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儒瑾(1894—1935年),字子怀。隘洞乡香河村特色屯人。少年读过蒙馆,青年时代投入广西自治军统领梁干卿(切学乡人) 部下任连长。民国9年(1920年)率所部去南宁整编,到都安县城时被包围,他率部突出重围,星夜兼程回乡。民国10年,粤军陈炯明奉孙中山之命,开进广西讨伐旧桂系陆荣廷,陆部旅长陆...[详细]
曹怀庆,1858年出生,满族,辽宁省岫岩县兴隆镇五道河人。青年时代见城乡缺医少药,巫医误人,便苦读医书,钻研医术。1892年在城街开设先春堂药房,兼行医诊病,因其医术高超,慷慨好施,境内远近闻名。1912年,曹怀庆创办岫岩医学会,被推选为会长。后改为岫岩医学研究会,研究医学理论和传染病的防治。...[详细]
周木(1904~1935年),云霄荷步人。幼读私塾。民国10年(1921年)参加云霄黄庭经联乡自治军抗击北军(北洋政府军队),次年自治军解散。民国12年,张贞受命到广东讨伐陈炯明,周随黄庭经召集的旧部号称1营前往应援。浮山一战,队伍溃散,周转参加潮汕一带农-动。 民国15年,周回乡在村中祠堂...[详细]
周华昌(1872—1935),原名金海,字安澜,缙云溪圩村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23岁时,赴武义伯父处开设饭店,结识永康百子会沈荣卿、金华千人会张恭,建立龙华会后任副会主。为缙云县龙华会的组织者。三十年二月,发表《讨满清檄》,提出“赶走满洲鞑子皇家,恢复大明江山”,“把田地改作大家公有财产...[详细]
钟炳生(1898~1935年),原宁洋县张家山人(现属小陶镇),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出生于一个贫寒家庭。他身体魁梧,为人忠厚,练就武功,善于使用大刀。民国23年(1934年)5月,工农红军独立第九团从永安县城退出后,辗转来到张家山、吴地一带山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动群众,建立张坑乡苏...[详细]
郑智勇(1851~1935) 郑智勇,乳名义丰,原名海涛,清咸丰元年(1851)出生于广东海阳(今潮安县)凤塘淇园村。 智勇幼年丧父,生活艰辛。曾到本县的鹤陇当牧童,后又流浪于汕头埠。同治二年(1863),仅12岁的郑智勇即远涉重洋,到暹罗暹北边陲谋生。他于青年时期加入洪门“私派”集团,...[详细]
郑正秋(1889~1935) 郑正秋,原名郑伯常,广东潮阳人。郑幼年随家人到上海入学堂。清朝末年,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影响下,他以“丽丽所剧评”为名,以正秋为笔名,先后在《民呼》、《民吁》、《民立》、《民言报》等报刊发表过一批评论戏剧的文章,主张以艺术教化社会,改革戏剧。后被聘为《民立报》...[详细]
郑春发 (1853~1935年) 原籍长乐,清光绪二年(1876年)到福州城内东街源春馆厨店当学徒,学艺5年,出师后留馆。不久,到按察司厨房当助手,能烹调各种菜肴,司道衙门的官厨多由他操办。春发在烹饪中,讲究菜肴的色、香、味、形,被誉为“闽厨一手”。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福建布政使...[详细]
詹如柏(1902~1935年),原名詹寅,福安潭头乡后洋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生。 民国17年(1928年),后洋村有块山场被西坑村的地主强占,詹如柏带领群众打官司,终于胜诉。民国18年2月,棠溪民团抓走后洋村抗捐农民70多人,他与挚友施霖先后两次组织数百人包围民团住处,并到县城...[详细]
张志强(1904—1935) 乳名百锁,洛南县张河乡人。 张志强民国2年(1913)入古城初小读书,民国4年(1915)进黄村高小,民国5年(1916)拜拳师学习武艺,练成“就地滚”、“下三路”等拳法。 民国18年(1929)冬,张志强联络贫苦农民王志德、王志林等参加了刘实通、岳新明组织...[详细]
张振禄,黄柏高峰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民国22年(1933)7月参加革命,任福安东区肃反队长。民国23年3月任上西区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他对革命工作认真负责,对 分子毫不留情。民国24年2月革命转入低潮,振禄隐蔽在山上,因叛徒游聚坤出卖,不幸被捕。 分子对他百般折磨,振禄始终坚贞...[详细]
张毅生(1902—1935) 又名天柱,洛南县杨村乡人。 张毅生青年时期在西安第一职业学校读书。毕业回洛后,通过开粮行、包收牲畜交易税和烟酒税等办法筹措经费,于民国19年(1930)在景村街创建洛南县中二区高级小学校并亲任校长,为弥补学校经费不足,张将家里7亩地的全年收成捐赠给学校,同时组织...[详细]
张万选(1864~1935) 字镕青,龙驹寨涌峪人,父张献瑞,例入国子监。万选自幼聪颖,应童子试名列榜首,清光绪十五年(1898)院试获廪膳生员,清末曾任山西灵石县巡检,后两次出任龙驹寨县佐,静重持守,后弃政从教,品端学粹。民国初叶,任龙驹寨高等小学校长,掌教有方。其时龙驹寨方圆之大学生和出...[详细]
张廷杰(1904.9~1935.8),又名世选,半坡村人。于1925年考入榆林中学,受进步思想熏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8年毕业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回乡后在张家川村小学任教。他一边教书、一边在学生和农民中传播革命道理,组织积极分子散传单,贴标语,号召穷人闹翻身。1930年,他的革命活动引...[详细]
张书信(1908~1935),代号老孔,乌镇村人。1926年在榆林中学当炊事员,接受了革命思想,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中共乌镇党支部书记,不久,被中共陕北特委任命为米东区区委书记。1932年8月在陕北特委第七次会议上当选为特委书记。1933年2月,特委机关由店镇南坬村迁到乌镇,他家的“晋太...[详细]
张明远(1906~1935)又名镇方、毅刚、张赫、黑子、常遇龙。陕西大荔人。曾就学于西安适道中学和陕西甲种商业学校,1926年考入开封国民军第二军胡景翼部办的军事训练班,结业后回陕,先后在冯玉祥部、杨虎城部任排长、连长。192 8年秋,所在部队移驻山东,张在部队中共党员的影响和帮助下,加入中国共...[详细]
张开儒(1869—1935),字藻林、苏林。云南省巧家县蒙姑镇蒙姑村人,辛亥革命元老、护国军名将,对孙中山先生衷心拥护,在民国前期功勋卓著,深受孙中山敬重,但比较骄横,为各方所不喜。 物年表 1869年(清同治八年)6月1日生于一个小商贩家庭,张开儒十岁入私塾苦读,聪慧好学,学业优...[详细]
张进山 (1901-1935),原名张玉衡,号德铨,又名张玉珩,化名张如恒、张振国、杨主任、绰号张瞎子。河南省信阳县人。小学毕业后,考入河南省第三师范学校读书。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到信阳中山铺、郝堂等地开展革命活动,领导农-动。后被派到武汉农民讲习所学习。1926年9月,...[详细]
张景文(1911~1935)女。名亦作静雯,曾用名秀云。陕西蓝田人。早年就读于陕西省教会学校、陕西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大革命失败后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九一八”事变后,领导女师学生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救国,揭露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并烧毁了反动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