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3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35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李爱群 [公元1904年-1935年]

  • 李爱群(1904—1935)字蔼民。岑城镇南街人。1919年在岑溪中学读书时,积极参加反帝反封的“五四”运动。其父调广西省第三师范任教,他随父转往该校第三班,1923年毕业。 1924年到广州工作,后考入广东农工厅行政人员养成所学习。1927年春,分派到南宁任农工厅职员兼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刊...[详细]

姜济寰 [公元1879年-1935年]

  • 姜济寰 (1879~1935) 姜济寰,号咏洪,亦作运鸿,善化干杉(今长沙县干杉乡)杨树塘人,清光绪五年(1879)生。及长,取秀才。卅一年,人长沙宁乡中学师范班,与徐特立、何雨农为同班挚友,毕业后三人共创梨江高小。宣统三年(1911)参加谭延闽组织的湖南宪友会,同时又参加以君主立宪为宗...[详细]

蒋毓麟 [公元1875年-1935年]

  • 蒋毓麟(1875-1935),字详皆,又号丰富居士,永靖县碱土蒋杨家村人,后徙居平番(今永登)。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贡生,在平番县衙及鲁土司衙门主文案,后隐退,在连城、大有、民乐设馆授徒。蒋毓麟一生酷爱书法,善撰碑文、祭文、喜寿贺词等,所撰并书写的《重修白骨塔碑记》、《牛站堡永吉渠记》今...[详细]

胡传泰 [公元1877年-1935年]

  • 胡传泰(1877—1935),字奏平,桐庐在城镇(今桐庐镇)人。清附贡生。戊戌变法后,接受“新政”思想。光绪举丧期间,明令禁止百姓理发。传泰蔑视禁令,剃发如常,知县曾下令拘捕。辛亥革命奏捷,在县城带头剪掉辫子,反对妇女缠足,提倡女子上学。曾创办慈惠女校,并购置缝纫机10余台,让学生边学文化,边习...[详细]

黄子荣 [公元1895年-1935年]

  • 黄子荣,(1895—1935),又名黄猛,壮族,城中镇中华街人。家境清贫,读五年私塾就-辍学。他爱好游泳和武术,锻炼得身强体壮。但是贫家多受欺,他婚后不久,妻子被富家子弟污辱。他愤然离家从军,于22岁那年投桂系军阀陆荣廷部当了兵。一次战斗中他表现勇敢机智,被提升为中尉排长。 1918年5月...[详细]

黄志荣 [公元1907年-1935年]

  • 黄志荣(1907-1935) 壮族。榜圩镇常星村巩屯人。1929年参加赤卫队,1930年11月在河池随红军北上,历任通讯员,红军五十八团参谋长,师部参谋。1935年8月过雪山到毛儿盖,因得痢疾,由卢永克架着走,临终前对卢说:“革命胜利如回广西到平马(榜圩镇常星村解放前属恩隆县,县治平马镇) ,...[详细]

黄源堃 [公元1898年-1935年]

  • 黄源堃 (1898-1935) 兴国县长冈乡人。中共党员,先后任村代表主任、土地科长,乡党支书,中共上社区委书记。黄源堃更是带领上社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取得了第一等的工作成绩,被誉为“兴国第一只模范区”,受到毛主席的表扬。黄源堃被评为模范区委书记。1931年初,国民党军侵入兴国,黄源堃曾经被...[详细]

黄如顺 [公元1916年-1935年]

  • 黄如顺(1916~1935)本名咏琴,长沙人,1916年生。系湘剧女演员、剧作家。父黄元才为湘剧九如班班主。她小学肄业时,即随父坐科学戏,习丑角,艺名如顺。饰《打渔杀家》中之教师爷、《小放牛》中之牧童,特具风趣深受观众赞赏。1929年她考入衡粹女校美术科,后仍回班演戏并自练写作编剧。在文化人和湘...[详细]

黄勉伦 [公元1890年-1935年]

  • 黄勉伦(1890—1935),壮族。出生于三石区(今太平乡)泗爷村。民国初年,迁公平村圩上落户。 1914年,黄在南宁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阅读进步斗刊,接触进步教师和同学,接受了民主思想。 1924年2月,随韦拔群从事农民革命运动。在太平区东山一带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任区农...[详细]

黄富武 [公元1908年-1935年]

  • 黄富武(1908—1935),江西弋阳人。童年读过两年书,在家放牛。后参加农民革命团。1927年12月,弋阳农民-,黄富武带领农民革命团加入第四路农军,攻打十里岗、烈桥等地。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8月,赴崇安县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开辟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革命根据地。1930年...[详细]

何忠国 [公元1909年-1935年]

  • 何忠国(1909—1935),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师政治部主任。 湖北人。读书时开始接受马列主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苏联学习军事和政治。1934年秋被派到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担任军政治部主任兼一师政治部主任职务。 何忠国在担任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的工作中...[详细]

韩浩 [公元1905年-1935年]

  • 韩浩(1905—1935),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 原名金翰杰,出生在朝鲜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受日本侵略者和地主老财的欺压。由于不堪忍受奴役和压迫,随全家移居到我国吉林省桦甸县横道河子乡。后积极投入到当地的革命活动中,并接触了许多共产党人,接受了许多马列主义思想教育。1930年...[详细]

贡布 [公元1907年-1935年]

  • 贡布(1907~1935) 1907年生于正蓝旗十二苏木文书华努德·若西家,6岁丧父,8岁拜东日普为师,接受正统教育,不久因贫辍学。12岁开始狩猎,17岁时有人陷害他勾结土匪,被官府责打一百五十皮鞭,不久又-应征出兵,一气之下上山当了草莽英雄。 贡布以满达锡勒、阿巴乌拉为基地劫富济贫,称颂于...[详细]

邓岷山 [公元1910年-1935年]

  • 邓岷山 (1910-1935) 兴国县龙口镇人。1929年,他组建10余人枪的龙口游击队,担任队长,率部奇袭龙口圩,全歼靖卫团40多人。1930年,龙口游击队扩编为兴国县第三区游击连,任连长,率部赤白交界的赣县茅店一带担负警戒任务。1932年初江西军区在兴国成立,担任军区特务团团长。1933...[详细]

储汉仪 [公元1896年-1935年]

  • 储汉仪(1896-1935) 又名有方,岳西县中关乡人。1927年入党,任中关湖响支部书记、区委书记。1930年2月参加请水寨-,任红三十四师党委委员、湖响区农会主席。红军三十四师失利后,坚持游击战争,任舒、霍、太游击大队长。1931年被派往江西、皖南等地,历任中共石青太中心县委书记、苏维埃...[详细]

陈再华 [公元1904年-1935年]

  • 陈再华(1904—1935),原名锡尧,又名黄光,平阳鳌江人。出身书香门第,父仲容,受维新思想影响,曾参与创办新学。再华幼承家学,后入南开大学预科和上海自治学院,最后毕业于光华大学。在沪求学期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在同学中结识共产党人,成为30年代初提倡革命文化的勇士。 1929年,到广州...[详细]

陈云庵 [公元1903年-1935年]

  • 又名陈守谦(1903-1935),出生在忠县广兴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自幼勤奋好学。1920年,越级考入忠县中学。1922年,考入重庆川东师范学院。 读书期间,在党组织的帮助下,经常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马克思主义,追求革命,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被吸收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员。1925年,在江北平...[详细]

陈喜钰 [公元1907年-1935年]

  • 陈喜钰 (1907-1935) 兴国枫边乡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乡支部书记兼农协主任、区革委会宣传委员、枫边区苏主席、枫边区委书记等职。欧阳双华(1909-1935)兴国枫边乡人。192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石印乡、城冈区、枫边区等地妇女主任职务。1932年春,陈喜钰和...[详细]

陈文玮 [公元1855年-1935年]

  • 陈文玮 (1855~1935) 陈文玮,字佩蘅,长沙县霞凝鹅羊山人,咸丰五年(1855)生。系清末江苏巡抚陈启泰胞弟,为秀才,后援例捐资为湖北候补道,未赴任待职。旋投身商界,曾在长沙开设颐庆和钱庄及绸缎铺。 光绪三十一年(1905)他任湖南总商会协董时,与周声洋、陈家珍等联络各界,倡...[详细]

陈三民 [公元1898年-1935年]

  • 陈三民(1898-1935) 又名陈森绵,厦门市禾山乡岭兜村人,曾在上海泉漳中学任教。1926年,已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陈三民赴欧留学,取得博士学位。1934年,陈三民从苏联回国,在厦门从事革命活动。为了配合红军入闽和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他以创办汽车驾驶速成班、中学补习班为名,组织青年开展革命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