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殿玉(1874~1936),又名杨择,字秉铨,号适士。清同治十三年十月九日(1874年11月17日),生于阳湖县(今常州武进)鸣凰镇坝头村。幼年好学,刻苦自励。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列入优禀生。光绪二十三年举人,被任为一等同知衔、云南候补知县。因见清政府腐败无能,无意仕进,弃官回乡,参加孙...[详细]
徐绍桢(1861~1936),字固卿。祖籍浙江钱塘(今杭州),寄籍广东番禺。幼承家学。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举。历任广西藩署幕僚、江苏候补道员,旋奉派赴日本考察军事。光绪三十年,任两江兵备处总办,负责新军训练。后成立江南第九镇,任统制(相当于师长),驻军江宁城关。后简授江南绿营总兵官,...[详细]
谢觐虞(1898~1936) 号子楠、字玉岑。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年丧偶后,别署孤鸾。早年以弟子兼女婿从钱名山读书于东门寄园(今天宁区境内),曾执教于温州第十中学、上海南洋中学。20世纪30年代结识著名书画大师张大千,过从甚密,大千作画,玉岑题诗,一时传为美谈。中年以诗词知...[详细]
夏云杰(1903—1936)又名夏云阶。沂水县金场村人。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军长。1927年迁居黑龙江汤原县太平川。1932年日军占领汤原,他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行列,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夏,担任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军事委员。8月初,在汤原县吉兴沟领导成立东北民众义勇军。10...[详细]
武胡景(1899—1936)字迈五,又名武湖景、武和景、武和劲,化名罗玉堂、吴克敬。河南孟县人。革命烈士。1918年开封第一中学毕业,考入焦作矿物专门学校。1921年夏,考入唐山交通大学预科,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共党员。同年底,任交通大学党团组织负责人。19...[详细]
王之凤(1911—1936)绰号老黑。海阳县小纪区(今海阳市小纪镇)石马村人。193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夏到招远县成立党支部。1936年9月被捕,在狱中威武不屈,视死如归。同年10月18日,英勇就义。 ...[详细]
王树柟(1859—1936) 字晋卿,晚号陶庐老人。新城(今属桓台县)人。1886年(光绪十二年)进士,历任甘肃甘兰、四川资阳等县知县,官至新疆布政使。宦疆间,主持修纂《新疆图志》 116卷。精通经史,富收藏,尤多石刻精拓。著《汉魏六朝砖文》 2卷、《新疆访古录》2卷、《新疆金石志》2卷...[详细]
王德泰(1908—1936)掖县(今莱州市)人。著名抗日烈士,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1931年秋,王德泰参加了东满地区中共领导的“秋收斗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延吉县反帝同盟会组织部长。1933年春,调延吉游击队,先后任小队长、中队长等职。1934年春,...[详细]
唐保谦(1866~1936),又名滋镇、字行。实业家。无锡县(今无锡市)羊尖严家桥人。祖父唐懋勋在无锡北塘创立恒升(后名唐时常)布庄。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克无锡,唐家迁至东北乡严家桥,在双板桥开设春源布庄。由于善经营,获厚利,造唐氏仓厅,设同济典当、德仁兴茧行、同兴木行。唐保谦排行第二...[详细]
宋玉桂(1901—1936)莱阳县(今莱阳市)万第镇水口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以教武术为掩护开展活动。1932年7月,他协助重建莱阳县委并任委员。遵照县委指示,他曾组织了40余人到海阳廒子盐务局夺枪8支。1933年6月,任中共莱阳中心县委委员。1934年因党内出现叛徒,党组织...[详细]
潘复 (1883—1936)原名贞复,字馨航。济宁直隶州城东南潘家庄(今微山县马坡乡潘家庄)人。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国务总理。少时好学。青年时代以“争路”事件崭露头角。在津浦铁路修筑之始,当济宁各界闻知该线不经济宁后,当即推举以他与袁景熙为首组成代表团赴京-。后该线虽未经济宁,但修筑了一条由兖州专...[详细]
马官和(1875—1936)字惠阶,号仲平。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夏陆沟村人。著名企业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始办企业。宣统年间,先在家乡与栈子村叶友彭合伙开办织布工厂,在县内首次使用新式铁机织布,曾有“机器不转,马官和急得淌汗”之说。不久,织布厂因故关闭。民国初年,马官和去济南,任省参议会议员。在...[详细]
罗绣春,又名罗光麟,海南万宁县(今万宁市)万城北马罗村人。1907年罗绣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罗运通,母亲文氏。罗绣春有兄弟5人,他排行第四。弟弟罗光汉,土地革命时期参加革命,1934年被国民党杀害。罗绣春家境清贫,父亲是位健壮而憨厚的庄稼人。由于家里耕地少,难以维持全家生活,他的父亲-租种...[详细]
刘奎文 (1911—1936)字星五。 广饶县刘集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负责中共广饶县委宣传工作, 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注意。1932年,他投奔当时在苏联红军远东情报局工作的姐夫延伯真。经延介绍,入苏联海参崴东方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35年回国,在黑龙江省密山、勃利等地进...[详细]
冀虎臣(1907—1936)字炳文,曾用名王文廷。益都县(今青州市)人。1924年夏考入青州省立第十中学。 1927年毕业,受聘为小学教员。1930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5月,任中共益都县十区区委书记。同年8月,任益都东乡-指挥。-失败, 遭通缉-。1936年2月,他化名王文廷,在察哈尔...[详细]
黄会聪,海南万宁县(今万宁市)龙滚仁造村人。1909年出生,童年在村里小学读书,因家穷辍学。1925年到马来亚谋生,白天在工厂打工,夜间到华人创办的工人夜校学习,广泛接触革命人士和工人群众,参加工人运动并加入马来亚共产党。后来因参加工运而被资方解雇,在当地党的帮助下,到吉打埠工人子弟学校任教...[详细]
高凤谦(1870—1936),福建长乐人,著名教育家和出版家。他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和翻译家郑振铎的岳父,曾任渐江大学堂总教习、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等职。他对翻译事业犹为关注,曾为一些译著作序,阐述他对翻译的看法。1897年5月12日,他在《时务报》上发表译学论文《翻译泰西有用书籍议》,很为译学界看...[详细]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尔基不...[详细]
方范(1908—1936)济南市人。1929年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先后留学法国和德国。1931年回国后任十九路军教导大队队长。参加了1932年的松沪抗战和1933年十九路军在福建的起义。“七七”事变后,在江苏、河南、鲁南一带抗击日军,任旅长, 后任师长。1939年6月在与日军的战斗中头部、腰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