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清朝历史人物介绍

林成祖 [清]

  • 林成祖(生卒年未详),原名林秀俊,漳浦人(居里未详),清康熙末年出生于农家。年轻时胸怀旷达,有远大志向。雍正间,大批漳浦人到台湾谋生,他也想到台湾开拓荒土,干出一番事业。 雍正十二年(1734年),林成祖偕同乡亲到台湾淡水厅的大甲居住。大甲有大片荒土,泥黑土肥,水稻一年两熟,是一个发展农业耕...[详细]

林朝阳 [清][公元1810年-1862年]

  • 林朝阳,字罴章,号桐轩,安溪县新康里罗岩乡(今虎邱乡罗岩村)人,生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早期在汕头经营“林乾太”茶行,获利颇丰。创有“福安街”一条,“林乾太”小巷三弄(街巷至今犹存)。在道光年间,朝阳被一董姓钱庄以倒闭形式侵吞纹银十万,虽上诉不获受理,反被董姓讥讽道:“若要索回这些纹银,当...[详细]

林昌彝 [清][公元1803年-1876年]

  • 林昌彝 (1803~1876年) 字惠常、芗谿。号石求石己子、茶叟、五虎山人等。侯官县人,家住南后街。师从经学家陈寿祺,饱览其藏书。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中举;后8次上京会试,皆落第。在归途中遍游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发为诗歌,皆豪气如云。 战争爆发,写成《平夷十六策》及《破逆法》4卷...[详细]

林圯 [清]

  • 林圯,明末清初同安铜鱼馆人,郑成功部将,历战有功,官至参军,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经嗣位后,分兵屯田。康熙七年(1668年),圯率领本部将士,到形势险要的斗六门筑栅以居,披荆斩棘,驱逐豺狼,开垦出大片肥沃的良田。当地土著常来骚扰,林圯与之奋战,开辟土地直至水沙连。 有一次,林圯被大批土...[详细]

林佶 [清][公元1660年-?]

  • 林佶 (1660~?年) 字吉人,号鹿原,侯官县人,居光禄坊。幼好学,曾跋涉千里,往吴中拜汪琬(尧峰)、王士礻真(渔洋)为师。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中举。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九月,圣祖北游,归驻密云,献《五星联珠赋》,并以御制诗《野静知民乐》为题赋五言排律八韵,又以手书御制诗...[详细]

李梦遇 [清][?-1853年]

  • 李梦遇 (?~1853)字润堂,山东博兴人,进士。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由兴平县县令升任佛坪厅同知。任职期间,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建修文昌祠和龙、火、虫神庙;咸丰元年(1851)创修迎秀书院。二年(1852),设训导署。《佛坪厅志》称李“刚毅明决,民敬畏之,创修学校,培养实多”。三年(...[详细]

李梦登 [清]

  • 李梦登,字鼎先,一字涧木,清上杭胜运里(今庐丰畲族乡安乡村)人。生卒年不详。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乡试中第三名举人。他天资迟钝,记性差,诗文没读上百遍背诵不出,但他刻苦自励,常说:“义理归于融。众数(指事物的象和数量)精于辨。”由于能融汇贯通,弄清诗文实质,成绩大有长进。二十二年中进士。平...[详细]

李绿园 [清][公元1707年-1790年]

  • 李绿园(1707年—1790年),字孔堂,号绿园,祖籍河南新安。一生著作颇丰,而《歧路灯》最为重要。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豫西大饥,李绿园的祖父携全家逃荒到宝丰县落户。李绿园幼时随祖父读书,后入当地义学,13岁应童子试,其后在科举道路上并不顺利,直到1736年30岁才中举,后居开封1...[详细]

李联芳 [清]

  • 李联芳(生卒年不详),字实斋,陕西平利县人。幼年家贫,敏而好学,师王端夫喜其才华,资他深造。同治十年(1871)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迁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历放广西、山西、云南、甘肃考官,得士最盛,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身居高位后,对恩师尊为父母,俸禄所入必分给兄弟。光绪二十年(18...[详细]

李来亨 [清][?-1664年]

  • 李来亨(?~1664年),清初农民军抗清将领,陕西人。他初为李自成部将李过的义子,在农民军的战斗生活中成长起来。顺治二年(1645),他随义父李过和高一功统领的农民军渡江入楚境,归于南明政权,被授总兵官、都督同知。永历五年(1651),清军攻克广东,进逼广西浔江。此时,李过已病亡,来亨随高一功...[详细]

李楷 [清][公元1603年-1670年]

  • 李楷(1603~1670年),字叔则,号河滨、岸翁,陕西大荔县人,明天启四年(1624)中举人,后多次应试不中,便放弃做官的打算,居家潜心读书,研究史学。 清朝建立后,他被授任宝应县(今江苏省宝应县)知县。当时宝应隶属淮安府,他提议改属扬州府,使每年解送田赋粮草的费用节省近万两银,利国利...[详细]

李家鳌 [清][公元1858年-?]

  • 李家鳌生于1858年,上海人。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自费留洋学习,先在英国学习英文,后到俄国学习俄文。1887年(光绪十三年)11月担任驻俄使馆翻译。1893年(光绪十九年)5月回国探亲,顺道游历俄国东北部,熟悉那里的边疆及商情。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奉命密探海参崴军情,功绩卓著。19...[详细]

李桂玉 [清][公元1821年-1850年]

  • 李桂玉 (约1821~1850年) 女,字女亘仙。约生活于清道光年间。原籍陇西(今甘肃省),随夫入闽。夫早逝,桂玉在李厝馆寓庐,设馆课女童。业余著述,撰成《榴花梦传奇》前357卷(全书360卷)近500万字,叙述唐代女子桂恒魁建功边防、痛斥昏君庸臣的故事。为古今所有弹词中最长的一部传世佳...[详细]

李光坡 [清][公元1651年-?]

  • 李光坡,字耜卿,别号茂夫。生于清顺治八年(1651)。大学士光地的胞弟,童年即接受家学。受光地影响,光坡早期崇尚宋儒,还学习乡先正明蔡清著的《四书蒙引》、《易经蒙引》及林希元著的《易经存疑》等书。他资质并不聪敏,但勤苦攻读,终致烂熟。 光坡20岁为县书生,喜欢阅读秦、汉以上 书籍,依次钻研十...[详细]

李光久 [清][?-1900年]

  • 李光久(?~1900)字健斋,今古楼乡西冲人,李续宾之子。曾为江南候补道。光绪二十年(1894)秋,随帮办军务、湖南巡抚吴大瀓北上援辽抗日,驻牛庄、海城之间。次年初,率老湘军五营与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等部会攻盘踞海城日军,于唐王山、亮甲山、海城西北等地与敌鏖战。二月初八敌军第二路侵占牛庄时,他率部...[详细]

李复 [清][?-1906年]

  • 李复 (?~约1906),江西萍乡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任留坝厅同知,于光绪三十年(1904)将“紫柏书院”改为留坝厅高等小学堂。李兴修水渠,从陶沙坝对岸山脚修渠直到沙湾(今县林业局处)全长2公里,人称“李公渠”。北栈河两岸旱地,改为水田,按亩交纳堰课,归留坝厅高等小学堂,作为学堂办公、...[详细]

李逢亨 [清][公元1744年-1822年]

  • 李逢亨(1744~1822),宇垣斋,号培园,又号平湖,平利县人。童年时,由其父李岩送往兴安州读书。他敏而好学,品学兼优,能诗善文,精通《禹贡》,门齿伶俐。乾隆四十四年(1779)拨贡,充四库校录议叙理问,分发北直隶,借补蓟州州判,掌管治河工程。乾隆五十七年(1792),调任霸州同知。该州州治为...[详细]

李芳桂 [清][公元1748年-1813年]

  • 李芳桂(1748~1813年)字林一,号秋岩,又号鹫峰。世人称他李十三,清代关中著名剧作家,陕西渭南县人。 乾隆三十二年(1767)他19岁,参加县试考中秀才,又继续读了几年书,便在乡村设书馆教授学生。五十一年(1786)参加乡试中举人,嘉庆元年(1796)赴京会试落第,三年,被选授陕西洋县...[详细]

李鼎臣 [清][公元1830年-1911年]

  • 李鼎臣(1830~1911年),字梅生,以字行,同安县人。弱冠入县学,进秀才后即不屑科举之学,移居厦门草埔尾,设私塾招收学生授课,以维生计。 他在教学之余,精研数学和音韵学,尤其是对音韵学的钻研,孜孜不倦。他阅读大量的古代韵书、地方韵书,吸收了传统音韵学和方言韵书的成果,吸收满文注音和外文拼...[详细]

李登瀛 [清]

  • 李登瀛(生卒年不详),字伟斋,又字仙洲,陕西蒲城人。清乾隆十八年(1753)中举人,历任云南富民、洱海、昆明等县县令,后升任麻哈州知州。乾隆四十六年(1781),朝廷选调有才干的官员开发治理西部边疆。他中选,被调任安西直隶州(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县)知州,辖玉门、敦煌两县。此地沙漠遍布,农田很少,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