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吴贯因 [清][公元1879年-1936年]

  • 吴贯因(1879一1936年) 清举人,原名吴冠英,别号柳隅,澄海南洋人。著名史学家和语言学家。吴贯因光绪年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结识梁启超并成为好友。回国后,于1912年和梁启超在天津办《庸言月刊》,梁任主编,他当。后历任北洋政府卫生司司长、币制厂厂长、内务部参事兼编译处处长。1927年弃政...[详细]

吴恭 [清][公元1642年-1712年]

  • 吴恭(1642~1712),本姓蚁,字云成,原籍澄海县。少失怙,事母以孝闻名。膂力绝伦,遂投身行伍,被提拔为蓬州营把总。不久移驻惠来营。驻防期间,与隆井都溪洋村吴某(吴氏十世祖)友善,结为兄弟,始改姓吴,编籍于惠来隆井都,后定居于县城三第巷(今惠城镇西联村)。 吴恭驻惠来营,屡建军功,提为千...[详细]

吴功溥 [清]

  • 吴功溥(生卒年月不详),佛山城区人,字伯庸,宝森子。生性聪颖且有悟性,童年时已很有文才与名气,未达弱冠之年, 已获童子试冠军。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乡试中举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殿试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后因施行新政,废除科举, 乃留学京师进士馆,优等成绩毕业,授予编修职务,此职是以...[详细]

伍秉鉴 [清][公元1769年-1843年]

  • 伍秉鉴(1769~1843),字成之,号平湖,又名敦元、忠诚、庆昌等。原籍福建,先祖清康熙年间入粤,世居广州河南溪峡乡(今海珠区海幢街)。乾隆四十八年(1783),父伍国荣在广州怡和街创办怡和行。嘉庆六年(1801)秉鉴接替怡和行务,善于经营,不几年即成为广州巨富之一。至民国23年(1934)财...[详细]

温子绍 [清][公元1834年-1907年]

  • 温子绍(1834~1907),字瓞园,广东顺德县人。小时候喜欢钻研西方机器制造技术。30多岁时,因“精于机器,善于发明”,在社会上已小有名气。同治十三年(1874)捐官为花翎候选员外郎,加捐三品衔江苏试用道。这时,广东正在筹办军装机器局,他受两广总督瑞麟委派在十三行陈联泰号试制后膛七响连环快 一...[详细]

温仲和 [清][公元1848年-1904年]

  • (1848—1904) 温仲和,字慕柳,号柳介。是晚清学者、岭东名宿、《光绪嘉应州志》总纂。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温仲和生于梅县松口大塘村。少年就读于私塾,十七岁入嘉应州学,与黄遵宪同窗。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科试得优贡,然后入京肄业于国子监南学。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京参...[详细]

温生才 [清][公元1870年-1911年]

  • (1870—1911) 温生才,梅县丙村红光村人。辛亥革命红花岗四烈士之一。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早年在镇平(今蕉岭县)读书。后赴广州投军。因目睹清政之腐败,乃洁身引退,转赴香港改习修理机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温生才往南洋谋生,在新加坡当锡矿工人,后又在吉隆坡钟表店当工人。因...[详细]

翁有仪 [清][?-1828年]

  • 翁有仪(?~1828),字莪庵,惠来都城内(今惠城镇英内村)人。生于清乾隆初期。 有仪性聪慧,勤学苦练。其父于惠城东北面东田坪处建一精舍,专供他读书。乾隆五十七年(1792)有仪考中举人。嘉庆四年(1799)考中进士。官授福建砂县知县。并两次为闽闱同考官。辞官后,把东山精舍旧地,扩建为东山禅...[详细]

翁廷资 [清]

  • 翁廷资(生卒年不详),字尔偕,别号海庄,鮀江都人,为翁万达元孙。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中举人,名列第三。四十八年(1709年)成进士,授四川渠县知县,不久因病辞官。潮州知府龙为霖聘请他担任韩山书院主讲。著有《韩山诗笺》、《楝花小暑》等稿。...[详细]

翁芹芳 [清][?-1854年]

  • 翁芹芳(?~1854年),六和翁屋村客家人。清咸丰年间三水县六和地区天地会首领。芳家贫,少聪颖,常爱听村中老人讲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侠义故事。及长务农,崇尚武艺骑技,富有正义感。清咸丰四年(1854年)六月,陈金釭在范湖率众起义,芹芳闻讯后,即在当地组织一支以客家人为主体的数百人农民革命...[详细]

翁邦详 [清]

  • 翁邦详(生卒年不详),字振男,鮀江都人。清雍正八年(1730年)武进士。由罗源营守备升台湾北路都司,历署建宁、福州、台湾等营。所到的地方,整饬士伍,革除陋规,士兵和民众都称颂他。...[详细]

王卓之 [清][公元1869年-?]

  • 王卓之(1869~?) 本县兴隆乡沙河村人。晚清武生,会武功,力举320斤的石头至顶,行百步而不喘气。民国初,先后任朝邑、镇安两县知事。19年(1930),在西安与一日本武士作拉铁链的比赛获胜,使日武士收敛骄意。晚年还乡,有国民党士兵数人来村伐竹,他阻止说:“要多少,我替你们拔?”言讫,手抓粗竹...[详细]

汪注 [清]

  • 汪注,州城人,字于东,号建绩,乡饮宾、拔贡维岩长子。性颖慧,善属文。年十四应童子试,郡守世楷陆公期以大成。康熙甲子(1684年)登贤书。丙戌(1700年)任河南汜水令。戊子(1708年)充同考官,得士五人,联捷者二。为政尚简要,催科不扰,听讼随事化导。民多轻生,作歌晓之。尝捐俸赈饥民,活窑压,施...[详细]

王之正 [清]

  • 王之正(生卒年不详),顺天府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人,清雍正元年( 1723)考中举人。先后任广东省茂名、阳江、香山(今中山)知县,乾隆九年(1744)七月至十年五月,任陆丰知县。随后调任顺德知县。 王之正任陆丰知县虽只有1年时间,但他勤政爱民,政绩突出。王之正极力提倡颂扬对为地方作出贡献的人...[详细]

王志宾 [清][公元1612年-1683年]

  • 王志宾(1612~1683年),字君求,清康熙贡生,封文郎林。阳西织篢苏村人,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三,二十岁时中秀才,因众兄弟暴亡,志宾-中断学业,帮助父亲料理家事。 明末清初,百姓流离失所,大量土地荒芜。清政府为巩固政权,稳定社会,鼓励农民垦荒,垦荒者须交纳一定的税金给政府,田地即为其所有。王...[详细]

王彦 [清]

  • 王彦(生卒年不详),字长四,荷城街道冈头村人。进县学后7次考试名列第一,但参加乡试3次均名落孙山,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成为岁贡。生平专注于行孝重文,远近的人都信服他。知县陈绂请他掌管免费学校,培养了不少人才。在任翁源县县学训导时,孜孜不倦地教学,做了很多有益于学校的事,学风大振。77岁...[详细]

王先谦 [清][公元1842年-1917年,清岳麓书院山长]

  • 王先谦 (1842-1917) 城南书院、岳麓书院山长。 长沙县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园,学人称为葵园先生。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18岁补禀膳生。咸丰十一年(1861)赴安徽安庆,任长江水师向导营书记,数月后辞归。同治三年(1864),在湖北提督梁洪胜营充幕僚。同年乡试中举人。...[详细]

王文清 [清][公元1688年-1779年,岳麓书院]

  • 王文清 (1688-1779) 清代乾隆十三年(1748)和二十九年(1764)两任岳麓书院山长。 清宁乡县人。字廷鉴,号九溪。康熙二十七年(1688)生。雍正二年(1724)进士,授九溪卫学正,迁岳州府教授。丁母忧开缺。十三年,湖南巡抚钟保等荐举应博学鸿词科。历充三礼馆纂修官。乾隆...[详细]

王亶望 [清][?-1781年,清朝中期政治人物]

  • 清朝中期政治人物。山西临汾人。江苏巡抚王师之子。初为举人,捐资得知县。历官甘肃宁夏知府、甘肃布政使、浙江巡抚。以实仓储为名开捐例,虚报旱灾,贩粟分银,数额达数百万以上。最终落得被斩首的下场。 王亶望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举人,后来拿钱买了个知县。几年之后步步升迁,官至浙江布政使,并暂代浙江巡抚一职...[详细]

王韶 [清][公元1815年-?]

  • (1815—?) 王韶光生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卒于光绪年间(具体年限不详),原名天富,字春野,嘉应州荷田堡(今梅县荷泗镇)人。小时由于家贫,随族人到汕头学理发。后在讼师门下任司书兼习诉状,不久成为土讼师。因求其书写状纸者众,便薄有积蓄,回乡捐得一名监生(位同国子监太学生,赏七品顶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