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漳州市> 漳浦人物

林成祖

[清]

林成祖为[清]

  林成祖(生卒年未详),原名林秀俊,漳浦人(居里未详),清康熙末年出生于农家。年轻时胸怀旷达,有远大志向。雍正间,大批漳浦人到台湾谋生,他也想到台湾开拓荒土,干出一番事业。
  雍正十二年(1734年),林成祖偕同乡亲到台湾淡水厅的大甲居住。大甲有大片荒土,泥黑土肥,水稻一年两熟,是一个发展农业耕作的好地方;大甲又是少数民族(俗称“土番”)聚居的地方。林成祖一边开垦土地,一边租贷“番田”耕种,由于他的勤劳,收入逐年增加,家庭也日渐富裕。林成祖在开发土地的同时,重视水利灌溉,有的田地缺水,林成祖就雇工耕作、开渠,先开凿一条大甲圳,引水灌田,一年收谷上万石,拓地也渐广。
  乾隆十五年(1750年),林成祖大力开垦淡水的兴直和摆接两堡的荒地,招募佃户耕种,每甲(一甲约含11.31亩)收租谷8石。此处常患干旱,林成祖开凿大安圳,长10多华里,引内山三叉河水灌溉田地。大安圳常被山洪冲毁,林成祖毫不馁志,苦心经营多年,终于建成这一复杂而巨大的水利工程,使大安寮等庄的万亩田地得到灌溉,每年收谷数万石。不久,他又开凿摆接堡的永丰圳,用来灌溉枋寮庄的2000多亩田地。
  当时,佃户常受到少数民族的袭击。林成祖为了保护佃户,向清政府呈请设防自卫,获准后,即自筹粮饷,招募丁壮,设置隘寮,日夜守望、巡防,从此,少数民族也不再进犯,众多的佃户安心耕作。
  后来,林成祖定居在枋桥城外的深丘庄。他所开垦的农田取名新埔、后埔、枋寮、大佳腊等,每年收谷10多万石。林成祖经营农垦事业,与劳工同甘共苦,大力发展水利,使大片荒土变成良田,凭自己家庭的财力,开拓农田数万亩,一时称为巨富,为开发台湾作出贡献。林成祖卒后,他的儿子继承他的事业,继续开垦。
  《台湾通史》记述林成祖事迹,并写道:“成祖以豪农而勤稼穑,凿渠引水,利泽孔长,至今犹受其赐,是咸有功于垦土者也。”