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梅州市> 梅江人物

王韶

[清][公元1815年-?]

王韶为[清][公元1815年-?]

  (1815—?)
  王韶光生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卒于光绪年间(具体年限不详),原名天富,字春野,嘉应州荷田堡(今梅县荷泗镇)人。小时由于家贫,随族人到汕头学理发。后在讼师门下任司书兼习诉状,不久成为土讼师。因求其书写状纸者众,便薄有积蓄,回乡捐得一名监生(位同国子监太学生,赏七品顶戴虚衔),随后赴广州经商。时广州小北至三元里一带,有打石行,工人多是五华、龙川的客家人。平日因风俗习惯、语言与当地人不同,常受当地人欺侮。后探知王韶光能写会讲,便特聘其任书房兼理讼事,为客籍同乡排忧解难,深受客籍人氏爱戴。稍后,王韶光就在广州城北园下田(在今白云山之西北面)买田做屋,成为当地一位士绅。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五月下旬,英国侵略军从泥城登陆,直迫广州城北,当时广州驻兵束手无策。由于入侵英军到处-掳掠,残杀无辜,激起民愤。乃至民众集结进行-,石行工人和广州城东北六乡客民(绝大多数原是嘉应州迁此之客家人),见入侵英军如此肆虐,便同仇敌忾,公推王韶光为首领,与何玉成、韦绍光等紧密配合,决计抗击英军,这就是广州三元里“平英团”的抗英义举。5月30日,工农义勇在王绍光等率领下,大歼英军于牛栏岗、黄婆洞,进而包围了四方炮台。此次战斗,因王韶光所部俱擅武术、长茅技击,故所战皆捷,被称为最英勇顽强的队伍。事后,清政府-行赏,赏给王韶光六品军功,清将军奕山亦向朝廷保荐他为官。当时,王韶光还捐银8000两组织团练,制造军械,成立“东北六社”,旨在御英,使城北得以安宁。
  1842年,英人在粤沿海活动,气焰嚣张,王韶光奉命到新安(今宝安)联络绅耆,组织团练。还一度潜驻外海办公,藉以监视敌情。同年冬,王韶光以东北六社壮勇众多,距离升平总社公所太远,调遣不便,呈准以白云山以东为界,另行建立东平公社。由高梁材、王韶光总理社务,社址设在大澜滩的沙梨园。继而又在燕塘创办东平社学,藉以普及教育。尔后,王韶光曾先后在安徽凤台等地任州同知、知县潞州府(今山西长治市)知府。致仕还粤后,病逝于乡,终年70馀岁。
  
同年(公元181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