬勃发展,刘绥华以农会负责人身份到公益村领导农-动,并成立公益村共产党小组,创办“民众夜校”,对农民讲解革命道理,组织农民自卫军进行军事训练,培养了一批农会骨干分子。7月,杨村农会成立,驻坪山的民团纠集500多人向杨村进攻,杨村农民奋起抗击。刘伯强与刘绥华在县农会闻讯,
  立即带领附近各乡农军驰援杨村,击退了民团的进攻。事后,他着手训练农军,补充装备,防范敌人的袭击。10月,坪山民团又向杨村进攻,刘绥华和中央农民部特派员梁伯舆率领农军抗击,刘绥华率队抢占了桥头庄的炮楼,居高临下,向敌人反击。敌恃人多势众,包围炮楼,并纵火焚烧,农军处境危险,刘绥华指挥若定,一面组织人员还击,一面组织扑火。当支援的农军从敌后反包围过来,刘绥华又指挥农军内外夹攻,终将敌打退。民团不甘失败,随即纠集几十名匪徒包围刘绥华家,适绥华夫妇外出,匪徒竟将绥华的父母拉出屋外毒打,并烧毁他家仅有的两间房屋。傍晚,刘绥华回家后,好言安慰父母,在安排好家人生活后,又投入革命工作。
  民国16年(1927)8月,刘绥华被选为中共花县县委书记。他按照中共广东省委部署,对党组织进行整顿,对农民自卫军进行思想教育,又深入乡村向农民宣传,分析斗争形势,鼓舞斗志,并在九湖、元田等地集结农军进行训练,提高农军的军事和政治素质。12月初,他奉命与侯桂平率领农军配合清远农军攻打清远城。他带一小分队率先攻入清远城,却遭包围,后得侯桂平率部解围,撤回参加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失败后,起义队伍撤退到花城。中共花县县委派刘绥华为代表与起义队伍联系,同年12月16日,起义队伍配合中共花县县委成立花县苏维埃政府,刘绥华任政府副主席。同日下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在花城举行成立大会。会后,刘绥华在花城召开商人会议,要求他们捐钱捐粮支援起义军。18日,起义军撤往海陆丰,中共花县县委派刘绥华当向导。在行军途中的一次战斗中,他腰部中弹,部队与当地党组织联系,把他安置在一户农家掩蔽治疗,后来,地方党组织把他转移到香港治伤。愈后,他在香港以教书行医为业。
  民国26年(1837),抗战开始,党中央派员到香港与大革命失败后避难在港的革命者联系,刘绥华得以恢复党组织关系。民国27年初,刘绥华、黄健生等奉命到博罗与该县地下党组织联系,他又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工作。7月,刘绥华从博罗赴港汇报工作,在香港油麻地车站附近,被暗藏于车厢内的特务推下铁路,碾断双脚,未及时救治而牺牲,终年35岁。


  两龙村   两龙村…… 详细++
同年(公元190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