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惠凤仪 [清]

  • 惠凤仪(生卒年不详),字来之,陕西澄城县人,清代大臣。明末时,随父母逃避战乱-到山西,途中与父母失散,被太原张某收养。顺治初年,养父张某在户部任员外郎,他被录用为户部笔帖,以聪敏干练闻名。顺治皇帝当面考核,赏识他的才学,即授国史馆编修,后升为侍讲学士。 康熙元年(1662),他随军抗击倭寇...[详细]

惠栋 [清][公元1697年-1758年]

  • 惠栋(1697-1758) 清代汉学家。汉学中吴派的代表人物。字定宇,号松厓。江苏元和(今江苏吴县)人。祖周惕,父士奇,皆治《易》学。早年,随其父至广东提督学政任所,父卒归里,课徒著述,终身不仕。其学沿顾炎武,一生治经以汉儒为宗,以昌明汉学为己任,尤精于汉代《易》学。所著《易汉学》、《易例...[详细]

惠登相 [清][?-1645年]

  • 惠登相(?~1645) 明末义军首领。号过天星,清涧人。首起时间不详。崇祯四年(1631),同张献忠等活动于山西。五年(1632),所部为晋豫义军83营之一,河南32营之一。六年(1633),与二将、哄天星等转战于武安(今属河北)等地。同年四月(5~6)走高泽山,十一月(12)于武安诈降,十二月...[详细]

胡长新 [清][公元1819年-1885年]

  • 胡长新: (1819-1885),字子和,贵州黎平县人。幼受业于莫友芝、郑珍,学有根柢。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举人,次年进士。以知县分发江苏。因受其父被降官职的影响,淡于荣进,弃知县不就,改任贵阳、铜仁等府教授。学使以学异推荐他,擢升翰林院典簿,又不受。遂辞职还乡,主讲于黎平书院,...[详细]

华岩 [清][公元1682年-?]

  • 华岩,原字德嵩,后改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白砂道人、离垢居士,清康熙二十一年十月初七日(1682年11月21日)生于上杭白砂里华家亭(今属蛟洋乡华家村)一农民家中。幼年曾上过蒙馆,不久因父逝辍学,乃往寓浙东族人开办的造纸作坊当学徒,常利用纸坊废纸自习绘画,渐谙画技。一天,在门外墙上画了只牛,适逢某...[详细]

华时中 [清]

  • 华时中,字榕轩,清上杭白砂里(今蛟洋乡华家村)人。生卒年月不详。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中举,道光三年(1823年)登进士,任安徽太平知县,后任直隶晋州知州,以息民讼称著。太平县有一房产积案,历百余年未决。他在查清争议双方症结后,开庭判决:以房价银给原业主,双方心服口服。消息传开,前来请清积案...[详细]

花沙纳 [清][公元1806年-1859年]

  • 花沙纳(1806-1859)清朝大臣。清蒙古正黄旗人。乌米氏,字毓仲,号松岑。宣宗道光间进士,历官至吏部尚书、左都御史。后改隶于正黄旗。花沙纳生长在一个蒙古族官宦之家,其祖父壮果功德楞泰,在乾隆年间受护军统领、西安将军等军职;父亲名冲阿,官累至盛京副都统、黑龙江将军等。 经历 文宗咸丰初...[详细]

黄宗杰 [清]

  • 黄宗杰字卓庸。光泽人。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拔贡,选补正红旗官学教习。满秩序以知县用楝发广东,时太吏方办-,将邱濬著的《大学衍义补》列为-上奏,宗杰言于布政使,说“是书继真文忠公书资治理,指为-,天下后世必有议公者。”不久,因广东将此书列为禁而受到朝廷严旨申饬。布政使由是看重宗杰,即日委署吴...[详细]

黄宗汉 [清][公元1803年-1864年]

  • 黄宗汉(1803~1864年),字寿臣(一说字季云,号寿臣),泉州登贤铺(今镇抚巷)人,清嘉庆八年(1803年)生,7岁丧父后由嫡长兄黄宗澄(嘉庆二十四年举人)教养成长。道光十四年(1834年),正式中举,第二年联捷中进士,初选庶吉士,散馆改兵部主事,充任军机章京,历任员外郎、郎中,升御史、给事...[详细]

黄志信 [清][公元1835年-1907年]

  • 黄志信(1835~1907年),字守谦,别号思俭翁,同安县人。 黄志信9岁时入私塾念书,13岁辍学从耕,后参加小刀会,担任军需官职务。起义失败后,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和两个兄长离开家乡,在厦门港搭乘一条商帆船逃到印尼爪哇,定居于中爪哇三宝垄。初做小商贩,后来逐步经营土特产,一帆风顺,至...[详细]

黄正纲 [清][公元1704年-1774年]

  • 黄正纲(1704~1774年),字会一,号梅亭,罗源县人。为人忠直厚道,夜间观书,有盗潜入其家,被获,乃里中人,遂予释放,且济以资本,终不泄其姓名。雍正四年(1726年),赈饥乡里。纲本文职生员,但按例应荫袭武职,历官至江南、浙江、广东提督。镇嘉兴时,奉命督运浙粮6万石,航海赴闽赈饥,至蒲门风浪...[详细]

黄元英 [清][公元1855年-1919年]

  • 黄元英,字卓尔,长汀童坊水头人,清末汀州名医。生于清咸丰五年(1855)。自幼既读《四书》、《五经》儒学经籍,又攻《伤寒》、《金匮》仲景医典。举秀才后,仍笃志行医,肩负药担,走乡串村,悬壶闽西,赣南等地,名闻一时。光绪二十年(1894)40岁中举人,但他不为世俗所拘,不慕荣利,仍以行医济世为务。...[详细]

黄友谋 [清][?-1854年]

  • 黄友(?~1854年) 史称黄有使。和睦里(今新桥)云墩村人。原在乡务农,迫于生计,后改撑船为业。但生活仍然艰难,又到永安、大田、永春一带闯荡谋生。一日测字先生对他说:“友者反字出头也。你要出头,就要造反,否则就得一辈子受苦”。于是加入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天地会。他创立天地会的支派——红钱会,...[详细]

黄永章 [清][公元1874年-?]

  • 黄永章 黄永章,别号永平,浦城西乡永平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生。光绪二十六年(1900)与同乡李桂林到建宁府当兵,后转到福建总督衙门任警卫班长。宣统三年(1911)闽省起义,成立攻打“将军衙门”的冲锋敢死队,永章、桂林均参加,永章被任命为陆军第五标第三营冲锋敢死队队长,他竭力领部冲杀,...[详细]

黄英 [清][公元1653年-1728年]

  • 黄英(1653~1728年),字挺通,号颖公,罗源县人。父早逝,事母孝。耿精忠叛清后,闽海一带尚未安定,英深谙水性,从军期间对恢复金门、厦门并澎湖36岛屡立战功,官授左都督,因其0在堂,不忍远离,致误行期。及陛见,康熙皇帝询其为何来迟,英以“恋恋0”如实相告,帝大喜,即委以左都督管江南漕标游击事...[详细]

黄仪臣 [清][公元1702年-1781年]

  • 黄仪臣,长汀三洲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生于民间医生家庭。他自幼立志学医,扶危济贫,因自号“力扶”。他医术高明,被誉为“-”。雍正二年(1724),汀州知府李璋之子患疑难杂症,久医无效。经仪臣治疗,药到病除。李特赠“蜚声上国”金匾,从此,更是遐迩闻名,门庭若市。 一次,仪臣外出行医,见...[详细]

黄性震 [清][公元1637年-1701年,黄性震]

  • 黄性震(1637~1701年),字元起,号静庵。漳浦官塘湖西堡(今湖西城内村)人。生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12岁时,父母俱亡,生活困苦。黄性震自幼刻苦学习,喜读史书,胸怀大志。当时,郑成功在闽南沿海进行抗清活动,后来占据台湾,他受到一定影响。到了壮年,黄性震就更加注意世事,对福建沿海要冲、...[详细]

黄贤士 [清][公元1870年-1940年]

  • 黄贤士 贤士字尚卿,号宜生居士,光泽县城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为清末光泽最后一科的拔贡。他擅长文章,立志终身从事砚田笔耕,以教书育人为乐事,而无意于仕途和为子孙后代置备田园家舍。他常对人说:“农田有歉有丰,砚田无旱无涝;农田有沧桑之变,砚田终身不移。” 自民国6年(1917)以...[详细]

黄梧 [清][公元1617年-1673年]

  • 黄梧(1617~1673),字君宣,平和县高坑(今国强)霄岭人,少时机智勇敢,好舞枪弄棒,结交朋友,明崇祯十七年(1644)二月,在平和县衙当差役。 清顺治三年(1646)十二月,郑成功与其父郑芝龙分道扬镳,反清复明。是时,黄梧虽为差役,但他“饶智勇,喜任侠”,久有投郑之心。不久,他与门役赖...[详细]

黄文照 [清][公元1556年-1651年]

  • 黄文照(1556~1651年),字懋显,又字季韬,号毓源(据黄氏族谱)。祖籍同安金柄,出生于晋江安平里外祖父曾仲魁家。明末清初闽南著名理学家。 黄文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黄怀为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泉州府庠生,兄黄文炳是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历官至陕西参政。文照3岁时即经历了倭寇陷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