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南平市> 光泽人物

黄贤士

[清][公元1870年-1940年]

黄贤士为[清][公元1870年-1940年]

  黄贤士
  贤士字尚卿,号宜生居士,光泽县城人。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为清末光泽最后一科的拔贡。他擅长文章,立志终身从事砚田笔耕,以教书育人为乐事,而无意于仕途和为子孙后代置备田园家舍。他常对人说:“农田有歉有丰,砚田无旱无涝;农田有沧桑之变,砚田终身不移。”
  自民国6年(1917)以来,他历任洪济高等小学、福民高等小学及师训讲习班的教师。民国15年他与光泽西区人高文修在县城吴家祠堂合资创办一所私立小学,内设高级和低级两个班,除国家颁发的课本外,他还为高级班的学生加授《左传》、《四书》和《东莱博议》等古籍。但因条件不足,学校只办了将近两年。学校停办后;他曾一度到光泽北路毛湛设馆施教,以应北路学童的需要。
  民国17年他回到县城与上官承孜、裘警斋两人合力编纂《光泽县志》,民国18年县志稿成,送福州刊印成书,因战乱无人负责,不料书稿俱毁于火。在这以后,他受聘到福建省立邵武中学担任国文教学,为时达9年之久。除教学外,他还兼任学校的舍监员多年,对学生的教育,他注重言传身教,很少严词训斥。
  离开邵武中学后,他受聘到江西黎川石峡武氏家塾执教。武氏全家对他优礼相待,视如上客。民国27年他嫡侄黄溥松任光泽新甸小学校长,以伯侄至亲,坚请他至该校担任国文教师,他只好婉言辞谢武氏家族对他的厚意。当他到达新甸小学任教后,百里以外的学生多慕名来校就读。他在新甸小学除负责教学外,还兼理庶务,为学生的生活操劳。
  民国29年6月,他因积劳成疾,在新甸小学不幸一病不起,与世长辞,终年71岁。灵柩运至光泽,县城各界人士在中山台为他举行公祭。当日《光泽日报》还印发专刊,介绍他的生平事迹,致以沉痛的哀悼。
同年(公元187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